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规划论坛在葫芦岛举办
admin
2009-09-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葫芦岛)城市色彩规划论坛近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举办,与会代表和专家就城市色彩规划和建设展开讨论。
中国(葫芦岛)城市色彩规划论坛近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举办,与会代表和专家就城市色彩规划和建设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城市色彩是城市品位的体现,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标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对建筑与环境色彩的认识还显不足,一些城市在建设领域的色彩应用比较混乱,迄今绝大多数城市和小城镇在规划和发展中没有统一的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一定程度上给城市形象塑造形成负面影响。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色彩规划。专家建议,要在确定城市主色调后,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可操作性,如实施色彩分区规划,对重点传统风貌地区制定严格科学的色彩控制标准;同时还应该加强建筑文化意识的宣传,让人们更加关注建筑的美学、文化等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城市规划设计专家参加了论坛。
相关链接1 色彩:城市的霓裳
城市文化的体现
美国学者伊利沙尔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景观所呈现出的所有可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它包括自然色彩和人为色彩两个部分。自然色彩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动态的色彩指的是日照、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导致色彩变化,静态的色彩则是指土地(含土路)、山石、植被、水系等相对恒定的色彩。人为色彩也同样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指城市中的主体构筑物,所有地面上的建筑物、广场、路面等硬件及其配套设施;其二是被称为“生活态”的色彩,诸如交通工具、街头广告、橱窗、行人服饰、霓虹灯及窗台摆设等。狭义的城市色彩,是指城市中以建筑和道路为主体的部分。
自从17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都灵市开始有规划地实施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日本等国在城市色彩建设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科学有序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致使许多国外城市个性鲜明,和谐悦目,让人留连忘返。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为这些城市带来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与此同时,国外还建立了诸多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色彩建设理论学说,如法国色彩大师郎克罗关于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的“色彩地理学说”等,为城市色彩建设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城市环境是社会化和公众化的,必须强调协调性及统一性,各种建筑风格都应该体现城市的区域性色彩特征。城市色彩体现着城市的个性,展示着城市形象,体现着城市文明发展程度。和谐的建筑和环境色彩使人身心愉悦,有利于营造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对大众的审美水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对自己生存的城市产生荣誉感和责任感,而建筑色彩不和谐、不准确则容易造成城市的环境污染,引起人们心情烦躁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吕品晶说:“人们对城市形象的把握极大地借助于其色彩的构成,当我们一提起某些富有特色的城市,相伴而来的就是对该城市或凝重、或浪漫、或明快等印象的色彩联想,良好的城市色彩构成能使居于其中的人们得到愉悦的视觉享受,反之则会带来视觉环境污染。不同城市的色彩构成还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这能从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的城市形象中得到印证。”
城市更新与色彩的混乱
站在国际城市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城市的“特征色”曾经非常鲜明:比如水墨江南的粉墙黛瓦,京城一望无际的青灰瓦房烘托着一座巍峨的黄瓦红墙沥金彩绘的紫禁城,上海红砖灰石砌成的石库门群,青岛的赤瓦洋房等等。这些特色不仅反映了建城的历史,更呈现了当地特有的城市意蕴。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建筑拔地而起。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当中缺乏对建筑与环境色彩的深刻认识,迄今绝大多数城市和小城镇在规划和发展中没有统一的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建设领域的色彩应用比较混乱,从而造成建筑和环境上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塑造形成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城市色彩的研究力度,加强规划,推进城市色彩的建设。
