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摆式移民”揭示伪城市化进程
admin
2010-05-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邹德慈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1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摆式移民”。中国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能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口,这是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农民工干的是工人的活,身份却仍然印上“农民”两字。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能融入城市,他们只能奔波于城乡之间,流动于各个城市,成为无数的“钟摆”和“候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邹德慈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1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钟摆式移民”。中国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能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口,这是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农民工干的是工人的活,身份却仍然印上“农民”两字。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能融入城市,他们只能奔波于城乡之间,流动于各个城市,成为无数的“钟摆”和“候鸟”。
如果对这样的场景没有现场感,不妨联想一下每年春运的壮观:规模巨大的候鸟式的农民工如蚂蚁一般涌向火车站回家过年。但是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更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制度性歧视。城市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空虚和伪善的。
所谓城市化,简单点说就是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城市化往往仅仅表现在城市本身的现代化、建筑化和社会资源地区性的高度集中和垄断,以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来替代城市化。
现实中并不是农民工不愿意融入城市,而是城市一而再再而三排斥他们,或是将农民工对城市的冲击想像得很可怕,或是在户籍门槛上定下过多的限制。农民工只不过是城市化的工具,而不是直接受益者。这是个极端自私的、似乎只属于城市居民的城市化进程。
首当其冲的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户籍制度。户籍,在一定程度上,隐喻的是一种身份符号,也是一个生活门槛。当然,户籍制度改革的真正困难之处,在附着于该制度之上的种种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有专家曾经提出,真正融入城市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这当中实现的渠道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另一个深层次因素,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往往都处在低端和次级层面上,生活费用因素决定了即使是在户籍制度上解决了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制度障碍,但他们也难以靠自己收入承担城市中的生活费用。融入城市,无法回避,任重而道远。
农民工干的是工人的活,身份却仍然印上“农民”两字。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能融入城市,他们只能奔波于城乡之间,流动于各个城市,成为无数的“钟摆”和“候鸟”。
如果对这样的场景没有现场感,不妨联想一下每年春运的壮观:规模巨大的候鸟式的农民工如蚂蚁一般涌向火车站回家过年。但是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更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制度性歧视。城市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空虚和伪善的。
所谓城市化,简单点说就是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城市化往往仅仅表现在城市本身的现代化、建筑化和社会资源地区性的高度集中和垄断,以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来替代城市化。
现实中并不是农民工不愿意融入城市,而是城市一而再再而三排斥他们,或是将农民工对城市的冲击想像得很可怕,或是在户籍门槛上定下过多的限制。农民工只不过是城市化的工具,而不是直接受益者。这是个极端自私的、似乎只属于城市居民的城市化进程。
首当其冲的是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户籍制度。户籍,在一定程度上,隐喻的是一种身份符号,也是一个生活门槛。当然,户籍制度改革的真正困难之处,在附着于该制度之上的种种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有专家曾经提出,真正融入城市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这当中实现的渠道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另一个深层次因素,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往往都处在低端和次级层面上,生活费用因素决定了即使是在户籍制度上解决了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制度障碍,但他们也难以靠自己收入承担城市中的生活费用。融入城市,无法回避,任重而道远。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