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建筑大师山城脑力激荡 重庆规划应突出地理特点
admin
2004-12-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B]只有历史沉淀的城市才有价值 [/B][/center] 杨经文(马来西亚 英国建筑协会、英国工艺美术协会、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 记者手记 杨经文戴着厚厚的眼镜,加
[center][B]只有历史沉淀的城市才有价值 [/B][/center]
杨经文(马来西亚 英国建筑协会、英国工艺美术协会、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
记者手记 杨经文戴着厚厚的眼镜,加重了他的工程师形象,但实际上这位工程师还开有自己的公司,并已经落户到中国。采访之前,就偶遇了他公司的几位员工,提及该公司业务已涉及到西南地区。杨经文话不多,但很有耐心,采访期间翻译曾有一两个词汇无法明确,他丝毫没有表现出不耐心,而是将这句话变换着单词重复了五六遍,直至翻译不好意思的笑着点了点头。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带来的理论中,才反复提到了“舒适度”这个词……
《时代信报》:您之前是否来过重庆?对重庆的城市规划有何评价?
杨经文:过去的20年里,我来过重庆3、4次。以个人的意见来说,我认为重庆是座很现代化的城市。为什么说它的城市化程度很高呢?其典型的特征就是建筑与街道之间的距离非常得近,相比而言,北京的街道与建筑的距离就比较远,而上海也比较近,而建筑与街道离得近,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这样的城市非常便捷。
《时代信报》:一个城市的规划水平该如何体现?
杨经文: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是让城市的居民们在任何时候,无论是静止还是移动状态,都能够感到舒适,这种舒适的感觉就是是否成功的客观依据。要达到这种舒适,首先就要求人们居住的地点离学校或者是工作地点都不需要太远,而且在行走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到舒适。其次就要求城市中的各种设施比较齐备,令居民感到使用设施非常方便,如果仅仅是这里的建筑修得很漂亮,但功能不齐全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规划。从这一层面来看,交通规划就很重要了,因为在整个规划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中,移动的方式直接影响到舒适度。
《时代信报》: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建筑体系与旧建筑群的不协调该如何处理?
杨经文:如果有条件,应当尽量保持旧的风格。倘若为了保证旧风格的同时又要进行新的建设,那就应当依照条件,把商业等功能区搬到其他地方。因为我认为应当尽量保持城市的纪念价值,只有历史沉淀的城市才有价值。
《时代信报》:与目前许多国际大都市相比,重庆是否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上存在差距?
杨经文: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城市建设上是否存在差距,必须是当地的居民自己感受的。客观上说,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取决于当地居民观念,因为这个城市有多少现代化建筑,都无法替代人们在城市中的舒适度。所以如果这个城市在居民观念中尚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则说明该城市现代化进程仍有空间。
《时代信报》:从机场到酒店这段路,您觉得舒适么?
杨经文:感觉很好,重庆的交通还是很便捷的,但绿化太少,重庆街道的景观设计水平还应该再提高。
《时代信报》:重庆人口众多,这个问题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您认为该如何平衡?
杨经文:人口密度的问题是应该考虑的。比较合理的配置,应该是每100万人口拥有一个功能齐备的小城市。而重庆则应当由30个功能齐备的小城市构成。
[center][B]大房子应成倍抬高价格[/B][/center]
[center]赵冠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全国设计大师)[/center]
记者手记 75岁高龄的赵冠谦教授为人谦实。他的言辞之中,每每提及建筑应当为更多的百姓服务。也可能是生活背景的不同,他对高科技在建筑中的应用持半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和其他几位国内大师观点相同的是,他在住宅建筑的思考方面,也主张建实用住房,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技术,建造适当大小、适度功能的实用住宅,其观点大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味道。
《时代信报》:我们还是从城市规划谈起吧?您感觉重庆的城市规划水平如何
赵冠谦:重庆这个城市的规划很难做,因为这里是山城,同时又面临两条江,在这样的条件下来说,重庆的城市规划做得相当不错。从技术上说,城市规划首先应当考虑功能分区,如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等等,这些分区又必须依靠交通规划联系到一起。可以看出重庆目前的规划水平很高,而且进步非常明显。
《时代信报》:大量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如何平衡呢?