现在城市的发展迅速,使许多城市在色彩中迷失了自己。如今,科技手段的进步、物流系统的快捷,使建材商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广东的建材卖到东北去,开发商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把香港的建筑图纸“安插”到北京来。这种迁徙是不可逆转的,它吞噬着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城市色彩的历史文脉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被无情割断,“千城一面”变成了这个时代的弊病。专家指出,城市色彩的美感建立在和谐的秩序之上,这种和谐应体现于城市环境中的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中。过去的城市建筑由于取材于自然,更由于有较持久而稳定的文化观念、伦理习俗的影响,往往能够获得协调的色彩效果,古都北京即为一例。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建筑色彩在城市环境中逐渐呈现混乱的局面,这多少反映出社会转型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的社会价值观。
清华大学教授朱自煊说,一些城市对色彩缺乏认真研究,竞相模仿,相互攀比,一味追求豪华,反倒形成了色彩上的混乱与无序,失去了特色。
传承文明 负载历史
城市文化学者王明贤说,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城市的颜色在这系统工程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城市的色彩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今天的文化意味,让市民直接体会到城市的精神。城市的色彩是历史积淀的过程,不能人为地规定在短时间内满城涂上一种颜色,弄得整个街道像劣质的布景,缺乏历史的真实性。而立交桥等构筑物,化妆似地刷上各种涂料也没什么必要,应以混凝土的本色显出力量感。画蛇添足既是金钱的浪费,又是美学的堕落。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并强调建筑的文化艺术属性无疑是树立良好城市色彩形象的重要保证。业内人士指出,北京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以灰色系为城市主导色调,对建筑色彩方案的制定给予引导,这是一个可喜的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考虑再增加些可操作性,如色彩分区规划,控制宽严有度,对于诸如重点传统风貌地区制定包括建筑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严格而科学的色彩控制标准;同时还应该加强建筑文化意识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建筑不仅仅包括安全、预算、功能等技术要求,还应该关注它的美学、文化问题,建筑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更新技术知识的同时,要为未来建筑师们打下扎实的艺术功底,执业建筑师们也要不断主动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环境意识。
建筑师布正伟提出了清除城市色彩的视觉污染的措施。他认为,面对城市色彩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现代环境艺术理论方面去提高,而且,更应当强化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务实精神。首先,从视觉心理卫生的高度,下决心去抵制甚至最终禁止那些色泽恶劣的屋顶琉璃瓦、室内外墙瓷砖、幕墙玻璃、广场铺装等材料的使用和生产。其二,大张旗鼓地整顿杂乱无章的大小广告和字标,还城市建筑原形、原色以清白。再者,不能让烟灰、沙尘夺去城市的色彩。以上三条,都可以通过各个城市自己立法实施监控。如果在重点市区、重点街道和重点建筑的日常管理中照章贯彻,那么不少城市的色彩面貌就自然会从怪艳、拼杂的阴影中显露出来,我们就会更有信心系统而深入地从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城市文脉、场所意义以及个性表现等不同层次和层面上去探索未来城市的色彩创造了。
防止“形象工程”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觉醒,越来越多的规划管理者与普通民众认识到了色彩规划的意义。杭州、武汉、广州、澳门、葫芦岛、盘锦、哈尔滨、镇海、温州、福州,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正在加入城市“色彩整改”的队列。城市色彩规划的命题,逐渐由学院派内部的学术研讨,演变为面向中国政府官员和普通大众的全民话题。
但是,总体来讲,我国城市色彩建设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色彩建设还有差距。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色彩学研究和普及教育的基础较弱,色彩知识盲点较多。二是我国专业人士接受色彩教育的水平也比较低,即使是建筑设计专业、城市设计专业乃至规划专业的色彩教育水平也相当初级,导致这些城市营造专业的人才的色彩学学分严重缺失,色彩美学修养也非常贫乏。
