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艺术之田: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设计方案(土人设计)

admin 2012-09-28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点:
    芝加哥
  • 项目规模:
    10.7公顷
  • 设计公司:
     
  • 施工单位:

  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艺术之田,将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以及都市景观自然周期运转的背景画布。作为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的标志性特征,设计采用玉米地最为景观基质,玉米地既是芝加哥农业遗产的象征,也是一个不断再生的农业过程。在不断生长的农作物之中,艺术展览、表演、儿童游乐场、滑冰、聚会以及游览等不同的活动也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同步变化。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每年的播种和收获将成为社区的盛事,标志着芝加哥不断焕发新生的活力。相应的,芝加哥的艺术之田将成为见证和享受城市进步成果的最佳场所。

  四大挑战

  要在现有城市环境中进行成功的干预,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面临4个主要挑战:
 
  首先,项目必须满足它的历史环境以及背景;因此要在几个尺度上考虑场地:与周围环境、城市、地区以及国家之间的联系。一条历史轴线以及芝加哥的建筑历史环境和肌理都将保存下来,因为芝加哥的建筑影响了整个世界。

  第二,在全球社会越发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背景下,认真考虑和理解各个尺度上的可持续性对于项目的成功同样重要。方案通过致力于可持续设计,考虑通过引入先进的设计方法获得城市应得的可持续形象。

  第三,场地位于地下停车库之上,具有临时性的特征,并不能有很大的负重。由于该停车场要进行改造,广场和绿化也必将一并移除。因此要求新的公园能具有相应的适应性植被和设计,为公园的短期和长期维护寻求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四大挑战,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正是考虑他们的需求,才能使北格兰特公园东端消极的状态得以改观。

  应对于上述的挑战,形成了芝加哥艺术之田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为芝加哥展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机会,一个在中心区创造出世界级、多功能公园的机会。

  总体概念与布局

  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在本方案中被定位为生产性景观,在这里自然是人类交往和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画布。它多样的建成元素,包括艺术盒子、一个架高的人行天桥和各种观景平台,既是舞台道具又是景观中的观景点。公园中多样化的绿植均是根据其农业价值或修复功能来选取的。果园、农田以及一个蔬菜园是景观中的生产要素,且有益于更大范围内社区的健康。公园方案通过收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在低洼处建立湿地,可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天然庇护所,同时在雨水排入密歇根湖之前起到净化作用。

  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分为3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被场地保留的南北向排列的树木带分隔。自西部的千禧公园的蛇形人行桥到密歇根湖岸,3个区域依次由蜿蜒的高架桥连接。地面的流通路径进一步贯穿于生产性景观之中,农作物种植畦间的行道为人们的偶遇和大型集会提供了机会。

  (1)艺术之田:3个区中面积最大的在西侧,主体为玉米地,是生产性景观的农业过程发生的地方。它的南端是一个蔬菜园,并与一个地下纪念品商店相结合。该区的西侧是一系列果园。在北缘还有一个规划中的儿童博物馆及户外游乐场,它被融入生产性景观之中。

  (2)癌症幸存者花园:与西部玉米地相比邻是著名的癌症幸存者花园,建议保留。

  (3)芝加哥湿地:癌症幸存者花园之东为低洼区,现为花生公园,是理想的雨水汇集区,可以设计湿地,成为北格兰特公园与繁忙的滨湖道之间的缓冲带。另外,该区的东部边界将会设计一个观景平台,从那里往东可以看到低洼处的湿地植物。湿地中的“野韭”是印第安人给芝加哥取的名字,在这里,真实的“芝加哥”的以重现。

  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的东区于环境而言也是有生产性的,但在这里是作为保护性湿地,主要为动物提供庇护。由于公众无法深入其中,设计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将保持自然状态,这将给许多在城市中已然灭迹的更加脆弱的动植物创造一个避难所。如此一来,通过蜿蜒的高架桥和毗邻的湖岸观景平台,可以在不扰动自然生命过程的前提下欣赏修复的自然环境美景。

