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生态公园设计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点:
-
项目规模:
-
设计公司: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
施工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一层——山水格局
现状的农业生态系统向城市生态系统转变的第一步是构建一个适应城市文化和生态走廊所需求的山水架构,为此在沿行政中心的轴线方向和翔宇大道两侧挖湖堆山,形成两大水面,营造山环水抱之势,以背弓形的水面和笔架形的山体,作为行政中心的对景;同时,跨越翔宇大道的水系和两侧高耸的山体,削弱翔宇大道对生态廊道切割的影响,强化生态走廊的南北联系。
第二层——生态系统
把场地中的农田、水塘、灌溉渠等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留下来,作为向城市生态系统演化的基础,通过在田块或水塘中成片的种植树苗、水生植物,以树苗和水生植物的自然生长、繁殖和死亡使生态系统发生更替,从而形成不同的生境,促使生物多样性的发生形成健全的生态系统。而村庄的处理采取两种不同的做法,对位于生态敏感地或生态战略点上的村庄采取拆除后恢复自然生态的处理方式;而对位于非关键位置上的村庄,则把拆除村庄留下的破砖废瓦按照村庄街道的肌理堆成景观台地,并覆以土壤让生态演化在景观台地中发生形成次生生态系统。
第三层——城市架构
采用200M×200M的方形网格设置游园的观景塔和廊道,并通过这些相互连接的廊道沿城市发展方向渗透到城市中去,构成城市功能的服务架构;同时这层“飘浮”在田野之上的人工网络还循环利用了现状的旧瓦片、青砖等具有场地记忆的要素。这样,上层的城市架构与底层的乡土文化及生态系统既得到充分的对话,又做到互不干扰。
第四层——交通网络
根据城市主要的人流方向设置主要出入口,并在公园内形成一条连通各主要出入口和主要服务设施的游览路作为主园路组织园内交通,与翔宇大道交接处采用隧道下穿的方式交叉避免被翔宇大道切割;另外,沿里运河东岸设置连续的自行车路作为沿河的主要游览路。
第五层——公共休闲网络
根据现状的农田、村庄等肌理设置活动场所和游园步道,把市民休闲活动融入自然中,使得人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自然、享受自然;但同时,设置在其中的活动场所会因为生态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而可能对人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因此这些设置在生态绿地中的活动场地需要
根据所处地方的生物特性设置一定的隔离空间。
第六层——服务设施网络
最后一个层次是起着遮荫、挡雨等功能的林冠层及构筑物等服务设施,是使得空间立体化的最后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