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服务滨海新区建设
admin
2010-01-2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响锣湾商务区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启动的一个重大项目,在总占地1.1平方公里的49个街区中,汇聚了各省市的驻津机构和大型央企的总部大楼。对于响螺湾总量约400万平方米的建设来说,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打造的“城市设计导则”犹如交响乐的总指挥,在管理、引导开发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0日,记者获悉,响锣湾商务区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启动的一个重大项目,在总占地1.1平方公里的49个街区中,汇聚了各省市的驻津机构和大型央企的总部大楼。对于响螺湾总量约400万平方米的建设来说,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打造的“城市设计导则”犹如交响乐的总指挥,在管理、引导开发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介绍,响螺湾商务区规划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区域内每个建筑物的设计都在整体规划之内,在“城市设计导则”的指导下,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国内外数十家知名建筑设计单位高水平完成建筑单体设计方案,保证规划整体效果。从整体规划设计上看,有很多创新之处。
精准定位
项目团队通过对响螺湾商务区进行功能研究、周边项目分析,特别是从响螺湾商务区与一河之隔的未来的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的相联系研究入手,将响螺湾精准地定位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启动地区、活力地带”。“启动地区”明确了响螺湾地区在塘沽既有街区解放路的商业中心区和未来的于家堡中心商务区之间具有承前启后的“启动作用”;“活力地带”则正是面对以往新区建设“人气不足”的现实,努力培育这一区域的“活力”。
绿色的诉求
宽阔的海河流经响螺湾商务区的北面和东面,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实现响螺湾“一带三庭”的绿色诉求。“一带”就是利用濒临海河的地利之便,形成有地形变化和防洪功能的“彩带岛”,形成一条“蓝带”。“三庭”则是在响螺湾的上、中、下3个部分设计了3个城市的绿色“中庭”,这些开放的绿色空间大大削减了高楼林立的高强度产业开发的环境压力,也在缓和“热岛效应”、增加地下停车空间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
曼妙的天际线
响螺湾的天际线是理性的,同时又很感性。天际线的形成较为收敛,考虑到了与海河相映的景观层次与纵深,这是分析了很多国外著名滨水空间后所实现的,由核心部分一个主峰建筑和南北两个次峰建筑引领的建筑群,与连续的街墙、高低错落的裙房建筑形成了响螺湾曼妙的天际线。
特色的街廊
为了柔化高强度开发街区的冷硬面孔,增加人气与活力,响锣湾的城市设计运用了“绿色街廊”的创新理念,将高层建筑之间,以南方的骑楼形式加以连接,建筑立面采用简洁的现代化建筑形式,形成了高层建筑之间底层的特色街廊,里面布置商业餐饮和酒吧,使响螺湾的建筑基调有了“刚柔并济”的效果。
连续的街墙
与一般的城市追求凹凸变化的建筑表现不同,响锣湾的城市设计要求建筑的退线是统一的,目的是要形成连续的街墙,这一点是得到了后期进行建筑设计的很多建筑师的认同,由此也形成了响螺湾现代的连续的街廊空间。
“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总起来说是个好事,但是,就像将中国GDP要转变为绿色GDP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考量标准一样,我们的城市也应该由快速粗放型的发展转变为理性发展阶段,”曾在日本留学7年,获得日本工学博士学位的洪再生说。“因此针对我国城市发展过快的问题,我们应该着重思考如何缩短 “建设性破坏”的过程,向集约型、内部更新型城市发展方向靠拢。结合我们的实际,就是逐渐由单纯的对建筑的形体以及标志性的追求,转变为对城市运营需求的关注,比如如何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如何在保持城市历史特色以及人文精神的不缺失的情况下对城市进行更新。”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建筑、规划双甲级资质建筑设计规划机构,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近年来参与了包括天津滨海新区、海西经济区、辽宁“五点一线”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规划工作,其中多项作品获得国家大奖。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介绍,响螺湾商务区规划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区域内每个建筑物的设计都在整体规划之内,在“城市设计导则”的指导下,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国内外数十家知名建筑设计单位高水平完成建筑单体设计方案,保证规划整体效果。从整体规划设计上看,有很多创新之处。
精准定位
项目团队通过对响螺湾商务区进行功能研究、周边项目分析,特别是从响螺湾商务区与一河之隔的未来的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的相联系研究入手,将响螺湾精准地定位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启动地区、活力地带”。“启动地区”明确了响螺湾地区在塘沽既有街区解放路的商业中心区和未来的于家堡中心商务区之间具有承前启后的“启动作用”;“活力地带”则正是面对以往新区建设“人气不足”的现实,努力培育这一区域的“活力”。
绿色的诉求
宽阔的海河流经响螺湾商务区的北面和东面,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实现响螺湾“一带三庭”的绿色诉求。“一带”就是利用濒临海河的地利之便,形成有地形变化和防洪功能的“彩带岛”,形成一条“蓝带”。“三庭”则是在响螺湾的上、中、下3个部分设计了3个城市的绿色“中庭”,这些开放的绿色空间大大削减了高楼林立的高强度产业开发的环境压力,也在缓和“热岛效应”、增加地下停车空间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
曼妙的天际线
响螺湾的天际线是理性的,同时又很感性。天际线的形成较为收敛,考虑到了与海河相映的景观层次与纵深,这是分析了很多国外著名滨水空间后所实现的,由核心部分一个主峰建筑和南北两个次峰建筑引领的建筑群,与连续的街墙、高低错落的裙房建筑形成了响螺湾曼妙的天际线。
特色的街廊
为了柔化高强度开发街区的冷硬面孔,增加人气与活力,响锣湾的城市设计运用了“绿色街廊”的创新理念,将高层建筑之间,以南方的骑楼形式加以连接,建筑立面采用简洁的现代化建筑形式,形成了高层建筑之间底层的特色街廊,里面布置商业餐饮和酒吧,使响螺湾的建筑基调有了“刚柔并济”的效果。
连续的街墙
与一般的城市追求凹凸变化的建筑表现不同,响锣湾的城市设计要求建筑的退线是统一的,目的是要形成连续的街墙,这一点是得到了后期进行建筑设计的很多建筑师的认同,由此也形成了响螺湾现代的连续的街廊空间。
“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总起来说是个好事,但是,就像将中国GDP要转变为绿色GDP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考量标准一样,我们的城市也应该由快速粗放型的发展转变为理性发展阶段,”曾在日本留学7年,获得日本工学博士学位的洪再生说。“因此针对我国城市发展过快的问题,我们应该着重思考如何缩短 “建设性破坏”的过程,向集约型、内部更新型城市发展方向靠拢。结合我们的实际,就是逐渐由单纯的对建筑的形体以及标志性的追求,转变为对城市运营需求的关注,比如如何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如何在保持城市历史特色以及人文精神的不缺失的情况下对城市进行更新。”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建筑、规划双甲级资质建筑设计规划机构,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近年来参与了包括天津滨海新区、海西经济区、辽宁“五点一线”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筑设计规划工作,其中多项作品获得国家大奖。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