有专家指出,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对于色彩规划的热情高涨,也令人产生另外一个担心:即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会有一个以色彩建设名义而展开的新的城市色彩视觉污染或者是一场新的“形象工程”,这种倾向值得重视。
[NextPage]
相关链接2: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
一、人工装饰色彩
建筑色彩 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是最为显眼的吸引物,因而建筑色彩相应地是城市色彩的主角,它的色彩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城市色彩的美。建筑色彩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娱乐建筑色彩、教育建筑色彩等,对这些不同功能的建筑其色彩的选择也不同,要力求达到色彩与功能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建筑色彩的选择,还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共性、对比性、序列性、主次性等特性使建筑色彩富有变化、各具特色。如藏式民居的檐部是藏族喜爱的酱红色,墙身为乳白色,门、窗的边饰是黑色,建筑色彩对比强烈而富有变化。另外,建筑屋顶色彩是最易忽视的地方,其实屋顶的色彩能为城市色彩填补空白,丰富美化城市的鸟瞰景观,避免登高望远时城市景观呈单一的、暗淡的灰色,从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道路广场色彩 道路是城市的景观廊道,具有步移景异的动态景观序列,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通道。美观的道路色彩令行人精神倍增、身心舒畅,尤其在一些商业步行街上,用与沿街建筑协调的彩色地砖铺步行路面,会成为一道多彩的风景线。对于高速公路的色彩管理也相当重要,科学调配色彩,可以给驾驶员良好的心理影响,减少交通事故。地下街道也是值得关注的,合理科学的色彩选择可以减少地下环境阴暗冷淡的感觉。广场是城市空间的节点,是城市市民社会生活的集聚中心,良好的色彩效果将使市民更乐于逗留玩耍,为城市创造一个公众认可并接受的空间。如纽约下沉式的洛克菲勒广场,周围饰以深红色的大理石墙面,其前设置金色的雕塑,后面有白色的喷泉间隔,使金色形象突出成为广场的视觉焦点,在广场中间是用膳的彩色帐篷,整个广场形成充满韵律的色彩空间,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环境小品色彩 它包括城市内的标牌、指示牌、站牌、电话亭、广告、雕塑、招牌、座椅、灯柱、果皮箱等等辅助设施的色彩,这些小品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是创造丰富城市色彩的良好素材,西欧各国的街头饰物如电话亭、候车亭、灯柱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慎重处理,色彩丰富,艺术性强,再加上丰富多彩的雕塑、喷泉,形成一条条优美的景观带。虽然这类小品不是城市景观的主体,但若处理不当不仅损害城市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会造成市民识别上的障碍,不利于有效传递信息。如危险部位、讯号装置应该规定专用色,色彩搭配要醒目,以提醒人们注意。总之,环境小品的色彩设计要寻求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灯光色彩 在白天具有鲜明形象的色彩,在夜间若缺少灯光照明的辅助就会黯然失色。因此夜间灯光照明,也是环境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之一。灯光在夜晚除提供照明功能之外,还通过对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小品、草坪、树木及水体的照映,构建了千姿百态的光彩世界,集实用与美学功能于一体。夜间的色彩主要通过人工灯光的形式表达出来,以黑色夜空作为背景,其色彩感比昼间强烈,因而能营造出丰富变幻的环境氛围。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灯光照明光辉明亮,丰富而有层次,并以暖色调为主,勾勒出一幅宏伟壮丽、欣欣向荣、和谐完整的景象。而王府井、东、西单大街和前门大街等,作为商业街则灯光色彩斑斓,用闪烁的霓虹灯、五光十色的招牌、广告和橱窗照明,渲染出一种热闹气氛和繁荣景象。还有美国拉斯维加斯那梦幻般的灯光照明奇境,以及巴黎、香港、上海等城市的夜景都是世界各地游客钟爱的景观。
服饰色彩服饰色彩 最具人文特点和人文气质,它构成了城市一种流动跳跃的色彩,是一种动态景观。城市市民的服饰色彩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精神状态,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区性。二战时期到60年代,服装色彩低沉昏暗,尤其是男装以暗色调示人,6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振兴,男装开始讲究色彩的华美、鲜艳,反映了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精神的活跃。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蓝、黑、灰是我国最大众化的衣着用色;欧美国家的衣着基本色调是乳白色到咖啡色之间的各种色彩层次;非洲人钟意于鲜艳对比的原色;印度和巴基斯坦女性则对金银色有特殊的民族爱好,具有一定的地方差异[3].对于服饰色彩不可能采取硬性规定,而应在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倡导健康和科学的服饰文化,以此潜移默化城市市民来达到服饰色彩的美观。
二、自然色彩
