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打造全国首个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
admin
2010-04-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位于阿什河畔的阿城区,古为女真肇兴之地,不仅是金代第一个帝都所在地,更成为源远流长的金源文化中心,然而,由于许多文化资源近千年来一直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在长期缺乏系统地整理和保护的情况下,部分珍贵资源逐渐已面临湮没之虞。记者近日从阿城区政府获悉,全国首个“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近期已呼之欲出,今年9月将代表黑龙江省申报国家审批。通过“保护区”的整合、抢救与保护作用,延续千年文脉,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助力冰城“文化名城”建设。
位于阿什河畔的阿城区,古为女真肇兴之地,不仅是金代第一个帝都所在地,更成为源远流长的金源文化中心,然而,由于许多文化资源近千年来一直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在长期缺乏系统地整理和保护的情况下,部分珍贵资源逐渐已面临湮没之虞。
记者近日从阿城区政府获悉,全国首个“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近期已呼之欲出,今年9月将代表黑龙江省申报国家审批。通过“保护区”的整合、抢救与保护作用,延续千年文脉,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助力冰城“文化名城”建设。
全国首推“金源文化保护区”
据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永年介绍,今年是我国首次在全国审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文化的“活态性”和“整体性”要求尤为严格。而以哈尔滨阿城区为中心的“金源文化生态圈”,包含了历史遗址、文物、婚俗、艺术、饮食等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影响遍及东北三省广大地区;许多文化资源至今仍是传承人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传播沿袭。综合各方面因素,冰城的“金源文化圈”都非常符合“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评审标准。据悉,今年年底,“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将作为重点推荐项目之一,代表黑龙江省参加文化部的审评。一旦审批通过,全国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正式花落冰城。
王永年同时表示,所谓“金源文化圈”并非自古有之,而是经过历时3年的艰苦寻访、发掘整合而成。据介绍,由于此前一直缺乏系统化的整理和保护,相当一部分的金源文化资源近年已逐渐面临缺损、失传等问题。为此,从2007年3月开始,阿城区组织了一支由文保人员、文史民俗专家组成的考察队,遍访阿城、五常、宾县等地及东北三省部分城市,搜集、发掘、整理民间金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线索568条,加上阿城区划内290处不可移动文物,一个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的“金源文化圈”最终成形。截至目前,已有5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立项保护,15项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及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众多“文化遗产”鲜为人知
据民间主流传说,“哈尔滨”源自女真语“阿勒锦”,译为荣誉之意。金源文化与冰城的历史渊源由此可见一斑。而通过“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现已立项保护的66项文化遗产及近千条“线索”,几乎便可整理出一部十分成体系的哈尔滨地方民俗发展史,其中许多“遗产”如今已鲜为人知,更显神秘迷人。
作为金上京会宁府所在地,阿城区区划内历史遗迹众多。不过,提起“亚沟摩崖石刻”,很多人便不免有些陌生,而事实上,这处石刻遗址在1988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国内极少数十分清晰的摩崖石刻遗迹之一,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据了解,亚沟摩崖石刻位于阿城区亚沟镇以东5公里的“石人山”南坡,石刻由并坐前视的男、女两幅像组成,雕刻技法传神,人物栩栩如生。有关石雕内涵多年来始终未有定论,从金太祖及皇后形象,到护国林神形象等众说不一。
此外,在冰城黑土生根发芽的金源民俗文化,更融入了本地人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绝美的“龙绣”技艺、诱人的满族“八大碗”手艺、神秘的萨满舞蹈等,如今虽已成“小众”,却依然魅力十足。通过“保护区”的抢救与保护,这些宝贵的冰城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重焕千年荣光。
多元发展打造文化名城
“金源文化是冰城民俗历史的文脉,保护与传承势在必行。”阿城区文化体育局局长景小龙表示,通过对金源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传承,将进一步丰富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内涵与底蕴,促进对城市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发展,助力冰城实现“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
景小龙认为,通过打造全国首个“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阿城区将根据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建立“分级保护制度”,系统化地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将深入寻访、表彰相关的传承人,为面临失传危险的项目寻找传承者,保证金源文化的传承发展。
