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陈跃中访谈:从城市说到大景观

admin 2004-12-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尽管陈跃中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师,但要描述他,仍然需要越过专业概念,从我们身边的城市说起。  看看我们身边的城市  是的,必须要仔细打量我们身边
  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尽管陈跃中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师,但要描述他,仍然需要越过专业概念,从我们身边的城市说起。   看看我们身边的城市   是的,必须要仔细打量我们身边的城市,尽管我们每天在她的怀里穿行,但我们对城市的变化却很少思考,我们仅仅看到了那些越长越高的大楼,那些把行人挤得越来越局促的宽阔的街道,我们没有注意到一个悲伤的事实,我们身边的城市,正在失去历史,正在失去细节,城市似乎就要变成一个陌生人,我们似乎渐渐不认识自己。站在城市汹涌的车流中,我们忽然问自己: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准备到哪里去?   有人在严厉批评今天的城市。   在建设过程中贪大求洋,盲目追求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盲目追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追求标志性建设;有些大城市盲目追求“CBD”,一些城市的建设脱离实际,标准偏高;城市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数量惊人,城市形象杂乱;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单体不顾城市整体,有的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总体形象;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风貌遭到破坏。在有的文化名城,商业气氛过强,影响了历史文化特色,甚至有的地方制造假古董,破坏真古董;在一些城市和风景名胜区,旅游建设破坏旅游资源;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近水”;   城市雕塑精品少,垃圾多;城市盲目绿化,移植大树成风,忽视乡土树种和草种,盲目引进外地品种。小城镇建设盲目搬用大中城市的一套,追求形式,浪费严重。   显然,当陈跃中回国后,他第一眼就看到了这些,创立了“大景观”的概念。与一名普通的市民有所不同,陈跃中还看到了城市景观设计方面的危机。担忧与信心同时诞生,陈跃中担心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过于短视,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市场机会与美学机会,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陈跃中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陈跃中的新概念   雄心勃勃的陈跃中坐在他宽大的办公室里谈他的大景观概念,身子微微前倾,表达了一种进攻的姿态和投入的欲望。   事实上,与那些西化的国际概念不一样,陈跃中的“大景观”概念长了一副朴素的面孔,听起来像个强调规划重要性的一般话题,实际上是个令人振奋的新思想。它提倡在建筑、道路都还没有的情况下,由景观师来做整体规划,对建筑、道路、桥梁、河流和湖泊进行整体布局,然后根据景观师的布局来设计单体建筑。内行人一看便知,陈跃中强调的是源头,是一个可以把握的整体。   “大景观”概念的革新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程序中的角色定位。景观师而不是建筑师成为了中心和灵魂人物。景观设计不再是填缝的工作,也许,我们可以希望未来的建筑可以和自然融为一体。   小时候就不服管教的陈跃中,力图在中国和其他力量一起推进这场革新。他在美国十余年的从业经验和作为EDSA最年轻的高层管理者的经验可能为他的梦想奠定基础。   最重要的是,陈跃中认为“大景观”的概念才是符合城市发展的正确观念。尤其在当下的中国,城市化速度汹涌澎湃,理性色彩十足的“大景观”概念对那些城市的管理者们实在具有提醒和参考作用。   因为坚信自己的判断,陈跃中放弃在美国10余年的积累回到中国。在一片空白之上创EDSA在亚太地区的惟一分支机构——易地,两年内成为业界的佼佼者,公司规模从最初的十人扩展到现在的上百人。这对于设计公司来讲算得上大成就。他在中国的两年走过了EDSA在美国几十年的历程。陈跃中将此归功于他的积极态度。看起来,他似乎具有一名规划专家所需的气质:野心,精力,远见,开拓新局面的勇气,谋略的头脑,以往成功的经验以及宽容的态度。   陈跃中其实肩负起了在中国当代城市建设中的美学启蒙的使命。外来概念在中国本土上的成功,主要依赖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有类似的市场环境或潜力;二是中国的发展商的资金、认识和心态必须和国外的状况距离不能相差太远。同时也需要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好实际运作中的各个环节的配合问题,二是如何在包含了不同文化的公司内部培养持续的创新力。   陈跃中认为中国现在的市场状况与美国景观规划观念盛行时代的状况有可比性:比如中产阶级的涌现、私人小汽车的增多等等。