“天然去雕饰”的自然色彩比人工装饰色彩多了一份真实和活力,回归自然的渴望使自然色彩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对于这种色彩最重要的是不受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植被花卉 色彩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体,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色彩,而且也会随着其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们的色彩,是城市景观创造动态色彩的最佳选择。如树木的叶子有绿、浅绿、深绿的演变,还有由绿转黄、由绿转红。植物的花卉更是色彩纷呈,红的、白的、粉红的、黄的、淡紫的、黑的等等,姹紫嫣红。将各种植物与花卉合理搭配,可利用它们的色相、明度、彩度组成节奏、韵律,并随着四季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温哥华在主干道的绿带和草坪上,种植枫树、槭树、楸树、雪松以及乔木,使得春天绿意浓浓,夏日五彩缤纷、秋冬则红、黄、绿相间,色彩效果极好。
天空色彩 天空是城市景观的大背景,也是流动的画面。天空的色彩变化不断,有时是万里无云、渐变的蔚蓝色晴空;有时是蓝天白云的色彩组合;还有色彩缤纷,呈现蓝、紫、灰、绿、红、橙、黄等丰富色彩的朝霞、晚霞、彩云、雾霭;也有雨后初霁时,亮丽的七色彩虹挂于天空。所以天空的色彩是变幻莫测的,城市应借景于天空,不要让摩天大楼挡住了人们观赏它的视线,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密度都应适当,切不可把人们淹没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另外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是必要的,只有清洁的空气才会有多彩的天空和高的能见度,市民也才能享受到天空的自然美景。
水体色彩 自然景物中水是最为素淡、最有灵气的,水虽然是透明的无色体,但可以起点色和破色的作用。如广州白云宾馆中庭在建筑的包围中布置一池清水、一片瀑布,突破了环境的深沉。水还可以将周围环境景观的色彩纳入自己的领域,呈现出一种似有似无的虚幻色调,并且水中某些物质也可赋予水奇妙的色彩。如九寨沟的水色之美令人称绝,有黛蓝、天蓝、翠绿、草绿、靛青、赤褐、降红等等,斑斓驳杂。城市中虽难得有如此水色,但可以在某些地段利用喷泉、灯光来激活水的灵气。而河流、湖泊等水体最重要的是保持自然原色,被污染的河流所呈现的色调是令人厌恶的。另外固态的水也是城市创造色彩美的良好素材,如哈尔滨市利用冰雕、白雪塑造了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城形象,令人向往与迷恋。
[NextPage]
相关链接3:城市的颜色
北京: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北京已于2000年为城市建筑定下了“外立面主要采用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的调子,既映衬着皇城根儿的独有气质,又体现着政治文化中心的恢弘气势。提起北京,你是不是就想到了青灰色的四合院和老胡同呢?同时,北京时不时会受风沙影响,暴露在外的鲜亮颜色五六年以后就会变旧,失去当初的鲜亮。
石家庄:米黄、微红暖色调将成为城市主色调,而浅咖啡灰、砖红两个相近色彩则成为主色调拓展色。
长沙:城市主色调确定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红橙色,包含米色、灰色等多种颜色,属淡雅、偏暖的色调。
西安:城市主色调为灰色、土黄色、赭石色。为与古城的整体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同时又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西安规划部门将西安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为以灰色、土黄色、赭石色为主的色彩体系,在今后城市建设中,这三种主色调将成为西安的城市主色调。
哈尔滨:“有人说哈尔滨是一座米黄色的城市——那样温暖和抒情的米黄色,在冰雪中是火焰,在绿树间是阳光。它在那些灰色的、黑色的或是完全没有颜色的无数个城市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一种多汁而多元的文化气氛,从那澄澈的米黄色中流泻出来。”女作家张抗抗对哈尔滨的米黄色城市主色调,赞许有嘉。
杭州:规划城市颜色参考江南水墨画。西湖是水墨画的重心,沿湖地带色彩较暗,然后向外一层层渐变明亮,到了新城,色彩就很丰富了。千年以来,杭州一直被认为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但如果有一天,杭州被涂抹成一个“大花脸”,那“宜”由何谈起,美更从何而来呢?南京: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居民意见,浅绿色成为城市色彩基调。苏州:一直保持着“黑、白、灰”的色调,有白粉墙、黛黑瓦、青石桥以及碧水、绿树的色彩风格。
无锡:整体色调为清新淡雅的浅色调。无锡是江南水乡,因此规划把城市的整体色调确定为清新淡雅的浅色调,在此大前提下,现存的民居老宅色彩将统一成粉墙黛瓦,以此凸现江南古韵;市中心商务区建筑为淡暖色调,烘托商业氛围;蠡湖新城以白色和淡绿色为主,给人以清新的“太湖感觉”。
成都:考虑当地气候,选择复合灰颜色。
温州:确定中心城区建筑的整体主色调为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为主,辅以冷灰、暖灰色;其中把中心城区划分成特色区(老城区、中心区、杨府新区、过渡区、扩散区)和廊道系统。重庆:主城区的城市色彩将以淡雅明快的暖灰为主,辅以局部冷灰色调。
青岛:素以“红瓦、黄墙、绿树、碧海、蓝天、白云”闻名国内外。目前青岛新建的小区,也都继续沿用了“红瓦黄墙”的传统风格,并充分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城市色彩建设。
