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馆:“心跳”的感觉
游客进入德国馆参观 郝青摄
在世博园,德国馆是最不容错过的场馆之一。游客进入德国馆,一般都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然而,游客们乐此不疲,从德国馆出来后大都感觉“很尽兴”。
和周围的场馆相比,德国馆或许不是最华丽炫目的,但德国馆建筑设计师魏悉理先生告诉记者,德国馆的设计有着令人骄傲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建筑都是可再生的。也就是说,当6个月后世博会结束时,眼前这座庞大的德国馆将会轻松转身,恢复原先的平地。
在德国馆,无不令人惊叹科技的魅力:和谐都市的概念体现在场馆工作人员的可降解服饰,也体现在展馆可变化色彩的草,更体现在德国发达的工业展示。零排放交通、有机光电池、近海风力发电等变换的传送展片在通过几个电子浏览台时,像X光机一样显示出来;可抓摸的杨树茸毛、人造蜘蛛等有机材料、拿胡萝卜逗引电子显示屏上的小兔,这些互动环节让科技不再拘谨。德国馆的能量之源能跟随观众的掌声、呼喊声做相应的反应,让和谐城市中人的力量显而易见。总之,科技带给生活的改变在展馆的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德国馆最精彩的一项娱乐活动——“动力之源”是展馆的磁场,它生成的能量维系着都市的生命力。最多可以有750名参观者进入展馆,分布在环绕着展厅中心的螺旋状回廊上,观看金属球。球面上将显现不同的图像、各种色彩和图形,它成为德国回应2010年世博会倡议的象征……当观众齐声叫喊、鼓掌时,声音会影响金属球的电脑程序,原本静止的金属球会开始作环行运动,球表面的图片也亮起来,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高科技的项目,综合运用了机械、电力、电脑等多种技术。只有观众齐心协力,才能玩转动力球,有点像中国人所说的众志成城的意思。”魏悉理说。
德国馆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展示项目,它用玩具构建了一个个生动温馨的场面:孩子和老人欢聚一堂,一起喝咖啡;年轻人照顾老人和孩子;孩子们则为老人们唱歌……这就是德国推行的“多代屋”项目,它旨在让不同代际的人们在一起互动、交流,以应对德国日趋明显的老龄化问题。
除了展示,德国馆内还设有一个400平方米的特色餐厅,餐厅内准备了北德风味鱼、莱茵酸菜配醋焖牛肉、纽伦堡小香肠和巴伐利亚特色猪肘等美味食物,在这里参观者可以充分了解德国及其饮食文化。
在刚刚过去的德国国家馆日,观众欣赏到了全球最好的青年交响乐团之一的演出。据悉,此次演出汇集中德两国优秀的青年音乐家共同演奏了古典和现代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为观众带来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除了两国青年音乐家的两个世界首演作品之外,演出曲目还包括著名作曲家谭盾的“水乐”以及贝多芬的C大调第5号交响曲作品67等。
演出策划人之一、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中国项目部负责人杨林告诉记者:“我们成功地将中国和德国最具天赋的青年音乐家齐聚一堂,推动了中德两国文化的交流。中德联合乐团对传统与现代曲目的完美演绎,也为上海市和2010年世博会增添了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