赵冠谦:从建筑技术来讲,既要考虑到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更应该考虑到精神需要。保护历史文化,就是人们的精神需要之一,对建筑而言,物质文明是条件和基础,而精神文明则是其升华。
《时代信报》:您对住宅方面的研究很深,俗话说“北方人会住,南方人会吃”您觉得重庆住宅发展情况怎样?
赵冠谦:我觉得重庆的住宅还是发展相当不错的。在对住宅的档次和好坏评价上,人们一直存在误区,即房子越大越好。但实际从住宅本身来说,除了应当具备起码的功能如厨房等设施之外,还应当考虑人的心理因素,如私密性和景观的观赏性,这方面需求才是居住更高层次的要求。和我一样,有很多专家并不赞同建大房子,因为住宅的最终含义,是体现家庭的温馨感,房子太大就会失去这一感觉。另一方面,并不是人们平常所理解的“我有钱,住多大房子是我的事”,而是因为国家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对每个人提供的住宅面积都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住了大房子,那等于他占用了其他人的面积,所以我们建议大房子应该成倍抬高价格,以弥补这种资源的损失。
[center][B]重庆规划应突出地理特点[/B][/center]
[center]金锡澈:(韩国著名建筑专家 阿克拜建筑城市研究院高级建筑师)[/center]
记者手记 金锡澈的穿戴,和多数韩剧里的男士打扮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是他的领口中还用小丝巾打了个美国西部牛仔式的结。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一边听中国同行演讲,一边用铅笔画了不少小孩的草图。面带笑容,始终给人感觉温文尔雅的他,言辞却格外激烈,当讨论到后来的几个问题时,他所列举的事例和观点,都令在坐的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因为这种令中国人应该感到汗颜的事情,实在只能以一笑遮盖……
《时代信报》:您对重庆的文化历史底蕴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如何评价?
金锡澈:重庆也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但是与北京等城市相比,重庆历史的特点不很突出。如果考虑城市规划,那么重庆的优势应当是地理特点。
《时代信报》:重庆有不少历史古迹需要保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城开发与历史保护的关系呢?
金锡澈:从历史的保护角度来考虑,重庆所负担的任务,远低于北京等城市。如何在发展中,有限度地保护历史文脉,如磁器口等建筑是应该考虑,但这不是重庆城市规划的重点,要保持发展的脚步才是重点,对于重庆来说,保护历史文脉的任务远低于发展的需要。
《时代信报》:与韩国的许多大城市相比,重庆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不同之处?
金锡澈:虽然我来重庆的次数不多,但来之前我也搜集了很多重庆的资料。总体感受是,重庆发展的速度特别快,同时也可能是由于考虑到与其他城市存在差距,所以发展的欲望也特别强烈。但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重庆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整体思想,例如如何利用好长江三峡水系等方面并没有整体规划。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多建设项目忙于上马,忙于追赶其他城市。这种没有整体规划的结果是,有可能在十几或二十几年之后又不得不把把项目推倒重来。韩国的建设项目上马审查是相当严格的。在韩国,一个项目除了要通过政府规划建设部门的审查之外,还需要通过民间性质的,由与项目毫无利益关系的专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而这样一来,通过一个项目,往往需要两三年时间,这种严格的控制,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因缺乏长远目光而带来的浪费。
《时代信报》:在中国要通过一个建设项目,同样需要到建设部门和规划部门去审查啊?
金锡澈:那是政府部门,在韩国同样要到政府部门进行审查。但另一方面也要经过审查委员会通过。这个委员会组成的要求就是,所有的专家,都不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发生任何利益关系,避免因利益关系导致的失控。而我们所看到在中国有些建筑大师本身就在建设审查部门担任职务,这样的监控力度很难说。
《时代信报》:这样一来,中国的钱岂不是很好赚?
金锡澈:中国的情况是两种,一种是确实审查比较严格,还有一种不知道是因为盲目地接受还是关系户的原因,导致外国一些被抛弃的设计直接被拿到了中国。我们在与国外一些建筑大师们聊天的时候,他们就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公认的不能上马的项目,居然被照搬到中国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去了。”就以北京奥运为例,许多国外的大师在他们的国家都没玩过类似的奥运建设项目,而中国却给了他们一次机会。
《时代信报》:奥运项目对一个功能齐备的现代化都市来说是必要的设施吧?
金锡澈:韩国和日本都举办过奥运会,从奥运会本身来说,确实需要很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像大型的歌剧院等文化设施也都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