巴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率先提出了色彩地理学概念。巴黎规划部门首次对巴黎城市色彩进行规划与调整,今天巴黎的米黄色基调就是形成于那个时期。
罗马:以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为基调色的罗马老城,很好地保存了岁月遗留的最具历史厚度与魅力的色彩。
与会专家认为,城市色彩是城市品位的体现,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标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对建筑与环境色彩的认识还显不足,一些城市在建设领域的色彩应用比较混乱,迄今绝大多数城市和小城镇在规划和发展中没有统一的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一定程度上给城市形象塑造形成负面影响。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色彩规划。专家建议,要在确定城市主色调后,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可操作性,如实施色彩分区规划,对重点传统风貌地区制定严格科学的色彩控制标准;同时还应该加强建筑文化意识的宣传,让人们更加关注建筑的美学、文化等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城市规划设计专家参加了论坛。
相关链接1 色彩:城市的霓裳
城市文化的体现
美国学者伊利沙尔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景观所呈现出的所有可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它包括自然色彩和人为色彩两个部分。自然色彩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动态的色彩指的是日照、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导致色彩变化,静态的色彩则是指土地(含土路)、山石、植被、水系等相对恒定的色彩。人为色彩也同样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指城市中的主体构筑物,所有地面上的建筑物、广场、路面等硬件及其配套设施;其二是被称为“生活态”的色彩,诸如交通工具、街头广告、橱窗、行人服饰、霓虹灯及窗台摆设等。狭义的城市色彩,是指城市中以建筑和道路为主体的部分。
自从17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都灵市开始有规划地实施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日本等国在城市色彩建设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科学有序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致使许多国外城市个性鲜明,和谐悦目,让人留连忘返。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为这些城市带来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与此同时,国外还建立了诸多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色彩建设理论学说,如法国色彩大师郎克罗关于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的“色彩地理学说”等,为城市色彩建设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城市环境是社会化和公众化的,必须强调协调性及统一性,各种建筑风格都应该体现城市的区域性色彩特征。城市色彩体现着城市的个性,展示着城市形象,体现着城市文明发展程度。和谐的建筑和环境色彩使人身心愉悦,有利于营造稳定、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品位;对大众的审美水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对自己生存的城市产生荣誉感和责任感,而建筑色彩不和谐、不准确则容易造成城市的环境污染,引起人们心情烦躁不安,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吕品晶说:“人们对城市形象的把握极大地借助于其色彩的构成,当我们一提起某些富有特色的城市,相伴而来的就是对该城市或凝重、或浪漫、或明快等印象的色彩联想,良好的城市色彩构成能使居于其中的人们得到愉悦的视觉享受,反之则会带来视觉环境污染。不同城市的色彩构成还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这能从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的城市形象中得到印证。”
城市更新与色彩的混乱
站在国际城市文化的角度看,中国城市的“特征色”曾经非常鲜明:比如水墨江南的粉墙黛瓦,京城一望无际的青灰瓦房烘托着一座巍峨的黄瓦红墙沥金彩绘的紫禁城,上海红砖灰石砌成的石库门群,青岛的赤瓦洋房等等。这些特色不仅反映了建城的历史,更呈现了当地特有的城市意蕴。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建筑拔地而起。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当中缺乏对建筑与环境色彩的深刻认识,迄今绝大多数城市和小城镇在规划和发展中没有统一的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建设领域的色彩应用比较混乱,从而造成建筑和环境上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塑造形成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城市色彩的研究力度,加强规划,推进城市色彩的建设。
