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视觉,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admin
2005-03-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富有浓郁浪漫情怀的法兰西文化,反映在城市建筑上会给人以怎样的视觉感受?4月5日~24日在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举行的“法国视觉·法国城市与建筑展”将会给人们以很好的注释;作
富有浓郁浪漫情怀的法兰西文化,反映在城市建筑上会给人以怎样的视觉感受?4月5日~24日在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举行的“法国视觉·法国城市与建筑展”将会给人们以很好的注释;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法建筑论坛”也将于4月6日~7日举行。届时,中法有关政府要员、建筑师、房地产商等将聚集一堂,就建筑设计与创造、城市建设与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环境与居住以及中法建筑合作与交流的前景展开讨论。
据承办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建筑创造》杂志社社长张宇高级建筑师介绍,此项展览及论坛是中法文化年活动的重要部分,其展览是在中国的第一站;此后,还将在上海、重庆等城市展出。那么,法国的建筑文化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中法建筑论坛将留下怎样的意义?就此,记者采访了张宇先生。
对于此次活动的意义,张宇说,中法互办文化年是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宣传中国的的国情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承办“中法建筑论坛”,不仅为中法建筑师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体现我院“开发、创新、合作、共赢”的商业理念,更是因为中国既需要世界了解,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世界。中法建筑师的交流是不同文化的交融,是不同文明交融的典范。谈到“中法建筑论坛”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张宇概括为四点。
启示一:如何对待传统与创新
张宇说,应该看到,中华五千年文明首先是祖先的骄傲,然后才是后人的骄傲。作为建筑师,我们有责任问自己,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什么,我们今天创造了什么,我们能给后人留下什么?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的祖先留下了辉煌的建筑文化遗产,然而,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特别是近20多年的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在城市的改造和兴建中,出现了不少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问题。一座座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毫无个性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面目雷同的新兴城市遍布全国各地,原有的古建筑受到新建筑的污染和破坏。“中法建筑论坛”为我们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
启示二:怎样维护文化多样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维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如何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张宇强调,在全球化时代,要避免文化趋同,就意味着要打破狭窄的地域视野,摒弃封闭保守的文化观念,容纳全球意识,努力发掘地域文化精华,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根据各地条件和现代生活方式,创造最符合生态节能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现代地域性建筑。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张宇用精辟的语言阐述了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中关于建筑文化的“和而不同”的精神:建筑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是一体之两面。随着全球各文化,包括物质的层面与精神的层面之间同质性的增加,对差异的坚持可能也会相对增加。建筑学问题和发展根于本国、本地区的土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整合,最终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启示三:开放、创新、合作、共赢
巴黎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香榭丽舍大街盛装游行,是中国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使然;同时也证明了法兰西作为世界文化大国所拥有的广阔胸襟。法国文化年活动围绕着两个主题——“以人为本和革新”的法国、“浪漫和创新”的法国,旨在向广大中国公众展示一个传统与现代并举、浪漫和创新兼顾的法兰西新形象,全面展现了一个不仅以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享誉世界、而且在工业革命后各个领域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现代法国。
张宇强调,我们承办此次论坛,是我们北京院“建筑服务社会”核心理念的新作为。正如朱小地院长所言,北京院的理想应使自己成为“中国最卓越的建筑设计企业”。因此它必须有文化上的追求,必须坚持全面的创新策略,必须在重要的学术活动及对外合作交流中起到引领作用。这次“中法建筑论坛”共有20多个法国设计机构和20多家中国设计机构的近200名建筑师参加,从一定意义上已经构成了一种超越建筑设计交流的氛围。可以预计,在长达20天的“法国建筑展”及两天的“中法建筑论坛”中,不仅会打开中国建筑师认知法国建筑之窗,更可为北京公众提供一个了解法国建筑文化的机会。应该说,此次展览及论坛的意义,不仅对建筑设计行业,对全社会都是一次普及异域建筑文化的机会,它更会从一个新视点上发现中法建筑在理念、技术、文化上的不同点及共通点。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对此,张宇指出,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形成世界城市,保护好文化名城,构建宜居城市,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构筑四大体系。
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建筑、建筑群和城市的和谐关系;二是处理好建筑、建筑群和城市的递进关系;三是处理好建筑、建筑群和城市的对话关系。
