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第十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召开

admin 2012-08-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8月21-23日,由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等16家单位主办,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

  8月21-23日,由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等16家单位主办,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始办于1994年,此后每2年举办1次,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主要宗旨是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挑战与新对策”,来自海峡两岸及海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人员共400多人参加了会议。 
 
  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教授、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张希武司长、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苏荣辉副局长、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吴常信常务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张文国处长、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王香春处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张佐双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科学院郭春景副院长、黑龙江大学付宏刚副校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主持了开幕式。 
 
  吴常信、马建章、庄文颖、洪德元院士等12位专家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分别介绍了物种保护、生物编目与志书编研、遗传资源及其保护、外来种入侵、群落形成与维持机制、深海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21个专题包括有177个专题报告,内容涵盖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城市环境等不同的生态系统,涉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类群及其遗传多样性。专题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与管理;干旱荒漠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城市环境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碳循环;宏生态学:理论、方法与应用;全球变化中的中国蕨类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DNA条形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草原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物种共存机制;生物名录及信息共享;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ABS)与传统知识;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鸟类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国东北虎研究:挑战与对策;兰科植物研究与保护。 
 
  本次大会为在读学生设立了“自然保护新秀奖”奖项,以鼓励青年研究人员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来自南京大学的吕艳娜、中山大学的刘徐兵、东北师范大学的姜海波、中央民族大学的戴蓉和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的邢丁亮等五位同学获得了该奖项并分别获得2500元奖金。 
 
  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港台地区)的443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高校56所,163人;政府部门14人;科研院所59家,237人(其中中科院20家,121人);保护区及其他单位8家,10人;非政府组织5人;港台地区2人;日本3人,学报、期刊编辑部4家,5人;出版社3家,4人;媒体6家。 
 
  第十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马克平秘书长在闭幕式上宣布:从2014年第十一届研讨会开始,将会议名称改为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会议。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