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安德鲁:国家大剧院是我最好的作品(图)
admin
2004-10-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01410338744.jpg[/img]玻璃幕墙已全部安装完毕的国家大剧院(8月31日摄)[/center] 他因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戴高乐机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101410338744.jpg[/img]玻璃幕墙已全部安装完毕的国家大剧院(8月31日摄)[/center]
他因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而一举成名,他也因设计国家大剧院而为许多中国人所知。今年5月,戴高乐机场候机廊桥突然坍塌并造成两位中国人遇难,将他一下子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个已在中国设计了四个项目的人就是保罗·安德鲁。
现在,国家大剧院已基本完成壳体安装。面对公众对其形状和安全性的质疑,这位法国建筑大师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国家大剧院是我最好的作品。
[B]对国家大剧院的争议很正常[/B]
9月20日下午,安德鲁第三次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系列展开幕式。就在人民大会堂外的西侧,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内装饰、舞台设备安装工程等都在按计划进行。安德鲁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真实而又真切地感受和评价它的造型视觉,它与周围环境的搭配,它对于这个城市的意义。
[B]采用下台阶式设计——[/B]
“当你从马路上下来进入歌剧大厅,就会产生距离感,并由空间产生时间,由时间又生出空间……”
记者:国家大剧院如今已初露端倪,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这件作品?
安德鲁:坦率地说,大剧院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是排名第一位的。
记者:但是大剧院所引发的争议也是最多的。
安德鲁:对建筑作品的争议,在具有古老文化的城市经常会出现,我在法国也遇到过。我知道,在中国并不是大部分的人都反对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在所有的批评意见中,多数的观点是说大剧院设计比较怪异,不符合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但是什么才是中国式建筑,我们不能用传统的观念来衡量现代的建筑。
我不会不了解某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却装作了解,我也不会注重于形式上的东西。我承认,我的确对中国的文化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始终非常留心我在中国时周围的人和事物,这样,即便我没有刻意地去学习中国的文化,但是中国的文化已经渗透到我的建筑里去了。
记者:但是中国的宫殿式建筑不会采用下台阶式设计。
安德鲁:我们的设计是让所有人在水下经过壳体里面的大厅、平台,主要目的是产生距离感,要将空间和时间脱离出来。当你从马路上下来进入歌剧大厅,就会产生距离感,路线很长。现在的设计更主要作用还是精神上的。我非常注重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由空间产生时间,由时间又生出空间……
此外,光照会让它很有活力,但是一定要有真实的东西,而不只是刻意地用光照亮它,应该让它自己具有这样的照明的活力。大剧院的壳体安装了钛板,它具有独特的吸光方式,一种略微有些泛红的灰色,根据不同的照明,它会变成淡粉红色、淡蓝色。而且,钛板在固定后,上面还会安装圆钉,就像中国传统的大门上都安装的很大的圆钉。这都是很真实的东西。
[B]造型选择椭圆形——[/B]
“我本能地感觉这个建筑不需要强调正面背面,希望它浑圆一体,什么都装得下”
记者:你现在看到大剧院已经真实坐落在那里,它的造型是椭圆的,而周围的建筑却都很方正,这是不是就是你日前在报告中所说的“无止境”:国家大剧院突破了周围那些建筑文化的传统,突破了一种“止境”,不受周围文化传统还有其他的一些模式的限制?
安德鲁:我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是在一个建筑中带三个音乐厅,它的细线条与旁边的人民大会堂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相对应,它必须与人民大会堂的墙壁对齐,同时与大会堂的轴线隔离。但是后来,修建位置有了一些改变,这样设计方案也要改变,一切都发生得很快,我就建议第一步先用一个椭圆形整体将一切罩住。
为什么是椭圆形呢?因为我本能地感觉,这个建筑不需要强调正面背面,我想不出还能是其他什么形状能达到这种效果。我就希望这是一个浑圆一体的东西,到处是曲线,什么都装得下。从数学的角度讲,这个形状是很干净的。数学方程中它被叫做“超级椭圆”。
确实,国家大剧院在结构、形式还有建材等方面与其他的建筑有所不同,比如和故宫里面的建材、设计迥然不同,我也承认这个建筑可能和人文环境的结合有很多的不同,但是我们总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我也有信心能够结合得很好。我不会模仿其他建筑,也不会把它做得非常的突出,我会考虑到街道、周围的建筑,会达到一种很好的结合。我也认为有些建筑师的一些建筑和周围的人文环境不太符合,无法代表这个地区,是不妥当的。但是,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并不意味着这个建筑在环境中消失,它也可能成为标志性的建筑。
我坚信,大剧院建成后,当你走进这个建筑的时候,你会有现代的感觉,而且宏伟。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