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艾未未:自由我主张

admin 2006-11-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作为一个颇具争议的公众人物,艾未未拥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有着自己的语言方式,总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感悟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敦厚酣实的身材,黑白相间的络
  作为一个颇具争议的公众人物,艾未未拥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有着自己的语言方式,总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感悟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敦厚酣实的身材,黑白相间的络腮胡子,头型不再像铁拐李般另类,却变得与鲁智深神似。眼前的艾未未,头顶有太多的光环——当代中国实验艺术的领军人物,在海外举办第一次观念艺术展的中国人,《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中国第一套前卫艺术刊物的主编,“中国艺术文件库”艺术总监,2008北京奥运会“鸟巢”(国家体育馆)的中国顾问……最近,又入选了英国《艺术评论》杂志“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物”,位列第71,在华人艺术家中排名最高。

  不少人眼中,他是“天生的叛逆者与破坏者,有他的地方,就有波澜,就有数之不尽的交锋,放肆不羁又淡泊名利”。他的善于逆向思维、自我颠覆、推崇精神自由的“另类”个性,和简约、实用、有针对性的艺术主张,赢得了世人注目。而对于世俗的评价,他不以为然又常语出惊人,他说“我不是主流,主流是骂人的话”,也笑称自己最近一年无所事事,一不小心“从地区小混混变成了国际大流氓”。

  秋日的午后,他在自己那栋著名的房子里忙忙碌碌,接待来访的参观团、做大量的建筑设计,筹划国外的个人艺术品展,编辑图书……手头总会有一台小巧的数码相机,随时捕捉观察到的一切。当晚,你就会发现在他的博客里又多了不少超现实的照片。

  在艺术与生活的途中,这个大胡子男子用属于他自己的方式探索自由。

  生活在自己的逻辑里

  提到艾未未,不少人会想到他的父亲艾青。“父亲是个规矩、做事情很投入、很重精神价值的人,生活对他来说充满了好奇和发现。他最兴奋的时候还是在谈绘画、诗歌,尽管那个时候这一切都和社会不是那么和谐,但他这样对我们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艾未未1976年中学毕业后到了北京,开始接触艺术领域。他想逃避感觉压抑的社会,“学艺术可以感受另一种东西,用另外一套规律”。

  当时黄永玉、黄苗子都是艾青家的常客,艾未未几乎每天都去写生,早晨带上馒头,晚上拿回来一堆画。在父亲朋友郑可的建议下,他上了北影,但却很快对环境失望了。于是他毅然退学,怀着“10年以后我回来,又是一个毕加索”的梦想,揣着30美金就去了美国。尽管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一塌糊涂”,不过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当代艺术的精华,也放任自己,“就像一颗自由的灰尘在那里飘”。 

  主流不是他的生活方式。回国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但艾未未不想沉默,他主张在艺术里表达生活处境,而不是像去画出一张《蒙娜丽莎的微笑》。于是开始了“地下工作”,出版没有刊号的“非法读物”——艺术刊物《黑皮书》、《白皮书》、《灰皮书》。

  1998年,艾未未创办了一个非盈利性的当代艺术画廊——“艺术文件仓库”,作为艺术总监,为保证判断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他决定不拿工资。“有些东西是要有标准的,因为一个事情的得失是会有规律的,不可能处处都要得,完全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走去,地球是圆的。”艾未未很清楚如何在关键点上把握住正确的方向。

  生活是需要一些规则的。艾未未也会按自己的方式给自己定一些简单的规则,比如不参加北京艺术展的开幕式,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清楚地告诉别人,几年前还差点给自己定一个规则永远不再坐飞机,这样国外的活动就全都可以不参加了。他生活在自己的逻辑里,但并没有不合时宜。 