  设计策略

  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是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处理的,考虑诸如工程的可行性、实际功能、场地的潜力等问题。为了在多个层面上使其对城市和人们的价值最大化,主要围绕5个设计策略来建构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以创造性的方式面对每个挑战,同时预留了弹性空间,从而以多个层面的细节来充实总体规划。

  这些设计策略是:
  1) 农业和适应性景观
  2) 雨水收集
  3) 几何肌理
  4) 高空步道
  5) 艺术展示

  设计策略之1:农业和适应性景观

  玉米地以高效低耗的方式为场地植入一个文化图腾,使项目具备:空间使用上的灵活性、可最终更换作物的灵活性和低廉的维护。还强调生命的自然周期,重新建立城市与土地的联系,同时拥有高潜力适应性景观,这将永久地吸引芝加哥市民的注意力。选择种植玉米是出于浅层土壤的考虑;玉米地启发了一个与城市与区域的文化和农业遗产相关的生产性景观解决方案,同时保持了对地下停车库结构的较低负荷。

  玉米田并不是芝加哥艺术区之田的唯一的绿色空间,与它们相连的还有:外围的现存树木,这些树木会受到保护;儿童博物馆和儿童游乐场的绿色屋顶系统;癌症幸存者广场上焕然一新的植物;在地块西侧整齐排列的果园;南端的蔬菜园,东端取代旧花生公园的一个湿地公园。

  景观的适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多功能空间上,这部分空间占场地总面积的30%,并且主要是玉米田。永久开放空间将和广场一样,为人们提供聚集、观察和休息场所。

  当然,农业的概念对该项目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可以通过实用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自然周期并将这种周期与节气联系在一起。理想情况下,一年内可以种植两轮作物。农作物、果园和蔬菜园不仅是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艺术装置和其他冬季活动的背景。正是在这些绿色区域里,当食物、水和人聚集起来,万物复苏之时,生命的自然过程被珍藏。当鸟儿回巢生育时,湿地公园也同样给人以生命循环往复之感。冬季过后,焕然一新的湿地适应性景观也会呈现出生命的循环周期。沼泽区保留着当地的“野韭”群落,建立了一道原始风景,如同芝加哥第一批移民到来时一样,从而使自然与意味深长的文化遗产合而为一。

  最后,公园北边的儿童游乐场是芝加哥艺术之田的延伸,既表达了生产性景观的概念,也展示了方案中儿童博物馆的建筑。儿童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划定了场地的北部边界,通过博物馆的都市空间将公园与城市连接在一起,并且和南端的蔬菜园一样具有吸引社区参与的潜力。

  设计策略之2:雨水收集

  将水作为另一个过程引入景观,而此过程就是生命本身。水可以再生且带来勃勃生机,将用于场地的主要活动路径上,可以给穿越场地的游人提供一个清净互动的场所。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系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心水渠、瀑布、湿地池塘和净化溪流系统。水渠中的水既能用来灌溉,又最终成为涉水小径,可供游憩。在规划图上这些水区被集中起来,在最北和最南端形成用于聚会和休闲溜冰或者戏水的较大场所。在冬天,这些小径结冻变成了线性的溜冰道,人们可以在上面自由地滑冰,可获得独特的体验。

  在场地南端,纪念品商店屋顶上的瀑布为这条水流重新供氧。就是在这里,当食物、水和人们聚集在一起,万物复苏时,生命的自然过程得以珍藏。湿地区是毗邻密歇根湖的一片洼地,是城市边缘被保护和恢复的栖息地。在这里鸟类、小动物和植物(以野韭为代表)可以不受侵扰地自由繁殖和生长,而且人们可以从上面的观景平台和空中步道上观察它们。这片区域将按照原生湿地物种进行设计,另外还被用来收集和净化周围的雨水。这些雨水离开城市进入生态贮渗池塘,然后经过包括自然土壤渗透等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净化,并缓慢地渗入密歇根湖。