客观讲起来,这样的情况在基数上和实际的数字上都存在相当的差距。不过中国市场也确实有潜力。易地在全国各地的项目数就是一个证明。   陈跃中的22个关键词   与陈跃中交谈,你会自然进入他的话语系统。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师,他有着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和超越国界的设计理念,只要跟陈跃中沟通,你就能不断听到一系列的关键词,一系列的关键词组成了陈跃中的审美体系,这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力。   现代景观:“现代景观起源于美国,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代景观的发展也就是两三年的事。我们说到古代的园林,即和现代景观是两个概念,园林设计只是景观设计的一角而已。现在很多专业的设计人员实际上也并不很清楚景观设计的外延是什么。   大景观:“我回到中国之后,就一直在强调一个大景观的概念。很多的项目把景观设计当作填缝的工作,社区规划都做成了,甚至建筑都建成了,景观设计再进入,这是景致不够甚至不好的一个缘故。景观设计应该是做整体规划,在建筑、道路都还没有的情况下做整体布局。然后再按照我们的布局来设计单体建筑。   休闲社区:“四年前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休闲社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用一切的园林因素来围合空间,空间是空的,在以往的景观设计中,这些空间都被一些喷泉、雕塑占据了,我们把它空出来,就是为人留下的。在“休闲社区”中,人是空间的主角,景观为人服务,现在你可以看到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新的时尚。”   理想的人居环境:“我们的宗旨一向是强调自然舒适为起点。建筑的布局和景观的布局要互相穿插、紧密结合。我理想的社区步道一定都是弯路,不同的景观穿插于其中,步移景异让人感觉置身于自然环境中。”   尺度:“景观的设计要调动一切的因素来适合人的尺度,尺度非常重要。   气氛:“国外的码头一般都是最有气氛的地方,有商业,有交通,船在水面上,水面泛着光,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你完全可以坐下来,喝一杯咖啡……这就是气氛。不同的项目营造的气氛是不同的,市政项目、广场、步行街,各有各的气氛,而我在中国走了很多步行街,几乎都谈不上气氛,大多数连一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国内大多数项目也都是如此,只注重所谓的视觉冲击力,景观设计师不能只考虑视觉,应该抓住一切因素来要考虑并营造整体的气氛进行规划,比如要考虑步行街的长度,多长是最能营造气氛的,什么地方搁一个音乐台,什么地方做餐饮……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气氛就出来了。”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在设计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设计潮流时,要考虑多用软质的东西,硬质的东西尽量少一点。因为硬质的东西,如一个喷泉、广场、雕塑,人们会见仁见智,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软质的东西一般是指不用打地基的,如植物、地形、水景,主要是指植物。软质的东西多一些,甚至植物太多了,最多是内行人看到用得过了,一般不会有人反感。但植物少了,肯定人人都会觉得不舒服。当然,最好的情况是设计师合理运用,不多不少。”   可控制因素:“景观就是要调动所有因素来创造气氛和适合人的尺度。没有什么因素是景观师不能够控制的。当然空气除外,它要污染也没有办法。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能够控制的。会有一些先天的不利条件,但如果把它解决了,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设计,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一个奇迹,就是一个卖点。”   水:“水也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因素。北京少水,但类似少水的案例我们以前也做过很多。比如说我们在美国北部的肯塔基州做了一个很大的社区,那里的水也非常少,但做出了很好的水景观。我们考虑到北方有冻胀、结冰等问题,所以造景时强调了示意性。比如走在山谷里,只是听到水的声音,看到一些沿水路的大石头,你就会假设大石头下有淙淙的小溪。我们受这样的启发,制造水道,放进一些大大小小的卵石,还制造水的声音,实际上水可能并不存在,但你却会联想到水。我们还将水道设计成美丽的图案,即便在没有水的时候,也是很好的景观。再比如说涌泉,我看北京很多社区热衷于做喷泉,甚至于音乐喷泉,这是不讨好也不容易做好的。大型的喷泉应该属于市政设施,而不是居住区,居住区应该让人放松。我们设计的是一些喷雾,再配以灯光,给人一种涌动的感觉,仍然是让人联想。考虑到北方冬天要把水放干,所以尽量做浅池,在池底摆放石头,没有水的时候也会很好看。这种经验北京也可以借鉴。”   陈跃中设计北京   陈跃中坦言,在北京做项目有很大的劣势。   首先,北京本身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要建成一个美丽的景观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做不了大片的水,植物也长得不如南方好。   