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伟:背负文化使命做景观
admin
2007-01-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景观就是人的文化在土地上的投影,但是现在这个影子投歪了,投贵了”。提起国内的景观设计,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庞伟先生对当下景观设计的文化粗鄙
“景观就是人的文化在土地上的投影,但是现在这个影子投歪了,投贵了”。提起国内的景观设计,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庞伟先生对当下景观设计的文化粗鄙和抄袭泛滥感到忧心忡忡。
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
庞伟认为,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文化充满着情和爱,充满着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状态。景观本身就是生活,就是大地。所以说必须要对人群和他们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一个民族,一个群落,实际上都离不开“天地-人-神”,绝不能把一个充溢着魅力、生动、鲜活的东西变成所谓专业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在“天地-人-神”这个大框架下,他提出了几个立场和想法:首先,方言景观。他认为“方言是人文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吸取其它优秀城市的精华,同时又不能去简单地复制。”第二,想象力景观。他主张设计师既要向传统学习,又要在公元两千年以后做出我们这代人对大地的理解和创造,即想象力景观。第三是尊重国情。他认为其实浪费许多时候就来自景观观念,景观认识:“许多房地产景观很害怕冬季草坪会黄,树叶会落,追求那些常绿的棕榈,长绿的洋草,其实大自然就是一个生命,这里面有树、有花,花开并且花落。我们不能只觉得荷花开着的时候才是美的。看看艺术家的油画、水彩、水墨、冬季的败荷一样很美丽,冬天的树干枝条也是一种美,是一种萧瑟的美。如果一个民族只会欣赏春天和夏天而不会欣赏秋天和冬天,那么这种审美是有问题的。城市景观要建立在低能耗的基础上,建立在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上。”
偏爱“精品”植物是民族审美的危机
庞伟说他对“大树进城”深恶痛绝。“村头大树、风水大树在乡间生长了很多年,它们已经成为乡土生活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些树被挖掘进城,成活率非常低,对乡村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也是一个很大破坏。”不仅仅是“大树进城”,还有很多地方盲目引进国外植物品种,以造成奇珍异品的效果。结果是这些耗费了巨资转移而来的植物不是因水土不服逐渐“香消玉殒”,就是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实做景观,完全没必要做成这样子。你看我们这儿,”庞伟指了指窗外说,“广州的木棉,还有榕树,那是些多美的树木!”
面对国内景观抄袭成风、奢华成风的现象,他提出应倡导景观创作学派,呼吁“方言”景观,提倡做简单的景观、便宜的景观和质朴的景观。对于这个简单的、质朴的景观,庞伟解释说:“景观被看的太重了,城市不该被当作一台华丽的大戏,重要的是生活,人间活着的生活。西欧一些很有名的景观设计,就是一些自然环境,留出一些能给人活动的节点,整个搭配轻松流畅。我们好多绿化园艺部门热衷于把植物修剪得奇形怪状,天天还得用车运水浇。中国的油、水都比较匮乏,习惯于此,怎么能形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当然我也不是笼统反对园艺,但是重要的是园艺泛滥了,太大范围了。植物不只是城市的装饰和摆设,植物更应当凸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向度。”
庞伟在一篇文章中把问题指向了民族的思维问题上。人的内心世界单调一律,所以天南地北各个城市就只能是一个样。景观设计是文化的反映,但是文化生态还没被激发出来,还没有多样性。在景观上,就表现得单调贫乏。目前整个民族追新求奇,追奢求繁的风气还盛行不衰。反映在景观上就是过度的奢侈和浪费。这种“猎奇”过甚的民族审美倾向是非常可怕的。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对生态的保护,节省能耗,维持可持续发展。
背负文化使命做景观
庞伟目前是在全国都颇有影响力的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副院长和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说到广州土人,他说:“公司成立于2000年,这是一个抱负的产物,它不断处在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庞伟说他常常记得俞孔坚博士的一句话:设计不能讳言责任和使命。“设计的东西在土地上就变成了文化,我们需对这个东西负责,不能随便什么东西就往上盖。”
“土人强调有一种人文情怀和文化使命。做景观要正视我们的文化。圣诞节和肯德基在中国大陆大行其道,为什么提起我们自己的东西反而遮遮掩掩,我们需要追求一种属于我们本土精神的东西,带着理想去践行,去热爱和解读土地。”
