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广州三年展:库哈斯要把美术馆建在空中

admin 2005-01-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2005年1月23日,库哈斯再次来到广州。此次造访的目的,是落实与广州时代发展集团的合作项目,此项目也是他参加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作品。2004年11月28日,库哈斯到广州来参加第
  2005年1月23日,库哈斯再次来到广州。此次造访的目的,是落实与广州时代发展集团的合作项目,此项目也是他参加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作品。2004年11月28日,库哈斯到广州来参加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开幕式,并作为三角洲实验室的第一位艺术家做了第一场讲座,本地媒体对于这位特立独行的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师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路随行拍照,让库哈斯郁闷不已。此次他接受教训,早早交代现场不能有记者。

  “库哈斯看来心情非常好,他几乎是蹦跳着坐进车里的前座。我们还开玩笑说,老库是不是在香港有什么艳遇。”到广州东站接库哈斯的广东美术馆拓展部主任李钢说。事实上,库哈斯只是先飞到香港,在香港仅停留一个小时,随即坐火车到广州。

  从考察到蓝图

  库哈斯只是把行李放在酒店,立即要求驱车前往时代玫瑰园。此时,他驻扎在北京CCTV项目的助手阿兰也已从广州新机场直奔同一目的地。

  “我准备先让他在我办公室谈一下,但是他根本就不去,要我开车带他到玫瑰园的后面去看一看。”李钢同时也是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的艺术总监。时代玫瑰园给库哈斯准备的地方是正在兴建的第三期工程。两个月之前,库哈斯来这里的时候还未动工,如今却已建到第二层了。库哈斯要看的,偏偏是看似不相关的周围环境。

  时代玫瑰园的后面还是菜地,属于比较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到广州之前,策展人侯瀚如告诉库哈斯,按照市政规划,那里将出现一条高速公路,但无法确切预知建成时间,这让在菜地里走了二十多分钟的库哈斯有点怏怏不快。见到旁边一个学校时,年过60的库哈斯甚至企图爬墙而过。他一度希望在学校、高速公路与他心目中的美术馆之间找到某种内在的联系。

  让库哈斯开始感到兴奋的,是他看到了即将完工的玫瑰园二期建筑天台。他根本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一口气爬到十八层楼顶,让同行者们感慨不已。从天台望过去,视线开阔,四周即将竣工的城市建筑与并不遥远的农村景象同时存留,这是属于珠三角城市比较典型的景观。

  第二天上午九时,库哈斯早早在酒店里与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等人商谈项目,再次决定要到现场去,而按照当天的行程安排,他将于中午离开广州去香港。这种对现场环境的重视让李钢深有感触:“态度决定了设计师的深度。”最终,库哈斯将他未来的美术馆选定在玫瑰园二期的天台,他将以一种“把通道竖起来”的方式在此建造一座具有标志性意味的空中美术馆。

  为什么是空中美术馆?

  “初步定的方向是,美术馆的主体将利用二期建筑的两栋楼的天台来构建,加上一些附属设施,面积有八百多平方米。”广州时代发展集团营销中心总监赵趄告诉记者。按照原来的规划,美术馆将出现在仍在建设中的三期工地,目的是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文化场所与空间,是一个在“特殊环境里的美术馆”。然而,这次是从不循规蹈矩的库哈斯,所以一切都被重新赋予了全新定义。

  将美术馆选在天台,看似突兀,却与库哈斯对珠三角城市的兴趣与了解密切相关。1995年,以哈佛大学教授的身份,库哈斯组织他的学生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大都会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包括对中国珠江三角洲的五个城市(香港、深圳、广州、珠海和澳门)的研究。他认为,珠三角五个城市是由几个差异巨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超大尺度的城市地带,城市间巨大的相互差异决定了它们的功能、它们的合理性以及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天台的视野,正可以视为珠三角城市巨大变迁的一个象征。

  事实上,库哈斯改变的不仅是美术馆的选址,更重要的是,他带来的是一种观念上的革新。库哈斯通过一种嵌入式的非常规的形式,一改殿堂式的美术馆概念,单纯以展览为主要功能的传统模式在此被大大延伸,他一直强调的是文化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在设想中的这座未来的空中美术馆,将满足使用空间、展示、交流、休闲等等诸多需求,是让艺术家可以工作、生产艺术的地方,在创作过程中任何人都可参与进来。

  李钢告诉记者,未来的美术馆侧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现当代文化艺术中心的功能,库哈斯的这个方案完全没有影响到客观条件的存在,是在尊重当地状态的前提下融入到环境中去,“这种文化前瞻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大师才能做到”。李钢说,这里将代表广东美术馆成为另一个实验空间与国际交流。

  库哈斯将在这两天决定构思蓝图,随后便由其助手与三年展投资方共同成立工作小组。按照预定的时间,库哈斯的这个作品将在今年11月完成,成为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第一个作品,而创作过程将从始至终在展览中展示出来,“所以他画的草图我们现在也留着。”赵趄说。

  此外,赵趄告诉记者,原本为库哈斯准备的空间将同样是一个泛文化的艺术空间,目前正在积极邀请张永和、崔凯、刘家琨等国内一流建筑师,以期与库哈斯的空中美术馆遥相呼应。 本报记者 刘炜茗

  人物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

  雷姆·库哈斯1944年生于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来移居阿姆斯特丹,曾经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库哈斯曾在伦敦建筑联合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1975年,他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简称为OMA),进行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目前,OMA的总部设在荷兰鹿特丹,库哈斯目前是OMA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近年来,他又成立了AMO以研究OMA。

  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包括库哈斯在内的“解构建筑七人展”。1995年,库哈斯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年度回顾展的主题,展览的题目是“雷姆·库哈斯和公共建筑空间”。2000年5月,库哈斯被授予第25届普里策建筑奖。

  雷姆·库哈斯重要的建筑作品包括:法国图书馆(1981年)、拉维莱特公园(1982年)、波尔多住宅(1994年)、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年)、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中央电视台新楼(2002年)、广州歌剧院(2002年)等。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