  从周围街道上收集的城市雨水,通过贯穿芝加哥艺术之田的渠道系统被导入9个湿地池塘,这些池塘被策略性地排布为一个自然过滤系统,并在南端与水渠和瀑布相连。公园中的水管理可以作为一个教与区,鼓励社区、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可持续水管理;人们在消遣娱乐的同时可以认识到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促成了实际的日常互动,进而自然地将这种认识推广到社会。

  设计策略3:几何肌理

  对于芝加哥的思考唤起了与城市和建筑设计的联系。整个城市中随处可见不同规模的建筑遗产:从草原学派到芝加哥学派,更不用提艺术装饰派的影响和真正的“绿色”建筑风潮。芝加哥艺术之田通过强调它的轴线,恭敬而柔和地融入格兰特公园周围的环境中,不仅使用了多种元素(如瀑布和水渠),还将其扩展为几何格局来回应建筑遗产。芝加哥艺术区将现有的癌症幸存者花园整合到整体的景观设计中,意欲翻新植被,并进一步将其与湿地公园有机连接起来。

  几何格局允许灵活地使用简单的长方形肌理。玉米作物作为由几何道路划分出区块的主要元素,其高度随生长的周期性而变幻。这样除了播种和收获田里的谷物与果园的水果之外,还可以给其他各种各样的活动提供开放空间。通过增加其他永久开放空间的设计来满足各种活动的空间需要,例如:坐落在北端的儿童游乐场就是公园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将直接与儿童博物馆相连;广场将通过狭窄的甬道进入开放的广场,创造出不同的氛围,设置包括多媒体艺术展示和艺术平台的参观空间。在南端,蔬菜园将起到休憩空间的作用,并最终成为一个就餐空间,与纪念品商店和餐厅整合为一体。

  在芝加哥艺术之田内不仅设计了供人们闲逛的小径,还有可以用来收集雨水的渠道,并汇入主水渠中用于灌溉和休闲娱乐。空间之间的连接性通过安置旋转桥实现。冬天,人们可以在冰冻的大水渠上自由地滑冰;夏天,通过各水渠的连贯形成水循环。

  设计策略4

  高空步道

  高空步道是一座巧妙的曲线桥,蜿蜒地切过田块的几何图案,落在湖滨道的水岸,创造了一种双层立体景观,提高了芝加哥艺术之田与西部千禧公园以及湖边的连接性。并策略性地设置了一个广场连接到千禧公园的蛇形人行桥。高空步道通过阶梯斜坡来连接艺术之田内的主要空间。这一条贯穿芝加哥艺术之田的曲线也遵循着最小干扰的方法,给人在漫步时提供观景的机会。立体的设计方法自然而然将人流从“地面”分离,成为观赏田野和恢复性栖息地的平台和游线。使人对栖息地的影响降到最小,以此吸引鸟儿的到来。

  设计策略5

  艺术展示

  芝加哥的艺术发展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社会,在城中随处见,尤其是在北格兰特公园。将艺术发展的概念融进项目中曾是方案的实际要求,也因此体现在项目的名称中:芝加哥艺术之田。玉米地就变成了一个用于艺术展览的地方,展览被分成30个地点,并分为3种类型:5个果园展示盒、11个玉米地展示盒和14个高空多媒体艺术展示盒。这种方法将自然理解为一个循环,并将艺术引入同样的过程;在临时的展示空间中,包括观光客和艺术家在内,不同的人会被不断地吸引到芝加哥艺术之田,并与一个活跃的社区进行交流,这将使公园本身成为一种持续地给人以惊喜的体验。

  对芝加哥艺术之田得景观中各种分离元素的分层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的组织方式,还赋予场所体验更大的意义。这些并置和毗邻创造造出意想不到的联系,对我们在一个不断演化的世界中市民身份的识别很有意义:艺术与农业、观人与赏鸟、生存性农业与社区文化培养。这些日常的行为引起我们对于自身在城市与环境中角色的思考,并希望让游园者更好地欣赏他们所继承的遗产,以及认识到他们给世界带来积极影响的潜力。最后,希望芝加哥艺术之田能够变成一个对芝加哥人来说积极活跃的公园,在此,人们以有意义、有价值的庆典分享社区劳动的成果。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