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拷问建筑师:搞生产还是做设计

admin 2006-05-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拷问建筑师———   在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中,建筑师扮演着创造者的角色。面对各种压力,他们不得不在精心设计与快速生产之间寻找平衡。人们要好房子、政府要业绩、开发
  拷问建筑师———

  在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中,建筑师扮演着创造者的角色。面对各种压力,他们不得不在精心设计与快速生产之间寻找平衡。人们要好房子、政府要业绩、开发商要利润、建筑师要理想,作为影响城市、建筑以及人们生活状态的重要一群,建筑师的职业操守面临考验。

  大机器生产与大机器设计

  发言人:《建筑创作》新闻部主任王颂

  ●创新不是最重要的搞建筑设计不是搞科学发明

  记得有句口号,叫“先生产后生活”,就是说要享受也要先打好基础。我们当然不能说“先生产后创新”,但创新需要基础,至少先把功能安排好、把环境处理好再去谈创新,更不能脱离现实、割裂生活,为了创新而创新。就像相声演员郭德纲说的,“好比说厨师炒菜,你可以发明新的菜,但最起码你应该知道什么是炒勺,哪叫漏勺,你拿个痰桶炒菜说是革新,那谁敢吃啊!”

  自从建设创新型社会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内就到处在谈创新。建筑设计很荣幸地被归入了创意行业,国内建筑师最关心的也是如何做出原创的设计。

  但对建筑设计而言,创新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搞建筑设计不是搞科学发明,一定要以前没有的。而且建筑创新是要付出高额代价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国际上的明星建筑师,如雷姆·库哈斯、弗兰克·盖里的创新作品都是与超造价、超工期为伴的。而国外真正承担大量设计任务的是SOM、KPF、日建设计这样的个性化不是很强、能够合理满足工期、造价、功能需求的大型设计公司。

  ●责任不是单向的按游戏规则办事,良知与金钱不矛盾

  每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建筑师也如此。在考量建筑师的责任感的时候,也要考虑社会给没给建筑师负责任的环境。就像北京市永茂建筑事务所总建筑师杨洲说的,“如果全按游戏规则办事,良知与金钱是不矛盾的。”如果外部环境完善,规划条件严格执行,甲方要求合理得当,相信人们就不会再认为建筑师缺乏社会责任感了。欧洲许多知名事务所做中国项目的和做欧洲项目的都是两套人马两套方法,因为中国的收费标准、设计周期、产业化条件都不足以支撑他们在欧洲的工作方式。那些拒绝入乡随俗,在中国按欧洲方式原汁原味做设计的事务所,几乎都是惨败而归。

  ●建筑不是艺术品谁都想搞创意,但更缺专业精神的绘图师

  建筑师最终是做一个供人使用的产品,而不是做一个仅供欣赏的艺术品。

  其实,现阶段国内的建设高潮需要的也是一种“大机器设计”。就像设计大师崔恺说的,“大规模的建设往往需要集结一只高效的创作队伍,要求的是流水线式的生产,最好建筑师的工作像生产线上的一些插件,有的人只画楼梯,有的人只画卫生间。”现在国内的建筑师谁愿意作“插件”?都愿意做方案、搞创意,但就像国内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一样,比起有创意的建筑师,国内更缺乏熟练的绘图师。

  国内建筑设计现在急需的不是搞出多少新概念,搞出多少新花样,而是标准化,精确化,熟练化,要能像生产手机一样生产建筑。建筑的均好性才是我们的城市最需要的,而不是一两栋标新立异的时髦建筑。

  设计环境差但建筑师不能盲目顺从

  发言人: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经理王立昕

  如今的设计市场,大环境不好是公认的:大环境急功近利;甲方近乎“不可完成的使命”的设计进度要求;市场化的设计单位经营者的“只要能收到钱,管它什么烂活都接”。目前的建筑师不再像过去那样有时间从容思考,而是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中的工人,疲于奔命地加工着建筑产品。但是仍然有一批优秀的建筑师能够顶住压力,既聆听市场,又坚持己见,实现肩负的社会责任感。 

  ●建筑师不同于艺术家设计不能太自我

  建筑师这个职业可以说是三分之二是工程师,三分之一艺术家。这一点决定了设计时不能随心所欲,只顾张扬自我。设计过程应该是建筑师与甲方紧密沟通、互动的过程。诚然,很多甲方在设计方面并不专业,但甲方对于市场的感知往往很准,此时,建筑师应该做到从纷繁的信息中理出影响设计的关键要素,并以此作为设计的问题点递进式地解题。


  ●建筑师的个人好恶不能强加于人

  对于住宅产品,建筑师本身也是终端使用者,建筑师应掌握这样的辩证原则,既要把它当成自己的房子,又要把它当成别人的房子来设计。建筑师可以把自身对于住宅的使用要求融入设计中,关注每一个细节;但对于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的住宅类型,应该跳出圈外,关注目标客户的使用要求。

