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研究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可吸收温室气体

admin 2009-04-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源二氧化碳排放国。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由于包括森林、农作物等植被在内的陆地生态系统的吸收作用,大概抵消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工业排放量。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源二氧化碳排放国。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由于包括森林、农作物等植被在内的陆地生态系统的吸收作用,大概抵消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工业排放量。

  按照估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每年能够吸收1.9亿吨到2.6亿吨的温室气体。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朴世龙研究员和方精云教授公布了上述结论。

  中国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弄清楚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收或者说抵消人为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对于科学评估全球变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立场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为如果能确认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的话,这就意味着中国每年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会有所下降。这有利于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同时也给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缓冲空间。

  但由于地球系统本身十分复杂,要准确地做出估算,也十分困难。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非常滞后,甚至可以说处于空白状态。

  为此,北京大学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小组,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和资源清查数据、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数据、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借助遥感、GIS等最新技术支持,展开了对中国陆地碳汇/碳源问题的综合研究。

  朴世龙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次研究过程中,他们在国内首次使用了国际上流行的大气反演模型,来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能力。之前,由于中国的观测站太少,数据点太少,所以长期以来只能运用一两个简单的生态模型来进行粗略估算。

  研究结果显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工业源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大约28%到37%都被陆地生态系统所吸收。

  他告诉《财经》记者,在过去20多年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有所增加,有着多种原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执行的人工造林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

  此外,朴世龙还提到,由于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薪材、木炭以及稻草等农作物的使用率降低,也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秸秆还田等农业管理措施的加强,都增加了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积累。

  根据这一研究成果,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吸收工业源温室气体的能力,要明显高于欧洲7%到12%的比重,已经跟美国20%到40%的比重大体相当。

  不过,研究也显示,中国各个地区的森林、灌木乃至农作物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由于气候和植被覆盖率的原因,中国南方是最大的温室气体吸收“贡献者”,大概占到了65%的净吸收量;而东北地区由于生态退化以及过度开垦,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不仅未能有效吸收温室气体,自身还会产生温室气体。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每年仅化石能源消费,就会产生31亿吨温室气体;大概只有6%到8%的温室气体,能够被陆地生态系统所抵消掉。

  对于这种预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研究员则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由于中国的人工林不少目前还都是幼林,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还会继续增强。

  当然,他也对《财经》记者强调,鉴于单位GDP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仍然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中国仍需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