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北京自揭家短直面生态问题 69条措施应对PM2.5

admin 2013-03-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刚才放了一个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专题片,看了以后触目惊心、令人震撼,尽管说空气污染、污水直排、垃圾乱堆乱放、违章建筑是局部的,或者说是在个别地方存在的,但也十分的严重。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8日,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以这种自揭家短的方式,打响了北京的“生态保卫战”。

  “刚才放了一个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专题片,看了以后触目惊心、令人震撼,尽管说空气污染、污水直排、垃圾乱堆乱放、违章建筑是局部的,或者说是在个别地方存在的,但也十分的严重。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8日,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以这种自揭家短的方式,打响了北京的“生态保卫战”。

  去冬今春,北京雾霾天气频发,多次出现持续时间超过4天的情况,引起广泛关注。2月2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以新闻采访的形式,报道了北京清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等部分河道的水污染情况。新闻媒体、互联网上甚至出现了“北京咳”“污染水直排”等尖锐批评。

  对于这些问题,王安顺在28日召开的北京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解释:“随着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加之传统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更加突出。”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成为现阶段躲不开、绕不过的重大任务。”王安顺直陈,“我们之所以要播放这样一个专题片,就是要敢于揭短、敢于亮丑,对号入座,检查我们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区县,履行职责是不是到位。”

  避不了的“PM2.5”:69条措施进行任务分解

  “PM2.5污染浓度超标1.5倍左右,成为全市上下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北京市副市长张工没有回避PM2.5这个敏感词。在他看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1998年以来,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空气质量连续14年改善,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了76.7%、29.7%和42%。但他坦言,这与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广大市民新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他解释了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两大挑战:一是自然原因,“北京市三面环山,干旱少雨,环境容量小,不利于扩散的极端天气全年超过20%”;二是人为因素,“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历史欠账,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生活性污染快速增加等,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必须下大力气、啃硬骨头,以具体行动让市民看到希望,以实际成效接近市民期望。”张工介绍,北京为此研究制定了《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根据计划,北京市出台了69条具体措施,“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总目标,以控制PM2.5和大气污染减排为重点”,以达到“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2%”的目标。北京将建立颗粒物排放源清单及更新机制,并在7月1日前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以指导督促区县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我们要在6月底完成《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送审稿,还要组织开展PM2.5源解析及治理技术研究,研究编制北京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透露,北京将修订《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将空气重污染应急纳入全市应急体系统一管理。

  绕不开的“污水”:计划新建47座再生水厂

  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方面,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认为,近年来北京取得了长足进步。

  他特别提到了几个数字,到2012年年底,全市建设污水管线7857公里;建成大中型污水处理厂41座、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50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98万立方米。

  但北京市污水处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林克庆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完成国家减排目标任务艰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面临规划选址难、征地拆迁难、融资贷款难、建设周期难等难题。”

  根据《北京晚报》近日的报道,在小武基村段,仅仅100米的萧太后河河段南北两岸,共有20余个排污口。从排污口里流出的多是浑浊的液体,有的还掺杂着固体垃圾。

  直面污水处理的困境,林克庆表示,市委、市政府制定了3年行动方案,计划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建设完成四大类工程。这四大类工程涉及再生水厂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配套管线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临时治污工程建设。“北京计划新建再生水厂47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28万立方米。”林克庆说。

  经测算,通过四大类工程建设,北京污水日处理能力将由398万立方米提高到62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将由83%提高到90%,预计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的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3年行动仅工程投入就要260亿元,大概由污水处理费、政府投入、企业资金、融资平台几部分分担。”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斌介绍。

  躲不掉的“垃圾”:填埋处理比例降至30%以下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吴亚梅坦陈,当前垃圾处理工作有“四大难题”。“一是对垃圾处理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高,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机制和回报机制不完善;二是设施建设存在选址难、落地难、开工难、配套难、周边居民反对等问题;三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技术工艺、运作管理水平不高;四是源头管理薄弱,联合监管、执法等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对于这些问题,她认为:“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仍是今后3年的工作重点。”

  2008年,北京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1.84万吨,年增长率8%,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37万吨,焚烧、生化、填埋处理比例2∶8∶90,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处理结构单一,增长速度过快。为改变这一状况,北京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3个目标: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

  3年后,北京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1.77万吨,处理设施总设计日处理能力1.75万吨,处理结构有所调整,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50%,“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取得初步成效。

  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认为,垃圾处理要注意四个方面,即解决好总量不足问题、优化垃圾处理结构、提高垃圾处理水平、强化垃圾全过程管理,探索垃圾分类到位的措施,消除管理盲区。

  他透露,按照北京市出台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3年实施方案》,“到2015年,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2.4万吨,垃圾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将达70%以上,填埋处理比例降至30%以下”。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