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个广场:同济大学四平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项目名称:上海四个广场:同济大学四平校区景观微更新设计
-
项目地点:同济大学四平校区
-
设计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委托方:同济大学
-
建成时间:2019
-
图片来源:林梦楠,司润泽,戴代新
概况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更加安全、安静的环境,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2018年完成了“无车校园”的转变,校园内原有的停车场地大部分被废弃,本项目是重新利用停车空间进行校园环境微更新,一共包括4个停车场地。本项目于2018年开始调研与设计,2019年5月施工未完成,是一次结合设计教学的实践。
▼四个广场之一
设计理念
随着校园停车场功能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原先分散在建筑周边的许多停车位失去了其使用价值,学校希望通过本设计把这些硬质场地进行改造,美化校园环境,创造绿色空间。然而在校园环境建设和维护工作中,存在着经费有限和维护管理工作繁重的现实问题。本项目贯彻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充分回收利用场地中的资源与要素,尊重场地所具有的场所记忆,通过简洁的设计营造出静谧舒适的休憩场所,并使其融入到同济大学的校园景观中。结合设计构思,以场地中原有和新植的乔木作为景点的名称,分别为梧桐广场、玉兰广场、柳树广场、枫林广场。
▼项目位置图
梧桐广场
场地为学校食堂后面的停车场,南侧和西侧分别为青年教师宿舍,东侧为学校配电房。场地现状为植草砖满铺的停车空间,铺装较为破败,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东北角有一棵高大的梧桐,而西南角往东北角的斜线正是从宿舍穿越场地前往食堂的路径。设计方案以这条斜线为轴,布置了三个方形的空间:围绕梧桐树的休息广场,两侧垒筑石笼墙作为半围合墙体和休息台阶;然后是一个较为空透的方形花园,该空间与场地边界形成的网格体系交错,用场地原有植草砖砌筑的景墙进行半围合,在保证中心地块一定私密性的同时,赋予整个场地视线的通透性;最后是位于西南角的入口空间。
▼梧桐广场改造前
▼梧桐广场改造后
▼梧桐广场鸟瞰
▼梧桐树下的休憩空间
▼景墙围合的花园
▼回收植草砖砌筑的景墙细部
玉兰广场
场地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主轴线和平路的一侧,戴复东院士设计的瑞安楼左侧。设计方案试图把现有的停车场地改造为一个同学们的休息空间,现有的场地空间过于开敞,而后侧景观不佳,因此采用了简洁的手法,使用平行于和平路方向、高度各异的石笼墙划分空间,一方面营造出不同私密程度的空间,营造围合感;一方面组织空间序列,加强纵深感;同时,两侧行列式种植的8棵玉兰(白玉兰和紫玉兰),暗示着石笼墙的空间位置,与瑞安楼左侧现有的广玉兰形成呼应,增加场所的文化主题。
▼玉兰广场改造前
▼玉兰广场改造后
▼玉兰广场鸟瞰
▼高低错落的景墙
▼加深的空间感
▼塑造休憩空间
柳树广场
场地为现有物理馆前的停车场地,南侧紧邻校园的水系“同心河”。设计方案采用垂直河道的石笼墙划分空间,结合汀步在原有的矩形场地内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路径,并引导视线从物理楼看往水岸,同时低矮的石笼墙保留了开敞的视觉感受。在主要节点设置小型场地,布置座椅,兼具了休憩功能。沿河一侧种植柳树与河岸景观协调,使用各式地被草花穿插搭配,营造丰富视觉体验。
▼柳树广场改造前
▼柳树广场改造后
▼柳树广场鸟瞰
▼看向同心河对岸
▼视线延伸向远处
枫林广场
场地原本为瑞安楼西侧次入口广场和停车空间,年久失修,成为一个消极空间。因此空间主要以整修为主,考虑到教师们提出的课间休憩的需求,扩大了现有的硬地广场,设置条石座椅和草带,使空间具有了一定的设计感。同时,为了表达研究生枫林节的文化主题,对现有植被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广场两侧种植了加拿大糖槭,形成枫林的感觉。
▼枫林广场改造前
▼枫林广场改造后
▼对岸看枫林广场
▼抓住机会玩耍
材料回收利用
本设计充分回收利用的原有混凝土铺装和植草砖废料,制作石笼墙和景墙,作为设计中新的空间语言,让校园景观增添了些新颖的形式,同时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好的示范教育功能。
▼利用回收材料
▼梧桐广场平面图
▼玉兰广场平面图
▼柳树广场平面图
▼枫林广场平面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