现在城市的发展迅速,使许多城市在色彩中迷失了自己。如今,科技手段的进步、物流系统的快捷,使建材商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广东的建材卖到东北去,开发商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把香港的建筑图纸“安插”到北京来。这种迁徙是不可逆转的,它吞噬着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城市色彩的历史文脉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被无情割断,“千城一面”变成了这个时代的弊病。专家指出,城市色彩的美感建立在和谐的秩序之上,这种和谐应体现于城市环境中的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中。过去的城市建筑由于取材于自然,更由于有较持久而稳定的文化观念、伦理习俗的影响,往往能够获得协调的色彩效果,古都北京即为一例。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建筑色彩在城市环境中逐渐呈现混乱的局面,这多少反映出社会转型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的社会价值观。
清华大学教授朱自煊说,一些城市对色彩缺乏认真研究,竞相模仿,相互攀比,一味追求豪华,反倒形成了色彩上的混乱与无序,失去了特色。
传承文明 负载历史
城市文化学者王明贤说,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城市的颜色在这系统工程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城市的色彩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今天的文化意味,让市民直接体会到城市的精神。城市的色彩是历史积淀的过程,不能人为地规定在短时间内满城涂上一种颜色,弄得整个街道像劣质的布景,缺乏历史的真实性。而立交桥等构筑物,化妆似地刷上各种涂料也没什么必要,应以混凝土的本色显出力量感。画蛇添足既是金钱的浪费,又是美学的堕落。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并强调建筑的文化艺术属性无疑是树立良好城市色彩形象的重要保证。业内人士指出,北京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以灰色系为城市主导色调,对建筑色彩方案的制定给予引导,这是一个可喜的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考虑再增加些可操作性,如色彩分区规划,控制宽严有度,对于诸如重点传统风貌地区制定包括建筑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严格而科学的色彩控制标准;同时还应该加强建筑文化意识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建筑不仅仅包括安全、预算、功能等技术要求,还应该关注它的美学、文化问题,建筑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更新技术知识的同时,要为未来建筑师们打下扎实的艺术功底,执业建筑师们也要不断主动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环境意识。
建筑师布正伟提出了清除城市色彩的视觉污染的措施。他认为,面对城市色彩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现代环境艺术理论方面去提高,而且,更应当强化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务实精神。首先,从视觉心理卫生的高度,下决心去抵制甚至最终禁止那些色泽恶劣的屋顶琉璃瓦、室内外墙瓷砖、幕墙玻璃、广场铺装等材料的使用和生产。其二,大张旗鼓地整顿杂乱无章的大小广告和字标,还城市建筑原形、原色以清白。再者,不能让烟灰、沙尘夺去城市的色彩。以上三条,都可以通过各个城市自己立法实施监控。如果在重点市区、重点街道和重点建筑的日常管理中照章贯彻,那么不少城市的色彩面貌就自然会从怪艳、拼杂的阴影中显露出来,我们就会更有信心系统而深入地从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城市文脉、场所意义以及个性表现等不同层次和层面上去探索未来城市的色彩创造了。
防止“形象工程”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觉醒,越来越多的规划管理者与普通民众认识到了色彩规划的意义。杭州、武汉、广州、澳门、葫芦岛、盘锦、哈尔滨、镇海、温州、福州,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正在加入城市“色彩整改”的队列。城市色彩规划的命题,逐渐由学院派内部的学术研讨,演变为面向中国政府官员和普通大众的全民话题。
但是,总体来讲,我国城市色彩建设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色彩建设还有差距。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色彩学研究和普及教育的基础较弱,色彩知识盲点较多。二是我国专业人士接受色彩教育的水平也比较低,即使是建筑设计专业、城市设计专业乃至规划专业的色彩教育水平也相当初级,导致这些城市营造专业的人才的色彩学学分严重缺失,色彩美学修养也非常贫乏。
有专家指出,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对于色彩规划的热情高涨,也令人产生另外一个担心:即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会有一个以色彩建设名义而展开的新的城市色彩视觉污染或者是一场新的“形象工程”,这种倾向值得重视。
[NextPage]
相关链接2: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