据阿城区旅游局介绍,本月24日,一次大型“旅游推介会”将在阿城区举行,全市20家主要旅行社届时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多条围绕“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的文化旅游线路,从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的角度,丰富文化旅游市场,为冰城旅游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主要物质文化遗产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亚沟摩崖石刻、松峰山金代道教遗址、小岭东川冶铁炉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址、阿城清真寺、金代驸马城遗址、金代半拉城子遗址、金代东城子遗址、金代小城子遗址、阿城文庙等。
记者近日从阿城区政府获悉,全国首个“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近期已呼之欲出,今年9月将代表黑龙江省申报国家审批。通过“保护区”的整合、抢救与保护作用,延续千年文脉,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助力冰城“文化名城”建设。
全国首推“金源文化保护区”
据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永年介绍,今年是我国首次在全国审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文化的“活态性”和“整体性”要求尤为严格。而以哈尔滨阿城区为中心的“金源文化生态圈”,包含了历史遗址、文物、婚俗、艺术、饮食等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影响遍及东北三省广大地区;许多文化资源至今仍是传承人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传播沿袭。综合各方面因素,冰城的“金源文化圈”都非常符合“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评审标准。据悉,今年年底,“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将作为重点推荐项目之一,代表黑龙江省参加文化部的审评。一旦审批通过,全国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正式花落冰城。
王永年同时表示,所谓“金源文化圈”并非自古有之,而是经过历时3年的艰苦寻访、发掘整合而成。据介绍,由于此前一直缺乏系统化的整理和保护,相当一部分的金源文化资源近年已逐渐面临缺损、失传等问题。为此,从2007年3月开始,阿城区组织了一支由文保人员、文史民俗专家组成的考察队,遍访阿城、五常、宾县等地及东北三省部分城市,搜集、发掘、整理民间金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线索568条,加上阿城区划内290处不可移动文物,一个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的“金源文化圈”最终成形。截至目前,已有5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立项保护,15项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及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众多“文化遗产”鲜为人知
据民间主流传说,“哈尔滨”源自女真语“阿勒锦”,译为荣誉之意。金源文化与冰城的历史渊源由此可见一斑。而通过“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现已立项保护的66项文化遗产及近千条“线索”,几乎便可整理出一部十分成体系的哈尔滨地方民俗发展史,其中许多“遗产”如今已鲜为人知,更显神秘迷人。
作为金上京会宁府所在地,阿城区区划内历史遗迹众多。不过,提起“亚沟摩崖石刻”,很多人便不免有些陌生,而事实上,这处石刻遗址在1988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国内极少数十分清晰的摩崖石刻遗迹之一,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据了解,亚沟摩崖石刻位于阿城区亚沟镇以东5公里的“石人山”南坡,石刻由并坐前视的男、女两幅像组成,雕刻技法传神,人物栩栩如生。有关石雕内涵多年来始终未有定论,从金太祖及皇后形象,到护国林神形象等众说不一。
此外,在冰城黑土生根发芽的金源民俗文化,更融入了本地人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绝美的“龙绣”技艺、诱人的满族“八大碗”手艺、神秘的萨满舞蹈等,如今虽已成“小众”,却依然魅力十足。通过“保护区”的抢救与保护,这些宝贵的冰城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重焕千年荣光。
多元发展打造文化名城
“金源文化是冰城民俗历史的文脉,保护与传承势在必行。”阿城区文化体育局局长景小龙表示,通过对金源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传承,将进一步丰富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内涵与底蕴,促进对城市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发展,助力冰城实现“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
景小龙认为,通过打造全国首个“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阿城区将根据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建立“分级保护制度”,系统化地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将深入寻访、表彰相关的传承人,为面临失传危险的项目寻找传承者,保证金源文化的传承发展。
据阿城区旅游局介绍,本月24日,一次大型“旅游推介会”将在阿城区举行,全市20家主要旅行社届时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多条围绕“金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的文化旅游线路,从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的角度,丰富文化旅游市场,为冰城旅游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主要物质文化遗产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亚沟摩崖石刻、松峰山金代道教遗址、小岭东川冶铁炉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址、阿城清真寺、金代驸马城遗址、金代半拉城子遗址、金代东城子遗址、金代小城子遗址、阿城文庙等。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