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政协委员建议将川西北高原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

admin 2012-02-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目前,川西北高原草(湿)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沙化、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为长江、黄河上游补充水量的功能已经减弱,亟须采取切实措施遏制这一现象。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川西北高原草(湿)

  目前,川西北高原草(湿)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沙化、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为长江、黄河上游补充水量的功能已经减弱,亟须采取切实措施遏制这一现象。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川西北高原草(湿)地沙化、退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湿地萎缩“速度”惊人。如举世闻名的若尔盖湿地,除热尔大坝的哈丘、错拉坚等湖泊外,其余湖泊(沼泽)已无明显积水,人畜均可任意通行。目前,该区域内大小湖泊在近20年中就有200多个已经干涸,萎缩的面积超过60%。另一方面是草原沙化面积扩大、速度加快。川西北高原已成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区域沙化面积已达300万亩,比15年前增加了28%,且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扩展。仅若尔盖县谢玛拉也地区,每年的沙化速度就达7%~11%,其中,黄河与黑河交汇处最为明显。

  高原草(湿)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变暖。资料显示,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至本世纪初的44年间,若尔盖年均气温以每10年约0.28℃的速度趋高,共上升了1.36℃,远高于全国0.8℃的平均水平。干旱现象加重,为草(湿)地沙化、退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无序发展的传统畜牧业规模超过草原承载力。川西北草地理论载畜量为2849万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达到4255万个羊单位,超载率达49%。若尔盖县天然草场超载率最为突出,达155%。在传统畜牧业规模巨大和草地牲畜承载力极其脆弱这对矛盾作用之下,川西北天然牧草产量与15年前相比下降了15%,仅达240公斤/亩。

  三是无序的畜牧业替代产业对草(湿)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据调查,红原、若尔盖等县,每年以采集草原药材为生的药民达30万人次,每年的采挖时间达半年,且采挖季节正值草类生长旺盛期的春、夏两季。调查中看到,凡被挖过的地方,一般都需三年左右才能再次萌出稀疏的小草,草原休养生息的周期被人为改变。另外,为发展种植业或扩大草场面积而实施的挖沟排水等工程,也加速了草(湿)地的沙化、退化。

  川西北是我国第五大牧区,也是长江、黄河重要的天然蓄水库。但因资金有限,一直都处于试点阶段,治理面积不到5%,治理速度远远跟不上每年11%的沙化速度。因此,建议将川西北高原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享受与“三江源保护区”同等的政策。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治沙科技研究体系,以多级联系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生态环境信息系统予以支撑,以引进和培养科研、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依托,加强防沙治沙科研队伍建设。另外,国家应针对川西北既是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山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点,建立稳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长期对执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府策略的农牧民和基层政府予以补偿,引导农牧民自觉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