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区
初夏的5月,黄浦江的风格外凉爽,隔江相望的浦东挨着浦西,被川流不息的游人连成了一体。在随后的6个月内,200多个国家在这里向世人展示着人类不同而先进的思想。
这一切源于一句口号“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
从浦西慢慢驶出的渡轮满载着游客们踏上了浦东的企业馆区,紧挨着渡轮码头不远处的就是人类先进理念的现实展示地——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区。
开园近半个月以来,上海世博会的热点大多集中在浦西的国家场馆,中国馆、沙特阿拉伯馆等最为热门的场馆前游客们的太阳伞连成了一片阴凉,不过志愿者说至少还得需要排上三个小时队才能进去。
跨江而上,浦东企业馆区门口排队的人明显就要少于国家场馆,万科、中国民企馆、中国船舶馆等场馆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一个小时左右即可入馆参观。
仅仅一水之隔,浦东和浦西的区别真就这么大吗?记者开始顺着企业馆区挨个场馆进行调查。在原上海南市发电厂的老址,记者发现了四座改建的老厂房。
“这是城市未来探索馆。由改建后的厂房建成,目前是园区内的区域能源中心,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江水源热泵等10项环保新技术,把阳光、江水、自然风等转化为新清洁能源,也是国内第一栋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未来馆的志愿者向记者介绍道。
原来,这里就是整个世博园区的制高点,老发电厂主机厂房顶部高耸的烟囱也被改造为世博园区最大的温度计,为游客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温度计的下面就是城市最佳实践区报告厅。
跟着一队外地游客走进报告厅,一个身穿黑色西服的荷兰小伙快步迎了上来,“欢迎大家参观鹿特丹馆。我是哈马运,现馆内正在做展示,欢迎大家一起参观。”流利的普通话让游客们兴趣大增,熙熙嚷嚷地走进了被一片水雾笼罩的鹿特丹馆。
哈马运介绍,正在展示的是鹿特丹气候防护项目的一部分。而这一项目是鹿特丹气候行动计划的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使鹿特丹市到2025年能够成功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鹿特丹就是一个水城,因为全年有300天以上都在下雨,更重要的这是一个最低点在海平面7米以下的沿海城市,不过经过几十年来和水打交道,我们已经学会将水视作一个机遇,而不是威胁。”鹿特丹馆迈克馆长说话间,才一会儿工夫,以大海般的蓝色为主色调的展馆内突然暗淡下来,雷电交加暴雨随即而至,整整9分钟内,随着一行行的英文字母在水幕上显示出来,游客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一次“天有不测风云”。
“这就是城市最佳实践区鹿特丹案例的一部分。”迈克馆长说,“人工云降雨系统使得展馆内随时都可能下雨,那如何保证展馆不被水‘淹没’?鹿特丹的创新技术——水广场的应用,确保无论展馆内雨下得多么大,游客的双脚都不会淋湿。”
据了解,同样作为重要港口的沿海城市。鹿特丹与上海有30多年的友好城市关系,上海世博会为两个城市进一步巩固在水资源管理安全领域的长期合作,交流一手经验与知识提供了平台。
“来我们这参观的更多是各个城市的专业人士,从城市规划、环保技术、景观设计等各个领域的人都有。”忙着接待的项目助理哈马运不停地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以免滑倒在水广场中。
从鹿特丹馆转过来,是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展馆。这是一个从1983年开始持续27年治理地下污水排水系统和海湾改造的城市实践案例。
“城市实践案例馆的专业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士。在我看来,来这些场馆参观的人基本上都很珍惜这样一次体验式学习的机会,和国家馆的游客不同,这里的游客看的不仅只是热闹,大家更关注的是高科技和不同的行业目前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站在蔚蓝色的地面光电展示屏上,被伊兹密尔政府专门请来在世博会上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中方运营工作人员黄旭东笑着说:“这或许就是浦东和浦西的场馆区别和参观目的不同所在。”
的确,浦西的世博场馆和浦东相比,不仅仅只是参观的意义,更多的是在好看好玩中学习体验。之前城市最佳实践区部副部长俞力对记者说,“浦西园区的精彩并不输给浦东,而是各有特色。参观企业馆不但需要游客用眼睛观展,更需要用心、用脑参展。”
6个月的时间,在黄浦江畔这片15公顷的土地上,城市最佳实践区将集中展示现代城市发展的最新实践。来自世界200多个城市的代表不仅为2010年的上海世博提供了一个交流城市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平台,更在未来的城市生活中引领了城市发展的方向。
这正是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意义所在。
城市最佳实践区之成都活水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