一、人工装饰色彩
建筑色彩 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是最为显眼的吸引物,因而建筑色彩相应地是城市色彩的主角,它的色彩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城市色彩的美。建筑色彩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娱乐建筑色彩、教育建筑色彩等,对这些不同功能的建筑其色彩的选择也不同,要力求达到色彩与功能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建筑色彩的选择,还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共性、对比性、序列性、主次性等特性使建筑色彩富有变化、各具特色。如藏式民居的檐部是藏族喜爱的酱红色,墙身为乳白色,门、窗的边饰是黑色,建筑色彩对比强烈而富有变化。另外,建筑屋顶色彩是最易忽视的地方,其实屋顶的色彩能为城市色彩填补空白,丰富美化城市的鸟瞰景观,避免登高望远时城市景观呈单一的、暗淡的灰色,从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道路广场色彩 道路是城市的景观廊道,具有步移景异的动态景观序列,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通道。美观的道路色彩令行人精神倍增、身心舒畅,尤其在一些商业步行街上,用与沿街建筑协调的彩色地砖铺步行路面,会成为一道多彩的风景线。对于高速公路的色彩管理也相当重要,科学调配色彩,可以给驾驶员良好的心理影响,减少交通事故。地下街道也是值得关注的,合理科学的色彩选择可以减少地下环境阴暗冷淡的感觉。广场是城市空间的节点,是城市市民社会生活的集聚中心,良好的色彩效果将使市民更乐于逗留玩耍,为城市创造一个公众认可并接受的空间。如纽约下沉式的洛克菲勒广场,周围饰以深红色的大理石墙面,其前设置金色的雕塑,后面有白色的喷泉间隔,使金色形象突出成为广场的视觉焦点,在广场中间是用膳的彩色帐篷,整个广场形成充满韵律的色彩空间,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环境小品色彩 它包括城市内的标牌、指示牌、站牌、电话亭、广告、雕塑、招牌、座椅、灯柱、果皮箱等等辅助设施的色彩,这些小品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是创造丰富城市色彩的良好素材,西欧各国的街头饰物如电话亭、候车亭、灯柱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慎重处理,色彩丰富,艺术性强,再加上丰富多彩的雕塑、喷泉,形成一条条优美的景观带。虽然这类小品不是城市景观的主体,但若处理不当不仅损害城市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会造成市民识别上的障碍,不利于有效传递信息。如危险部位、讯号装置应该规定专用色,色彩搭配要醒目,以提醒人们注意。总之,环境小品的色彩设计要寻求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灯光色彩 在白天具有鲜明形象的色彩,在夜间若缺少灯光照明的辅助就会黯然失色。因此夜间灯光照明,也是环境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之一。灯光在夜晚除提供照明功能之外,还通过对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小品、草坪、树木及水体的照映,构建了千姿百态的光彩世界,集实用与美学功能于一体。夜间的色彩主要通过人工灯光的形式表达出来,以黑色夜空作为背景,其色彩感比昼间强烈,因而能营造出丰富变幻的环境氛围。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灯光照明光辉明亮,丰富而有层次,并以暖色调为主,勾勒出一幅宏伟壮丽、欣欣向荣、和谐完整的景象。而王府井、东、西单大街和前门大街等,作为商业街则灯光色彩斑斓,用闪烁的霓虹灯、五光十色的招牌、广告和橱窗照明,渲染出一种热闹气氛和繁荣景象。还有美国拉斯维加斯那梦幻般的灯光照明奇境,以及巴黎、香港、上海等城市的夜景都是世界各地游客钟爱的景观。
服饰色彩服饰色彩 最具人文特点和人文气质,它构成了城市一种流动跳跃的色彩,是一种动态景观。城市市民的服饰色彩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精神状态,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区性。二战时期到60年代,服装色彩低沉昏暗,尤其是男装以暗色调示人,6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振兴,男装开始讲究色彩的华美、鲜艳,反映了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精神的活跃。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蓝、黑、灰是我国最大众化的衣着用色;欧美国家的衣着基本色调是乳白色到咖啡色之间的各种色彩层次;非洲人钟意于鲜艳对比的原色;印度和巴基斯坦女性则对金银色有特殊的民族爱好,具有一定的地方差异[3].对于服饰色彩不可能采取硬性规定,而应在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倡导健康和科学的服饰文化,以此潜移默化城市市民来达到服饰色彩的美观。
二、自然色彩