说完,庞伟还指了指放在橘红墙边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教学与研究实习基地”匾牌。他希望土人能成为探索和思考中国景观设计的人才最乐意发挥的舞台和场所。同时,还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景观设计人才,不过对此,庞伟说与社会教育的惯性和力量相比他显得力不从心。 (宋秋佳 整理)
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
庞伟认为,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文化充满着情和爱,充满着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状态。景观本身就是生活,就是大地。所以说必须要对人群和他们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一个民族,一个群落,实际上都离不开“天地-人-神”,绝不能把一个充溢着魅力、生动、鲜活的东西变成所谓专业的、枯燥无味的东西。在“天地-人-神”这个大框架下,他提出了几个立场和想法:首先,方言景观。他认为“方言是人文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吸取其它优秀城市的精华,同时又不能去简单地复制。”第二,想象力景观。他主张设计师既要向传统学习,又要在公元两千年以后做出我们这代人对大地的理解和创造,即想象力景观。第三是尊重国情。他认为其实浪费许多时候就来自景观观念,景观认识:“许多房地产景观很害怕冬季草坪会黄,树叶会落,追求那些常绿的棕榈,长绿的洋草,其实大自然就是一个生命,这里面有树、有花,花开并且花落。我们不能只觉得荷花开着的时候才是美的。看看艺术家的油画、水彩、水墨、冬季的败荷一样很美丽,冬天的树干枝条也是一种美,是一种萧瑟的美。如果一个民族只会欣赏春天和夏天而不会欣赏秋天和冬天,那么这种审美是有问题的。城市景观要建立在低能耗的基础上,建立在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上。”
偏爱“精品”植物是民族审美的危机
庞伟说他对“大树进城”深恶痛绝。“村头大树、风水大树在乡间生长了很多年,它们已经成为乡土生活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些树被挖掘进城,成活率非常低,对乡村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也是一个很大破坏。”不仅仅是“大树进城”,还有很多地方盲目引进国外植物品种,以造成奇珍异品的效果。结果是这些耗费了巨资转移而来的植物不是因水土不服逐渐“香消玉殒”,就是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实做景观,完全没必要做成这样子。你看我们这儿,”庞伟指了指窗外说,“广州的木棉,还有榕树,那是些多美的树木!”
面对国内景观抄袭成风、奢华成风的现象,他提出应倡导景观创作学派,呼吁“方言”景观,提倡做简单的景观、便宜的景观和质朴的景观。对于这个简单的、质朴的景观,庞伟解释说:“景观被看的太重了,城市不该被当作一台华丽的大戏,重要的是生活,人间活着的生活。西欧一些很有名的景观设计,就是一些自然环境,留出一些能给人活动的节点,整个搭配轻松流畅。我们好多绿化园艺部门热衷于把植物修剪得奇形怪状,天天还得用车运水浇。中国的油、水都比较匮乏,习惯于此,怎么能形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当然我也不是笼统反对园艺,但是重要的是园艺泛滥了,太大范围了。植物不只是城市的装饰和摆设,植物更应当凸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向度。”
庞伟在一篇文章中把问题指向了民族的思维问题上。人的内心世界单调一律,所以天南地北各个城市就只能是一个样。景观设计是文化的反映,但是文化生态还没被激发出来,还没有多样性。在景观上,就表现得单调贫乏。目前整个民族追新求奇,追奢求繁的风气还盛行不衰。反映在景观上就是过度的奢侈和浪费。这种“猎奇”过甚的民族审美倾向是非常可怕的。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对生态的保护,节省能耗,维持可持续发展。
背负文化使命做景观
庞伟目前是在全国都颇有影响力的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副院长和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说到广州土人,他说:“公司成立于2000年,这是一个抱负的产物,它不断处在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庞伟说他常常记得俞孔坚博士的一句话:设计不能讳言责任和使命。“设计的东西在土地上就变成了文化,我们需对这个东西负责,不能随便什么东西就往上盖。”
“土人强调有一种人文情怀和文化使命。做景观要正视我们的文化。圣诞节和肯德基在中国大陆大行其道,为什么提起我们自己的东西反而遮遮掩掩,我们需要追求一种属于我们本土精神的东西,带着理想去践行,去热爱和解读土地。”
说完,庞伟还指了指放在橘红墙边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教学与研究实习基地”匾牌。他希望土人能成为探索和思考中国景观设计的人才最乐意发挥的舞台和场所。同时,还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景观设计人才,不过对此,庞伟说与社会教育的惯性和力量相比他显得力不从心。 (宋秋佳 整理)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