  运气从一栋房子开始

  在家住得太久,1999年,艾未未决定自己盖一个房子。他用一个下午做了个设计,100天以后就住进来了。一个日本的建筑师到中国考察看到了说:“中国没有建筑,只有一个人,叫艾未未,是最好的建筑师。”并且还在两次国际会议上提及。从此,艾未未的生活改变了。他那简约自然的艺术理念被更多人知晓。 

  艾未未说他不怕失败,“当时盖房子时地是租的,租了20年。谁知道2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我也不认为是什么财产,从来没有这些概念。我觉得我能高兴一天,盖起来哪天再拆掉,对我来说是一样的。”也就是这样一个盖完后建筑工人都不愿走,等着继续装修的房子,后来几乎变成了样板间,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被相机拍遍了。在世界各国的杂志上只要谈到中国的建筑,也几乎没有不谈到这个房子的。

  知名度打开了,一个收藏当代艺术的瑞士大使后来向“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推荐艾未未做中国顾问,也成全了他“不喜功利但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在中国新年那一天飞去瑞士,一起做了概念设计。尽管在此之前从没设计过体育场馆,在他的概念里,万物是一样状况,只是他兴趣发生和没发生的问题。

  毕竟这是个物质的世界,要生活就得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更何况成为公众人物后,有时“俗”也在所难免。但艾未未还可以保持一下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

  2000年开始做建筑的时候,艾未未注册了北京发课(fake)文化有限公司。这五六年做的四五十个项目,也都是认同他观点的人找来做的,80%的方案都做成了。他的一些外国朋友说:“你是中国唯一一个出最正宗产品,却叫自己fake(假)的一个公司。” 

  现在来这里工作的有很多是来自国外的建筑系的学生,但相信来去皆有原因的他从来不看简历,也不知道有自己有多少员工。“我们做设计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很强,而这个是需要长期的经验和常识性判断。这点我觉得我还没遇到任何人比我强。因为我跨的领域太多了,建筑,我不认为是一个高深的行业。”他把所有时间几乎都花在公司上了。比如一个梁的上下的问题,台阶高一点低一点,门把手什么形状……他平时每天要解决几十个这样的问题。“我想我该休息一下了。现在我一个人其实做好几个人的事情,我知道这些事情的关键点在哪,就像一个人在空中接很多球似的,你要会就可以接得很好,你要不会,可能一个都接不住。”在专业方面,艾未未总是自信的。

  人,已经是最高的价值

  作为一个颇具争议的公众人物,艾未未拥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有着自己的语言方式,也总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感悟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然而他骨子里其实还在遵循着一种法则,“穷,不怕,就怕不公平。不公平就是不善良,失去了善良就失去了真,美也就没有了。相信公平和正义还是这个社会的伦理基础。如果没了这样一个基础,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法谈了。”也许他生来喜欢与众不同,但在这一点上,他和大家其实是一样的。

  在他的观念中,品牌只有在个人能勇敢去破坏的时候,才能真正称之为品牌。

  “如果品牌只需要维护的话,我觉得这个品牌会有致命问题的。对我来说,我是太不在意这个事了,就算我有品牌,我也可能会自我颠覆。所有的成绩,这些怎么能跟做人的价值相比?人已经是最高的一个价值了。人对人最高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人。”

  对艾未未来说,父亲艾青曾经就是一个品牌,他获得了中国两代文化人的敬重。父亲的言传身教也使艾未未从小就了解到,不能活在别人的评价系统之中,那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评价系统。

  于是,有意无意之间,艾未未找到了一种差异化却又合时宜的生存法则,在属于自己的“另类”国度里自由的发展,自由的生活。即使以后不再做建筑了,他说:“想做的话至少还有二十种好的想法可以用得上,看到哪里都有可做的东西。”

  有人说:“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在远离尘嚣、追寻自由与创作的艺术国都,艾未未也许不愿去考虑或谈及现实中一些他认为太世俗的一些问题。然而,鲜明、独特的思维方式,自由、充满个人乐趣的生活态度,以及卓尔不群的艺术主张,在无形中已经成就了艾未未的个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许他从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去在意。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