将北京放到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人居环境大概在一个中档的范围之内。   在陈看来,好的社区应该有一种步行的感觉,就是居住的人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在步行的范围内得到解决。但北京整个城市过大,给行人的感觉不亲切也不方便,缺少亲密的空间。其他的城市比如杭州,相对比较小,感觉就亲切多了。还有北京不仅城市大,城市里的每个部分都显得太大,不管是楼房也好景观也好,规划都有欠精致。   陈跃中直言,北京的污染严重。这给城市规划带来的压力不是语言可以清晰表达的。   但陈跃中更看到了北京的优势。   “北京也有一定的机缘,一方面是下放资源非常好,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政府将会有大笔的投入;另一方面,北京聚集了很多人。我说北京城市太大有欠精致,但反过来说,北京的东西很大气,有它自己的个性。北京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景观设计做得好的话,就可以做出与众不同的北方风格的景观来。要是一味跟着南方走,肯定做不好建筑与景观。”   陈跃中的思路定在了万众注目的奥运。   陈认为,所谓绿色奥运,实际上绿色和生态是两个概念,有时候绿色一大片,一点不生态;有些时候很生态,但不一定是绿色。生态真正要做得地道是有很多原则的。比如地面的排水,北方缺水,从生态原则来讲,应该把雨水留在地面上,不要让水流到地下,想办法造成湖,然后用于浇灌;再比如用一些环保的材料修建架空步道,不影响人与地面生物的交流,就是一种很有效的保护生态的做法。   从商业的角度,陈跃中更加看重奥运开发的经济价值。   综观奥运会的历史,从经济效益看,有的大获成功,有的则只是赚到了吆喝。关键是在开发的初期想到以后这些设施怎么用,要结合今后的使用,把它做成商业的房地产开发才对。规划一定要做到位,奥运结束后,这些设施才能成为城市中的永久居住环境。   在某种意义上,陈跃中就是为了这些永久的居住环境,还是思考2008年奥运会。就在去年,陈跃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规划了一个大型的体育公园,占地达1250公顷,有很多专业和业余体育设施,如棒球场、多功能体育场、环形剧院、网球场、溜冰场等,同时还是一个娱乐休闲项目,配有酒店、公寓、餐馆、多厅电影院和休闲别墅区,规模相当宏大。这无疑是陈跃中在体育设施方面的经典之作。而在国内,陈非常看好亚运村的成功模式,众所周知,亚运会之后,亚运村自然变成了一个社区,未来的奥运村也将演变成一个辉煌的社区。   对此,陈跃中充满向往,他看到了未来,未来的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就写着陈跃中的新概念,写着陈跃中横贯中西的梦想。   ——采访手记   对话陈跃中   记者:从你的经历可以看出,在外国生活的这段经历对你有很大的影响,让你有了一种比较的眼光,现在你公司的产品应该是以城市规划为主,但是,很遗憾,大家想到你的公司首先还是园林设计这个项目。   陈跃中:我们的大经管里面已经比较深如人心了,3年前我提出这个理念的时候还是比较曲高和寡,现在,景观行业从教育体制到业务都应该改变。因为未来无论是城市形态还是人们的生活都将越来越强调田园式的品质,传统的城市已经太死板了,无法适应新的需要。   记者:你有一个观点:现在有很多城市过分重视视觉效果,大马路、高楼,城市很气派,架构也非常清楚,但是缺少了人的尺度。你怎么看待人的尺度?   陈跃中: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喊“以人为本”这个口号,但是无论开发商还是政府官员都无法真正做到。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一定要在城市里做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标志。最好的标准就是宽阔的马路和高大的建筑物。官员不希望自己的政绩藏在绿化里。从设计师这方面看,由于长期受到这样的训练,使他们的品位不高。目前中国的很多设计师单从绘图水平来说,他们的水平不低,但品位比较低。品位低、技巧高的设计师是最危险的。现在中国很多建筑物就是出自这种危险的设计师之手。他们一定要从视觉上给人带来震撼的效果,但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应该让人感到舒服,最好是让人体会不到刻意设计的痕迹。   记者:能否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陈跃中:比如做一个水景的设计,最好是依照自然的走势,这样才让人看着舒服。但是,我们的设计师不是这样,现在很多做法是把人和房子都安在水边上,用很多生硬的辅桩在水边围一圈。人接近了水,但是水景就没有了。在北京,亚运村的环境还算是好的,可是依旧没有规划可言,建筑物前光秃秃的,车子想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缺少精致的设计。究其原因就是设计师不觉得让人生活得舒适是很重要的事情。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看,只求“好看”是一个很低档次的追求。   记者:以前有很多人喜欢深圳这个城市。现在很多人喜欢上海,因为上海这座城市有人情味。你怎么看这两个城市?   陈跃中:我在这两个城市停留的时间都不长。我在美国生活了15年,回国以后就生活在北京。我的总体感觉是杭州、上海这样的城市,要比深圳、北京这样的城市生活得舒服。