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村庄建设亟待重视
admin
2005-05-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农村规划建设有两个“软肋”,一是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投资主体,一是缺乏对农村建设有研究的设计人员。 提起现在农村的建设,黄仕伟不无担忧地说,各地对城市建设都花费了
农村规划建设有两个“软肋”,一是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投资主体,一是缺乏对农村建设有研究的设计人员。
提起现在农村的建设,黄仕伟不无担忧地说,各地对城市建设都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和财力,而对农村的规划建设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投入和有力的指导,这样不仅会拉大城市与农村生活质量差距,同时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目前的农村的建设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布局散小,建设无序。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住宅建设很快,但农村现有的规划许多都是为了“应景”,有的部门一个月能出几十个村规划,这样的批量生产,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对农村建设的科学合理的引导。因此导致许多村庄建设无序、建设凌乱的现象,村庄布局“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严重影响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二、基础设施匮乏,居住环境差。由于缺乏给水、排污、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许多村庄普遍存在路面不硬、污水乱排等现象。这与开始富裕起来的农民的需求极不适应。
三、住房功能落后,浪费严重。“娶媳妇、建新房”是农民的两件大事。但现在针对当地农村的建筑研究太少,许多图纸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少地方依然沿用五六十年代的房屋格局,功能明显不合理。由于缺乏正确合理的引导,不少农民的建房观念还比较落后。一般的农户待孩子长大要成亲就得建新房,这样一轮轮地拆建,浪费大量农田,增加了经济负担。
分析原因,黄仕伟认为,农村规划建设有两个“软肋”,一是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投资主体。基础设施是农村建设最头疼的事,城市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投入来解决,而对许多经济不太富裕的农村来说,内部基础设施建设靠村集体、农民自身力量很难解决。二是缺乏对农村建设有研究的设计人员,由于农村规划设计投入大、报酬低,现在专门的设计人员越来越少。
眼下农村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对于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意义深远。
首先,应该设立专门机构,因地制宜,精心编制农村村庄规划。村庄体系规划很大程度在于村庄布点规划,要明确哪些村要作为中心村,统筹安排区域道路网络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享。农村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看做是农居点的规划和老村庄的改造,使它既能反映乡村的特色,又要适应区域的产业结构。
其次,在政策上,应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三,做好农村住房个性设计,引导农民科学的建房观念。要根据农村自然分布状况,既尊重农户住房习惯,又方便耕作,还要因地制宜设计建筑风格。根据村庄和农户家庭状况确定造房类型,使农户建房有选择,改变他们住宅拆了建、建了拆的观念。
提起现在农村的建设,黄仕伟不无担忧地说,各地对城市建设都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和财力,而对农村的规划建设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投入和有力的指导,这样不仅会拉大城市与农村生活质量差距,同时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目前的农村的建设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布局散小,建设无序。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住宅建设很快,但农村现有的规划许多都是为了“应景”,有的部门一个月能出几十个村规划,这样的批量生产,体现不出个性,更谈不上对农村建设的科学合理的引导。因此导致许多村庄建设无序、建设凌乱的现象,村庄布局“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严重影响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二、基础设施匮乏,居住环境差。由于缺乏给水、排污、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许多村庄普遍存在路面不硬、污水乱排等现象。这与开始富裕起来的农民的需求极不适应。
三、住房功能落后,浪费严重。“娶媳妇、建新房”是农民的两件大事。但现在针对当地农村的建筑研究太少,许多图纸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少地方依然沿用五六十年代的房屋格局,功能明显不合理。由于缺乏正确合理的引导,不少农民的建房观念还比较落后。一般的农户待孩子长大要成亲就得建新房,这样一轮轮地拆建,浪费大量农田,增加了经济负担。
分析原因,黄仕伟认为,农村规划建设有两个“软肋”,一是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投资主体。基础设施是农村建设最头疼的事,城市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投入来解决,而对许多经济不太富裕的农村来说,内部基础设施建设靠村集体、农民自身力量很难解决。二是缺乏对农村建设有研究的设计人员,由于农村规划设计投入大、报酬低,现在专门的设计人员越来越少。
眼下农村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对于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意义深远。
首先,应该设立专门机构,因地制宜,精心编制农村村庄规划。村庄体系规划很大程度在于村庄布点规划,要明确哪些村要作为中心村,统筹安排区域道路网络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享。农村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看做是农居点的规划和老村庄的改造,使它既能反映乡村的特色,又要适应区域的产业结构。
其次,在政策上,应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创新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三,做好农村住房个性设计,引导农民科学的建房观念。要根据农村自然分布状况,既尊重农户住房习惯,又方便耕作,还要因地制宜设计建筑风格。根据村庄和农户家庭状况确定造房类型,使农户建房有选择,改变他们住宅拆了建、建了拆的观念。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