“天然去雕饰”的自然色彩比人工装饰色彩多了一份真实和活力,回归自然的渴望使自然色彩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对于这种色彩最重要的是不受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植被花卉 色彩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体,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色彩,而且也会随着其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它们的色彩,是城市景观创造动态色彩的最佳选择。如树木的叶子有绿、浅绿、深绿的演变,还有由绿转黄、由绿转红。植物的花卉更是色彩纷呈,红的、白的、粉红的、黄的、淡紫的、黑的等等,姹紫嫣红。将各种植物与花卉合理搭配,可利用它们的色相、明度、彩度组成节奏、韵律,并随着四季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温哥华在主干道的绿带和草坪上,种植枫树、槭树、楸树、雪松以及乔木,使得春天绿意浓浓,夏日五彩缤纷、秋冬则红、黄、绿相间,色彩效果极好。
天空色彩 天空是城市景观的大背景,也是流动的画面。天空的色彩变化不断,有时是万里无云、渐变的蔚蓝色晴空;有时是蓝天白云的色彩组合;还有色彩缤纷,呈现蓝、紫、灰、绿、红、橙、黄等丰富色彩的朝霞、晚霞、彩云、雾霭;也有雨后初霁时,亮丽的七色彩虹挂于天空。所以天空的色彩是变幻莫测的,城市应借景于天空,不要让摩天大楼挡住了人们观赏它的视线,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密度都应适当,切不可把人们淹没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另外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是必要的,只有清洁的空气才会有多彩的天空和高的能见度,市民也才能享受到天空的自然美景。
水体色彩 自然景物中水是最为素淡、最有灵气的,水虽然是透明的无色体,但可以起点色和破色的作用。如广州白云宾馆中庭在建筑的包围中布置一池清水、一片瀑布,突破了环境的深沉。水还可以将周围环境景观的色彩纳入自己的领域,呈现出一种似有似无的虚幻色调,并且水中某些物质也可赋予水奇妙的色彩。如九寨沟的水色之美令人称绝,有黛蓝、天蓝、翠绿、草绿、靛青、赤褐、降红等等,斑斓驳杂。城市中虽难得有如此水色,但可以在某些地段利用喷泉、灯光来激活水的灵气。而河流、湖泊等水体最重要的是保持自然原色,被污染的河流所呈现的色调是令人厌恶的。另外固态的水也是城市创造色彩美的良好素材,如哈尔滨市利用冰雕、白雪塑造了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城形象,令人向往与迷恋。
[NextPage]
相关链接3:城市的颜色
北京: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北京已于2000年为城市建筑定下了“外立面主要采用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的调子,既映衬着皇城根儿的独有气质,又体现着政治文化中心的恢弘气势。提起北京,你是不是就想到了青灰色的四合院和老胡同呢?同时,北京时不时会受风沙影响,暴露在外的鲜亮颜色五六年以后就会变旧,失去当初的鲜亮。
石家庄:米黄、微红暖色调将成为城市主色调,而浅咖啡灰、砖红两个相近色彩则成为主色调拓展色。
长沙:城市主色调确定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红橙色,包含米色、灰色等多种颜色,属淡雅、偏暖的色调。
西安:城市主色调为灰色、土黄色、赭石色。为与古城的整体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同时又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西安规划部门将西安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为以灰色、土黄色、赭石色为主的色彩体系,在今后城市建设中,这三种主色调将成为西安的城市主色调。
哈尔滨:“有人说哈尔滨是一座米黄色的城市——那样温暖和抒情的米黄色,在冰雪中是火焰,在绿树间是阳光。它在那些灰色的、黑色的或是完全没有颜色的无数个城市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一种多汁而多元的文化气氛,从那澄澈的米黄色中流泻出来。”女作家张抗抗对哈尔滨的米黄色城市主色调,赞许有嘉。
杭州:规划城市颜色参考江南水墨画。西湖是水墨画的重心,沿湖地带色彩较暗,然后向外一层层渐变明亮,到了新城,色彩就很丰富了。千年以来,杭州一直被认为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但如果有一天,杭州被涂抹成一个“大花脸”,那“宜”由何谈起,美更从何而来呢?南京: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居民意见,浅绿色成为城市色彩基调。苏州:一直保持着“黑、白、灰”的色调,有白粉墙、黛黑瓦、青石桥以及碧水、绿树的色彩风格。
无锡:整体色调为清新淡雅的浅色调。无锡是江南水乡,因此规划把城市的整体色调确定为清新淡雅的浅色调,在此大前提下,现存的民居老宅色彩将统一成粉墙黛瓦,以此凸现江南古韵;市中心商务区建筑为淡暖色调,烘托商业氛围;蠡湖新城以白色和淡绿色为主,给人以清新的“太湖感觉”。
成都:考虑当地气候,选择复合灰颜色。
温州:确定中心城区建筑的整体主色调为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为主,辅以冷灰、暖灰色;其中把中心城区划分成特色区(老城区、中心区、杨府新区、过渡区、扩散区)和廊道系统。重庆:主城区的城市色彩将以淡雅明快的暖灰为主,辅以局部冷灰色调。
青岛:素以“红瓦、黄墙、绿树、碧海、蓝天、白云”闻名国内外。目前青岛新建的小区,也都继续沿用了“红瓦黄墙”的传统风格,并充分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城市色彩建设。
巴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率先提出了色彩地理学概念。巴黎规划部门首次对巴黎城市色彩进行规划与调整,今天巴黎的米黄色基调就是形成于那个时期。
罗马:以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为基调色的罗马老城,很好地保存了岁月遗留的最具历史厚度与魅力的色彩。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