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严迅奇:建筑要正面影响环境

admin 2006-10-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严迅奇(中国香港)      严迅奇是近二十年来香港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      1979年在香港成立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其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有最著名的半岛酒店二期工程,香

  严迅奇(中国香港)
  
  严迅奇是近二十年来香港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
  
  1979年在香港成立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其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有最著名的半岛酒店二期工程,香港新机场中环机场大厅,花旗银行大厦,香港大学研究生中心,希尔顿酒店和中国天津会展中心等。他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得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有人说,广州博物馆四方宝盒是严迅奇的设计思想在内地的最佳公建作品,
或者中国就是他那四四方方的宝盒,里面另有天地

  20多年前,拿了“巴黎歌剧院”设计冠军后,成为香港本土建筑第一个传奇的严迅奇,在接受香港《号外》杂志访问时说:“我们只是在兴建传统,风格不过是结果。”20年,他建构出一种当代中国风格———张扬的国际化建筑躯体下,埋藏着内敛的东方精神。
  
  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大都被建筑师规划界定,因此建筑师仿佛成了城市主宰,那么严迅奇又是怎样使用这份“主宰权”,将人文和自然融合的呢?“建筑物不可以独立存在,它们跟周围环境是共存的,即使是一座地标建筑物,也要考虑它跟周围的融合,建筑得对环境有正面影响,这是每个建筑师该有的都市责任感。”
  
  在作品“怪院子”中,严已经将他对张扬的铝玻璃墙和传统的内向庭院结合的独特方式初露锋芒。在此处,内向庭院依然,不过中间的主角变成了原生态的古树。坡地做高低起伏处理。地形是严感觉最有趣的东西,他的“怪院子”,通过把院子扭曲,切合地形来建构房子,使建筑物与外在地貌融合起来,试图把建筑物嵌在山坡上。
  
  他的“万科城”设计,被称为“山里长出的房子”,高低起伏隐藏在房子中,消失于日常家居的复式、楼梯中。严在制造内部空间中的功力,在这个作品中,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张永和赞赏严迅奇的“实验、探讨新技术、重新组合”风格,而严则认为,建筑里头的感性是很多的,他喜欢那些重视有深度的建筑空间、结构、色彩以及材料的作品。这个建筑真切地来自严迅奇设计思想与自然醒悟。比起他为“长城脚下的公社”的设计作品,“怪房子”这座“山里长出的房子”语言更为平实。“我待人以诚,讨厌装模作样”。
  
  有人说,近十多年是建筑的“文艺复兴”,各城市争相兴建外形独一无二的地标似乎成了全球大趋势。对此严迅奇有自己的看法,“建筑师必须要有自己的坚持,设计出来的建筑要在功能上真实有用,不纯粹以一个地标去吸引人。”上一次,严迅奇去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刚好碰上哈蒂的个展。“她的作品都放在那个旋转楼梯上,我边走边感觉到,建筑物自然有着哈蒂的流动性,我甚至觉得,那些模型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做的,其实几十年前的人已经做了。”
  
  严迅奇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构思出不同风格的建筑物,位于本港市中心的北京道一号,他刻意在一楼大堂前开拓广阔的视野,让进出的人有机会看见前面的水警总部,将新建筑与文物古迹结合起来。严迅奇还展示了他在深圳设计的一座“十七英里”别墅群,由于别墅区位于山边,他将别墅一级级沿线安置在不同高度的山上,而电梯则是嵌在山里面,有点像山城重庆常见的建筑现象,住客乘电梯到每一层,便可回到家中,而位于每一层的别墅视野都不会被遮挡。一本《大地之灵》的书中写到:“城市空前膨胀的时代,那些耗资巨大的高楼大厦充斥在我们周围,它们豪华、气派、舒适、美观,遍及每一个现代城市,但是人们却把最美的赞辞、最高的荣誉献给上面所述及的那些小型建筑,它们的位置偏远,不随波逐流,褒贬不一,而这,似乎正是所有经典之作的魅力所在。”不朽的只有产品,只有经典的产品才能制造不朽。
  
  好的作品,是一种感动。大师的作品看过以后,有很多问题,很多波动,很不平静,想问很多事情,但是也不知道怎么问。这正好可以与克兰的名言相呼应:“建筑如果不能表现内心深处的感受,就什么都不是”。

  文/本报记者 杨帆

  绿色建筑

  走进如今的纽约时尚住宅区,随处可见,原本装点着水晶吊饰的屋顶爬着常青藤,开敞式的冥想花园充满日式禅意……你很容易忘记了自己身在的地球纬度,沉浸其中。
  
  距哈德逊河公园不远处的Verde Chelsea住宅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黑色竹林环绕着日本红枫,花园墙壁水流不断,无线网络提供的休闲音乐可以直接连接到住客的ipod……现代化与原生态,在这里和谐地融合了起来。
  
  这就是现在的精英们愿意为之痛快掏腰包的理想居住环境。以往永远放在最后才考虑的园林设计,现在已成为先决条件。“发展商甚至愿意花上超过每平方英尺100美元的设计费用。”
  
  在当今建筑设计业最流行的两大理念———园林化和禅意的驱动下,绿色渗透进高层住宅从此不再仅仅是一句令人神往的口号。

  绿色势力

  与肆虐的水泥森林对抗的,是古老又新鲜的绿色势力。
  
  触觉敏感的建筑师们偷偷推广开一个名为“THE RICH EDGE”的计划,并充分衍生了许多绿色理念设计。
  
  屋顶园林和氢气能源环保城市是其中有趣的例子。前者把高楼的天台上铺上泥土,进行灌溉和种植,发展成空中小农地。后者用风力和太阳能去推动氢气能量装置,供给社区家居各种电器及汽车的能源。
  
  最为有意思的可能是维也纳繁华商业区的一条47米长的人行道,两侧从头到尾陈列的都是人工植物,设计者的目的是让人们即使在满是白雪的冬天,仍能清楚地看到绿色。
  
  设计者sumnitsch打趣说,这是以人造的大自然对抗水泥森林的城市。
  
  确实,自然通常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