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景观  /  正文

呼和浩特呼格吉勒图墓碑景观设计 | 英国杰典国际建筑设计

天空超人 2019-03-13 来源:gooood

背景简述

呼格吉勒图 (内蒙古“四九女尸案”被冤主角)

事件主要时间点: 蒙冤判决(1996年)- 命案真凶(2005年)- 再审无罪(2014年)

▼项目概览

1.jpg

▼墓碑近景

2.jpg

墓的整体结构和外形包含两层意思:像一滴眼泪,也像一个问号。呼格冤案是各界关注十八年多得以平反的事件,表达疑问是我们设计的初衷,化作一滴眼泪是我们的悲伤,运用场地与曲线建立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既像问号又像一滴眼泪的形态。

▼墓的整体结构像一滴眼泪,也像一个问号

墓的轮廓由一条线索串起,而后化作一个圆,有圆满之意。外轮廓的锈钢板承载着记忆,保持着一种自然的状态随时间发生色彩和质感的变化,从而将时间这样的一个无法捕捉的概念视觉化,用温暖的色彩守护着墓碑,缩影出这段历史。围绕墓碑的三种颜色的石材寓意公、检、法三种权利,最外环刻有事件内容和社会各界呼声的钢板表达了第四方维权,新闻及公众的声音。

▼墓碑正面

5.jpg

▼碑文

6.jpg

▼墓的轮廓由一条线索串起,而后化作一个圆,有圆满之意

7.jpg

为表达对逝者及蒙古民族的尊重,设计师预留了公众参与的空间,在墓地的外围,采用了特有的蒙古族祈福方式,来访者可在墓地的周围摆放石块,就像祭敖包摆石头那样,从而垒出敖包作为祈福的方式。也就是说,每一位来参观呼格墓地和悼念呼格吉勒图的人都可以从外边带来一块石头,摆放在胡格墓地的围墙外,久而久之把公众的声音、思想、祝愿用敖包的形式呈现出来。

▼来访者可在墓地的周围摆放石块,垒出敖包作为祈福的方式

8.gif

▼墓碑旁的石块

9.jpg

“建筑因保护人类而存在,因传递思想而流传,因见证历史而永恒。”这是建筑师的职责。- 建筑师白宇

10.jpg

▼墓地平面图和鸟瞰图

11.jpg

▼北立面图

12.jpg

▼剖面图

13.jpg

参与建造呼格墓的社会公众人士:

– 中国法学界的泰斗·江平(呼格墓志铭撰写)

– 新华社功勋记者·汤计(推动呼格冤案平反记者)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涌(呼格墓志铭执笔者)

– 著名书法家·张杰(“呼格吉勒图之墓”墓碑书写者)

– 中国书协理事会·刘俊京(呼格墓志铭书写者)

– 包工头·张征 及THEZEN团队(呼格墓发起人及建造方)

– 建筑师·白宇 及英国杰典国际建筑设计团队(呼格墓主创设计师)

– 新华社记者·王一鹏(参与组织者)

–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编导·程君轶(参与组织者)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