原因不仅仅是气候,主要是深圳的人情味不够。深圳是一个依照汽车的尺度建立起来的城市。北京也是一样,给人感觉冷酷、生硬,缺乏气味,缺乏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缺少人行走的空间、缺乏城市与自然与历史应制的契合,缺少历史文脉蕴涵其中。北京虽然有很深厚的历史,但这个城市依旧是为车而设计的。在北京,如果你没有汽车,你会觉得城市与你无关。现在北京正在改观,有了后海这样的地方。上海这种地方就非常多了,很精致的设计、历史的文脉、现代的时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人的尺度的氛围,就像上海的新天地。   记者:北京的问题是对城市的历史保护不够。你在你的文章里也提到过,从某种意义上,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势必要面临一个积淀与发展的问题,你认为保护旧城的基础上发展新城,但遗憾的是我们国家采取的都是破坏性的手段。由此我想到了梁思成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些理论。   陈跃中: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脉的保留,百姓生活的需求都要考虑进去。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后海、丽江的古城还有我们正在做的一些项目都在摸索新的思路。有时候陈列方式决定了事物的价值。比如一堆瓦放在墙角那么它就是一堆土。如果你从中挑拣一些放在桌子上那么它就成了艺术品。有时候我们需要用时尚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的失误。关键在于人的品位。用高品位的陈列的方式把不具有文物价值的旧物展示出来,也可以给它们创造新的价值。住在老房子里的人,希望尽快把老房子拆掉盖新房。但是在艺术家、建筑师的眼睛里,那些老房子就是艺术品。如果把这些老房子改做酒吧就会很有味道。   记者:你的公司现在主要还是在规划园林,怎样能使你的公司真正成为一个城市规划商。   陈跃中:我不能说我们是第一名的城市规划商,但是我们的确想要模糊景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一体化。我们要让不同专业的人在一起工作,做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环境,有些设计师也看到这种趋势。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组织专业人员来创造这样的环境。比如有的设计师感觉到整体设计有些生硬,需要加一些树木,可是他不懂种树;景观师也想做这样的整体规划,但他又不懂建筑立面的知识。我很想做一个组织者把专业人才集中在一起,通过一定的配置,让他们创造新的东西。以往江南园林处理的是园林主人的居室与后院的管理,是在围墙里造园。如果把围墙打开就会显得与城市很不协调。其实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只不过围墙变成了道路和周围已建好的建筑物。   记者:在一个虚拟的围墙下。   陈跃中:是的。园林景观填放的作用。我们要做的是呼吁大家彻底放弃原有的思路,比如标高的变化,要创造一个自然舒适的环境,例行的标高需要一些起伏。如果建筑物都是固定的,标高只能在空隙间变化,那么成品依然很古板。我所提倡的例行起伏应该是包含建筑物的高低错落。这样就可以造出水有源山有势,这就是大景观概念。   记者: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个案例?   陈跃中:河南安阳的项目比较典型。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还没有准确的定义。它不像建筑规划设计,已经有了很明确的概念,要做什么大家都很清楚。现在老一辈景观规划师对行业的描述和我的描述就不一样。我希望能够在实际操作案例的同时,在理论上形成一个框架。   记者:安阳的项目已经有设计图了?   陈跃中:是的,现在已经有了中标的效果图。   记者:讲讲细节吧。   陈跃中:安阳这个项目对几个著名的国际公司发出邀请,参与招标,我们在被邀之列。设计做完以后,安阳市规划局绘图建设部组成了一个高规格的评审,包括建设部原副部长以及中国城市规划院的院长。我们去做了汇报以后,效果非常好。因为我们的报告中可以感觉到未来中国城市将会是什么样子。很多人都在说中国要建田园城市、生态城市。这些想法怎样变成现实,又怎样体现在图纸上,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仅仅是画一幅很美的自然景观的很美的图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生态。这种生态反映到设计图纸上,就变成了一色块,这就不是大家都能做到的。我们利用了我们的优势从大景观的角度,把景观、建筑、交通等多个功能结合在一起。考虑到安阳的历史文脉,我们将安阳的老城与新城做了一个轴,同时让绿地像河流一样流过这个城市,让城市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分布在这个绿地周围,让人在这个城市中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步行十分钟就能进入绿色带之中。这个绿色带有宽窄上的变化。比如到了城市中心变宽,有湖面和水系,过一段变窄,然后可能再变宽。由这个绿化带展开城市的各个功能区。这个设计把城市绿化能够对城市结构发挥的影响做到了极至。因此我们能中标。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