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初具规模

admin 2010-03-31 来源:景观中国网
30日举行的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从单纯的水下考古发展为全方位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从近海海域扩展到远海海域,从单一部门主导发展为多部门积极参与协作。
  30日举行的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从单纯的水下考古发展为全方位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从近海海域扩展到远海海域,从单一部门主导发展为多部门积极参与协作。

  在谈到“十二五”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时,单霁翔说,编制工作应注意明确今后五年内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可以带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保护项目和前瞻性科研课题,统筹考虑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各地方文物部门和科研单位在做好沿海水下考古调查、摸清家底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南澳I号”等重要古船的水下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研究、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等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项目;通过各方努力,尽快建立起国家主导、地方支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形成沿海海域为主、远海海域为辅、适当兼顾内陆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格局。

  中国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拥有广阔的管辖海域,航海历史十分悠久,水下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国家文物局一直将沿海水下文物调查工作作为水下考古工作的重点,目前已发现100余处水下文物点,其中海南省的北礁沉船遗址、西沙甘泉岛遗址已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9月,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将进一步整合现有水下考古和文物保护力量,统筹协调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目前,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在人员素质、设备力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已具有一定规模,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水下考古工作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