  ●好的建筑一定是关注经济性的

  目前是商品经济时代,甲方视利润额为关键,这样“开源节流”就很重要。好的建筑作品一定是关注经济性的。比如大师Norman Foster 既能够设计德国议会大厦改建那样的高技派作品,也能够为学校设计造价低廉,但使用舒适度很高的图书馆。但经济性不单纯体现在建材应用、节点处理上,而是在每一个设计细节中体现的。

  ●建筑师肩负社会使命,关键时敢于说“不”

  建筑师应该坚持原则,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有关安全、消防方面,建筑师应该坚持原则。在必要时对甲方说“不!”很多时候甲方并不专业,喜欢给建筑师支招儿,在原则问题上,建筑师应该说服甲方,捍卫自己,这不仅是对甲方负责,也是对公众和社会负责。对于这样的建筑师,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变被动为主动,让设计过程更顺畅

  如今的很多项目都很折腾人,不是开发商故意要这样,而是市场多变。很多建筑师在这种“时间紧、任务重、强度高、反复多”的情况下渐渐没了锐气,一旦放弃专业立场,完全变成甲方设计意图的执行者,终端产品肯定是有问题的。在目前多变的不利条件下,建筑师应该主动出击,在初期设计阶段尽可能地设想到各种情况,并与甲方共同研讨筛选,逐步明确设计思路。

  ●建筑师有教育甲方、引导消费的责任

  建筑师应该通过讲解说明来说服教育甲方。只要是有说服力的,建筑师的解释可能会让甲方改变主意,听从建议。而且,对于某些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或者某些空间的创意性的设计,需要建筑师从专业角度加以引导,很可能使整个项目以“原创作品”而独占市场。

  作品?产品?自恋但别较劲

  发言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A1总建筑师 党辉军

  人类能力的不断强大让地球的尺寸日益缩小,十几万人的小城市在几年之内从无到有再到成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不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新认识建筑,那建筑设计这个古老的行业就会愈加散发着一股霉味。

  自古以来对建筑设计的定义让建筑师多少都有些自恋,“建筑———凝固的音乐”、建筑也是艺术……表明人类的无所不能。老子早就曰过:器,建筑乃器。历史的沧桑岁月果真与现代垂直重合了。“凝固的音乐”,那是上个世纪的术语了,社会在加速地运转,某些原有的概念如果不能转变甚至颠覆,就会显得荒谬。于是这个古老的概念面临着时代生活的撞击,每天都要揪扯着建筑师的心,呈痛苦状。可乐的是,除去建筑师以外的群体也在大谈建筑作品,就更让自恋的建筑师们茫然得可以。 

  既然痛苦,何不振作一下,退而求其次,把“作品”两字换成“产品”不就大吉了吗?面对“产品”,那颗躁动的心会没有了飘的感觉,作品要设计,产品要生产,生产就是把问题归堆理顺,把城市关系理顺,把土地使用效率提高,把节能搞好,把细部尺度解决清楚,总之是具体问题具体化。城市关系理顺了,交通畅通了,小环境顺畅,历史文脉顺畅,老百姓高兴,政府高兴,开发商高兴,业主高兴,节能问题解决好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好事等等,大家都高兴了,建筑师还较什么劲呢。

  产值压力使建筑师变成经济动物

  发言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4A1工作室主任 王蔚

  现在赋予建筑师的责任太重了,认为建筑师应该又有艺术气质,又熟悉技术规范,所有东西都懂,不能出错。可建筑师不是万能的,承担不了所有责任,只能是有限责任。建筑师是辅助甲方决策,把甲方的意图变为图纸,同时关注建筑风格的把握、造价的控制、工程的进度等技术性问题。

  产值的压力已经使许多建筑师变成经济动物了,画图就是画墨线,没有激情,没有感觉,但搞生产也要合理牟利。有的建筑师一味迁就甲方,要绿的就做绿的,要红的就做红的,最明显的就是北京CBD,感觉全乱套了。还有的建筑师投标政府项目,为了迎合某些官员的好大喜功,随意改动设计任务书,做出的方案一看就超一倍投资,如果按标书规定的造价,根本不可能做成这种形式,这就是建筑师不负责任,为中标不惜劳民伤财。

  建筑设计有时变成了时装秀

  发言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A2工作室主任

  米俊仁

  如果硬要将建筑师的工作分成创收型的生产和创作型的设计,那么可以说生产完成的是产品,设计完成的是作品。产品是完成规定动作,作品是除了完成规定动作,还要有自选动作,就是有创意在里面。好的建筑师除了完成规定动作,还会不断增加自选动作,慢慢地一部分自选动作就会变成规定动作,于是设计品质也就提高了。但我们不能说搞生产就是消极的,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相反现在一部分在设计上有追求的建筑师反而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为了追求与众不同,只顾增加自选动作,置规定动作于不顾。

  我们在看现在一些建筑的透视图的时候,想象不出依据平面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透视效果。实际上建筑师是在追求一种场景化的设计,只是为了建筑效果能够震撼人,为了以后拍出照片来好看,和建筑的功能没有任何关系。这时建筑设计已经变成了一种时装秀。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