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张开济追忆国庆献礼工程憾事

admin 2004-10-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 [B]往事回眸[/B]  在人生最为辉煌的10年时间里,他设计了“半个北京城”,“张开济”这个名字也由此载入了新中国的建筑史。  曾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北
  ■ [B]往事回眸[/B]   在人生最为辉煌的10年时间里,他设计了“半个北京城”,“张开济”这个名字也由此载入了新中国的建筑史。   曾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北京市政府建筑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的张开济,设计过天安门观礼台、革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三里河“四部一会”建筑群、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济南南郊宾馆群等工程。   这些成果支撑了他的辉煌,1990年张开济被建设部授予“建筑设计大师”称号,2000年又获得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但他却少有自得及满足。多年来,张老一直因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的设计有不甚理想之处而引为憾事。   92岁高龄的张开济,披露了当时的一些细节。   [B]十大献礼工程的遗憾[/B]   1958年9月,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张开济和其他30多位建筑师,要在一个月里完成十座大型建筑的设计,而且还要扩建天安门广场。当时,张开济是北京建筑设计院的总建筑师,要负责其中的两个工程:钓鱼台国宾馆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但是,张开济当时就觉得,天安门广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宽度偏大。因为,一般广场的设计,宽度应该不超过这个房子的3倍,太大了之后,这个广场的比例就不合适了。他说:“有个广场是好,但不是越大越好。因为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广场的内容不是显 示气派,而是有个空间,人们可以在那里享受。一味追求气派这种想法,现在已经过时了。还有,很重要的,现在的公共建筑也一定要强调步行,使得老太太也能去,小孩子也能去。但是,过去时兴高台阶,台阶越高,房子越大,人显得越渺小,自然就气派。”   对人民大会堂,张老当时也感觉不太满意,认为风格太接近西洋 化。   张老说,国庆十大献礼工程有些是“三边工程”,就是边设计、边勘察、边施工的工程,难免有不理想的地方。   [B]向总理提建议[/B]   设计天安门广场和周边建筑的时候,总共用了短短不到1年的时间。   当时,周总理实际上等于是这些个工程的“总指挥”,许多工程是他直接拍板的。对于广场两边,一边是人民大会堂,一边是革命历史博物馆,总理觉得挺好,门当户对嘛,因为建筑的性质也差不多,要在一边搞一个金光大厦反而不搭配了。   周总理当时看设计的图纸,因为都是立面图,他就感觉好像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柱子太细了。张开济就去找他谈,说:“博物馆是方柱子,感觉上细,实际上不会细,因为你看到的是它的一面,如果看到它的斜面就不会感觉细;人民大会堂的圆柱子就不一样,你从任何一 个面看到的效果,宽度是一样的。”于是,总理说:“对,张总,就照你认为的。”总理接受了张开济的意见。张老至今都很是钦佩:“我觉得咱们的国家领导人是挺虚心的,尤其是周总理,一方面这些事情要事必躬亲,一方面还是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   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太紧张,对于其他建筑的设计,张开济也没时间更多地去跟周总理沟通,当时就忙于自己的设计了,到现在为止,张老对人民大会堂,包括革命历史博物馆,都觉得有点面积偏大。   但现在回想起来,张老感觉到能有机会参加首都的建设,是自己的荣幸,也是很难得的。   [B]在济南留了件作品[/B]   在设计钓鱼台国宾馆的时候,张开济尊重了外国人的习惯,没有设1、13号楼的编号;馆内庭院的设计,渗透了江南苏杭的“中国味道”;加上周围环境幽雅,活动方便,据说很多外国政要比较青睐。   但是,张老最为得意的是天安门观礼台,就是让观礼台和天安门城楼浑然一体,做好“配角”。   1957年前后,张开济还到济南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为济南设计了著名的南郊宾馆。张老回忆说:“对于济南的泉城特色,我也不敢说考虑太多,不过,我至少没把它设计成大洋楼,而盖出了园林的特点。   我对自己留在济南的这件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