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邹德慈: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admin 2006-06-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年会的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邹德慈就城市规划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借鉴与创新这一主题诠释了中国城市发
  在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年会的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邹德慈就城市规划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借鉴与创新这一主题诠释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创新概念。

  邹德慈认为中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落后现象依然并存。当前存在的城市问题,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而后者不容忽视。显性问题如城市的交通堵塞、大气质量不佳、房价上涨、就业、教育、医疗、安全等。隐性问题如资源能源的粗放使用与浪费、城市与农村发展的统筹与协调等。应该认真研究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和现象,中国不可能例外,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既有现实的方面,也有潜在的方面。它有利于我国城市吸引外资,吸取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和文化经验,也为我国处于首位层的核心城市进入世界城市体系的高端,提高国家竞争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潜在方面,它对城市的长远发展战略起着深层次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文化趋同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城市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邹德慈说,从宏观看,中国最大的城市,如上海、北京以及香港,要把发展战略的重点定位于以金融、信息、咨询、贸易等高端现代服务业,“抢占”全球城市的高地,这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其他大城市应根据每个城市不同的区位和层次,组成首先是全国,然后是区城城镇体系的“梯队”,这是需要经过几十年的长过程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不能像前几年那样,一时冲动下,100多个城市都要争先成为国家大都市。

  城市发展要协调多元利益,保证公共利益,目前我国市场化愈来愈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中存在着多种利益的“板块”,城市要为企业追求效益创造条件,这是保持城市经济活力的需要,市民大众对城市的利益要求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相同的方面,甚至是个别的。作为公共政策就是协调利益关系的一种工具。中国城镇化是一项划时代的“社会工程”而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我国到2020年,预计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这是一项划时代的“社会工程”,这个过程需要认真研究,有计划地进行引导。现在的情况是,市场吸引下大量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自发”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引发出农民工的交通运输、就业、住房、医疗等大量问题,这些问题远未彻底解决,还有不少城市利用城镇化盲目扩大人口规模、圈地。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使农村好起来,富起来,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按照我国的国情和各地区不同的实情,走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进行,已经成为合理发展城市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在产业结构转型、资源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已成“惯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富裕并不等于幸福。”这是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在经济快速发展后普遍的感受。所以,发展的理念应该有新认识。邹德慈说,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立足于改善市民大众生活居住的质量,创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产出性,应该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城市长远的基本目标。重视城市的产出性,坚持精明的增长观,全面理解城市的宜居性,构建健康优美的城市面貌,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对于城市的合理发展是十分关键的。(秦岭 )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