构筑四大体系:一是基本建立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新兴产业体系;二是基本建立城市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体系;三是基本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和谐社会体系;四是基本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创新体系。
据承办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建筑创造》杂志社社长张宇高级建筑师介绍,此项展览及论坛是中法文化年活动的重要部分,其展览是在中国的第一站;此后,还将在上海、重庆等城市展出。那么,法国的建筑文化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中法建筑论坛将留下怎样的意义?就此,记者采访了张宇先生。
对于此次活动的意义,张宇说,中法互办文化年是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宣传中国的的国情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也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承办“中法建筑论坛”,不仅为中法建筑师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体现我院“开发、创新、合作、共赢”的商业理念,更是因为中国既需要世界了解,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世界。中法建筑师的交流是不同文化的交融,是不同文明交融的典范。谈到“中法建筑论坛”将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张宇概括为四点。
启示一:如何对待传统与创新
张宇说,应该看到,中华五千年文明首先是祖先的骄傲,然后才是后人的骄傲。作为建筑师,我们有责任问自己,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什么,我们今天创造了什么,我们能给后人留下什么?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的祖先留下了辉煌的建筑文化遗产,然而,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特别是近20多年的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在城市的改造和兴建中,出现了不少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问题。一座座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毫无个性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面目雷同的新兴城市遍布全国各地,原有的古建筑受到新建筑的污染和破坏。“中法建筑论坛”为我们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
启示二:怎样维护文化多样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维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如何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张宇强调,在全球化时代,要避免文化趋同,就意味着要打破狭窄的地域视野,摒弃封闭保守的文化观念,容纳全球意识,努力发掘地域文化精华,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根据各地条件和现代生活方式,创造最符合生态节能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现代地域性建筑。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张宇用精辟的语言阐述了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中关于建筑文化的“和而不同”的精神:建筑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是一体之两面。随着全球各文化,包括物质的层面与精神的层面之间同质性的增加,对差异的坚持可能也会相对增加。建筑学问题和发展根于本国、本地区的土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整合,最终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启示三:开放、创新、合作、共赢
巴黎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香榭丽舍大街盛装游行,是中国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使然;同时也证明了法兰西作为世界文化大国所拥有的广阔胸襟。法国文化年活动围绕着两个主题——“以人为本和革新”的法国、“浪漫和创新”的法国,旨在向广大中国公众展示一个传统与现代并举、浪漫和创新兼顾的法兰西新形象,全面展现了一个不仅以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享誉世界、而且在工业革命后各个领域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现代法国。
张宇强调,我们承办此次论坛,是我们北京院“建筑服务社会”核心理念的新作为。正如朱小地院长所言,北京院的理想应使自己成为“中国最卓越的建筑设计企业”。因此它必须有文化上的追求,必须坚持全面的创新策略,必须在重要的学术活动及对外合作交流中起到引领作用。这次“中法建筑论坛”共有20多个法国设计机构和20多家中国设计机构的近200名建筑师参加,从一定意义上已经构成了一种超越建筑设计交流的氛围。可以预计,在长达20天的“法国建筑展”及两天的“中法建筑论坛”中,不仅会打开中国建筑师认知法国建筑之窗,更可为北京公众提供一个了解法国建筑文化的机会。应该说,此次展览及论坛的意义,不仅对建筑设计行业,对全社会都是一次普及异域建筑文化的机会,它更会从一个新视点上发现中法建筑在理念、技术、文化上的不同点及共通点。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对此,张宇指出,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形成世界城市,保护好文化名城,构建宜居城市,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构筑四大体系。
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建筑、建筑群和城市的和谐关系;二是处理好建筑、建筑群和城市的递进关系;三是处理好建筑、建筑群和城市的对话关系。
构筑四大体系:一是基本建立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新兴产业体系;二是基本建立城市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体系;三是基本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和谐社会体系;四是基本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创新体系。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