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规划大师齐聚荣昌 “量身定做”未来城
1海棠公园 2城市湿地公园 3奥林匹克广场 4东湖湿地公园局部小景
11日,全国规划设计界大师齐聚荣昌,参加该县区域中心城市风貌设计研讨会。此行,他们是为今后荣昌城市规划“开良方”。荣昌县委书记陈杰说,“我们要借智,请专家们量身定做一座未来城!”
“智囊团”专家有: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厦门大学城规学院院长马武定、重庆大学建筑规划学院副院长李和平,中国城规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长商静、市规划局副局长邱建林、市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向培伦等10位专家。他们的真知灼见,对其他城市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产业规划:招商服从规划
“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沿海产业正向中西部转移。重庆有政策及区位优势,是企业优选地。”陈为邦说,荣昌处在主城西面,地理优势突出,在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有很多发展机遇。但陈为邦提醒,抓机遇要有清醒头脑,提前做好产业规划,特别要注重招商选资,千万不要来者不拒,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陈为邦就产业规划“支招”荣昌:高科技、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产业是重点,尽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低碳经济,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其次通过产业机构调整,留住和吸引人气,改变城市人口结构。
城市个性:还原独有历史
如何走出中小城市“千城一面”?核心突破是深度挖掘城市风貌“个性”。马武定、商静、向培伦三位专家认为,地方本土独有的东西,一定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城市风貌“个性”的根。
马武定说,荣昌从唐朝开始,有1300多年历史。挖掘出最让当地居民引以为豪,以及外界认可度最高的那段历史后,将代表性的东西集中还原在一个城市风貌区域中,最好选择公共设施区域,如步行街,便能突出城市个性,唤起记忆。
商静说,塑造特色和个性是一座城市打造成功的关键。历史的荣昌是滨河而建的城市,今后,只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发扬和创新。
邱建林建议,荣昌具有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保护好区域内的濑溪河等自然景观,形成山水名城有机融合的城市格局。“荣昌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难得的公共空间”,邱建林强调,在城镇滨水地区应要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岸线和景观,对于防洪堤等专业工程设施的建设要尽量减少人工化的痕迹。
城市生活:温馨精致安逸
陈为邦提醒荣昌县领导和开发商,当下,荣昌建设用地宽裕,但眼光要长远,要节约用地,建好再推就麻烦了。目前,渝中半岛等主城区密度太大,荣昌在新一轮规划中,尽可能把密度定得好一点,让老百姓住得舒心。
陈为邦说,城市建筑风格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欧陆风,洋风格中有高、大、怪的糟粕。城市是人住的,一定要让人觉得舒服,用四川话来说要过得安逸,充满生活气息。
李和平说,最近几年,荣昌从绿化、城市卫生建设以及城市品位提升,都已具备建设宜居城市的相关条件。荣昌作为一个中小城市,建宜居城市最重要的标准,是给居民提供一个具有较高幸福指数的生活氛围。因此,温馨精致的小城生活,应作为宜居荣昌建设的一个主调。从秀美的环境、高品质城市、高品位生活打造来体现。
交通:再建成渝高速复线
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傅彦说,新荣昌的定位,是重庆西部门户、辐射川东区域的中心城市。实现这一定位,从区域交通讲,可构建一条荣昌到泸州的铁路,连接郑渝昆大通道。在城市北部,规划一条新的铁路支线,连接荣昌到大足,到合川、铜梁。那时,荣昌除了东西向有成渝城际铁路外,还可以构建往北到西安、郑州,往南到昆明的铁路线,成为东西南北的一个转换点。
在公路方面,沿着原有的成渝高速公路平行再建一条复线,使荣昌具备渝西川东地区大通道能力。
陈为邦建议,荣昌应做好慢行交通规划,也叫绿色方式。以步行为基础,再到自行车、公交车、商务车、出租车,形成从上到下的倒金字塔城市交通结构。这就是现代化,也是国际水平的生态社区模式。
郑颖人说,从城市安全角度,荣昌也应有一个地质灾害防治的规划。通过规划,保护地质环境、改善人居生存条件、消除隐患、保障城市安全。同时通过规划,加强地质环境管理、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实施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等综合手段,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工程、科技等综合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新闻纵深
为何要借智“量身定做”未来城市规划?
避免“千城一面” 找回城市个性
这些年,荣昌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可圈可点;在经济崛起的路上,也跑出了自己的“荣昌速度”。
那么,在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上颇有“心得”的荣昌,为何仍然力邀国内顶级专家“量身定做”县城?荣昌面临着怎样的困惑呢?昨天,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荣昌县县委书记陈杰。
“压力和动力都来自于市政府对荣昌的定位!”陈杰说,去年,市政府58次常务会议通过荣昌新一轮总体规划。到2030年,荣昌县城建成区将达到6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要达到63万人,建成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带上的重要工贸城市。
细数荣昌的“家底”,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近年来,荣昌通过“北拓、西进、东扩、南延”,将2006年前只有7平方公里的老城变成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新城,城市发展骨架更是达到35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也取得成效——去年,荣昌GDP达130亿元,全市21个县中排名第二。
陈杰称,目前,荣昌仍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比现在大两倍的未来城,产业和交通体系如何整体规划,才能辐射渝西川东地区,担负起振兴成渝中部的重任;二是成渝高铁通车后,荣昌到主城只有20分钟,到成都40分钟。快捷交通带来方便生活的同时,也给荣昌带来压力。在主城强大吸附能力下,荣昌城市规划风貌设计如何定位,才能独具个性,与主城交相辉映,不被“淹没”,走出“灯下黑”定论;三是虽有新一轮总规,但总规是按产业和功能制定,没有特色,也没有城市多维空间感。荣昌这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独具特色的宜居城市,成为渝西门户、重庆脸面,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四是荣昌城市面貌单调雷同,没有走出“千城一面”的症结,换句话说,荣昌独有的城市个性,尚未找到。
不仅如此,周边区县的竞争态势,也给荣昌带来压力。今年,与荣昌接壤的四川省内江市委出台文件,要求隆昌三年内要追上荣昌。内江一副市长带着“军令状”到隆昌当县委书记,大有争回川东区域中心之势。
陈杰坦言,这次邀请国内、市内的大师们聚集荣昌,就是借智,为荣昌量身定做一座未来城。
城市规划有何意义?
规划是城市和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荣昌坚持总规14年不变,通过近几年规模城市建设后,城市品质得以提升,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共振’!”荣昌县县委书记陈杰说,这条成功道路正好表明,做好城市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他说,从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川渝合作要深度推进,必须让成渝经济带“塌陷区”隆起,而地处渝西的荣昌,不仅扼守其大门,且串起重庆与成都的重要区域。因此,荣昌早日在城市规划上破题,对拉动成渝经济带川东腹部地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市规划局副局长邱建林说,荣昌这些年的城市建设,已树立了中小城市建设的样板。这次,站在新的起点上进行区域中心城市规划、破题后,对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的规划、打造独具个性的城市,都会带来启示意义和样本效应。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称,荣昌发展是在城市规划上尝到“甜头”的,此次再深化城市规划是抓住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县域经济的崛起是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重庆在推进城乡统筹中,如何让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荣昌的探索是很具样本意义的,更值得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的区县借鉴,比如在城市建设、交通规划、城建绿化、经济板块设置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