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刘嘉峰:未来房子可以“动”

admin 2004-09-21 来源:景观中国网
  [B]刘嘉峰[/B] 清华大学筑筑系建筑学学士,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城市规划硕士、1990年加拿大皇后大学研究生院城市发展硕士。 近期完成的重大项目包括上海新加坡美树馆
  [B]刘嘉峰[/B] 清华大学筑筑系建筑学学士,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城市规划硕士、1990年加拿大皇后大学研究生院城市发展硕士。 近期完成的重大项目包括上海新加坡美树馆、北京国际机场新候机楼、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新候机楼、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中心、加拿大D.C居住区等。   房子不仅可以随意“变”大“变”小,还能像向日葵一样“跟”着天上的太阳任意转动角度,而且只要你愿意,还可长期居住在可到处“迁移”的房子里……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英国阿特金斯城市发展及房地产(中国区)总经理刘嘉峰,在本次论坛中为我们提出的“未来居住”新概念。   16日中午,刘嘉峰总经理在遥远的北京接受了本报的电话采访。   [B]“不动产”时代将过去[/B] 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学士、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城市规划硕士、加拿大皇后大学研究生院城市发展硕士…… 刘嘉峰有着一系列的中、西建筑头衔。他语出惊人:我们居住的房子将被纳入'“变动”、“转动”或“移动”概念。 由于人在生命中不同的阶段对居住的房子有不同需求,如单身、结婚、生子、空巢期……的需要大不相同,所以,未来房子可以根据这些需求相应改变其“空间大小和结构设置”。例如,单身时需要的房间比较小,结婚后对房间数量的需求持有所增加,生子后则更甚。正因为如此,刘嘉峰表示,在结合了欧美很多研究成果之后,他认为来来的房子将具有异常的“灵活性”:可以进行扩建或缩减,以调节主人随时变化的居住需求。 “转动”,体现了未来房子“生态住宅”的新环保概念。由于人们对房间的采光、节能、通风、日照等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房成为未来居住的主要选择之一。刘嘉峰解释,在美国目前已经出现了可以“转动”的房子,那是一种主要依靠太阳能做能源的房子,其房顶可以“追”着太阳的方向而相应转动。事实上,我们今天的技术已经可以研制这种“转动房”,其原理和现在的旋转餐厅类似。 可以“移动”的房子,就是现在谈及串越来越高的“房车”。但刘嘉峰表示,未来“房车”的发展方向将是“能更大规模的移动”,其一方面甚至可以“跨国移动”,另一方面房车本身的面积也将更大。未来的车库还应能够提供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包括水、电、气、通讯插口等。 [B]“市场细分”和“规模化定制”[/B] 此外,刘嘉峰认为,中国未来房地产的发展还有两个重要特点: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快速细分和“规模化定制”的出现。他举例,“别墅是什么?别,就是特别、与众不同的意思;墅,郊野性很强。在欧美,有关别墅的级别就有七类。 “规模化定制”,指未来我们可以按照个人需要和喜好来向房地产商“定制”个性化居住房。“30个人的需求可能完全不一样,但300人、3000人中总能找到相似的个性化需求,这样就能形成规模化(个性)定制。”他解释。 这位洋建筑师对北美、欧洲和中国的房地产特色也有不同的点评。在他看来,北美的居住理念以汽车文化和郊区化为主,比较注重私密性,没有太多文化历史积淀。而欧洲的居住理念讲究历史、文化底蕴和社区概念。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阶段,居住理念的地域性差异很大,总体来说,“还没到达欧洲那种精睡细刻的程度。”   [B]房地产是多维产品[/B] “我对建筑很感兴趣,所以先学了建筑;然后发现建筑还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考虑,于是学了城市规划;后来又发现经济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于是又去学城市发展。学成后发现,这三个方面互相提升、支持,能使我在设计时把微观和宏观因素、艺术和经济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这也许是我理念的特点之一。” 刘嘉峰因此总结,做房地产三个非常重要、也是必备的因素是:建筑设计的因素、城市规划的把握、对房地产经济(市场)的认知。“要做好房地产,还要有的瞻性,要有远见,能对城市未来10年的发展做正确判断。”刘嘉峰补充。 “房地产是个多维东西”,刘嘉峰最后表示,房地产的“产品”不仅限于地段,还有时间段、客户等要素在内,“每块地不同,相同的地换个时间又不一样,地的价位不同,目标客户不同……所以地产是这种多维的组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地。”   [B]让你“一错到底”[/B] 和歌星们回答“你唱过的歌中最中意哪首”时一样,刘喜峰在回答“自己最得意的手笔”时思索良久,然后开口:我都喜欢。 尽管这样,记者还是“捕捉”到他的两个“得意点”。一个是曾开创了国内“高层里建错层”先例的1997年上海新加坡美树馆。当时,刘嘉峰设计的空中别墅、错层,创下上海楼 市奇迹,在周边每平方米5000多元的市场氛围中以8800元起价,均价卖到1万多元。引发了上海的“复制错层”风后,又继而引发了京城楼市的“错层风潮”,“一错到底”、“将错就错”一时成为跟进楼盘的广告宣言。 据说在当时, 国内并没有类似的高层“错层”先例,但刘嘉峰最后决定打破眼前房地产中的“二维”理念,而是以“立体”的“三维”角度去解决。他把心一横:建筑师要创新,就要挑战没有做过的事!随后他拽来国外的专业人士进行结构计算,结果让人大为意外:加入这种“错层”元素后,结构反而比以前更合理了! “用五层的空间做出四户, 当时的市场还没细分剩这种情况。这是我时当代居住理念的挑战,也是我对自己设计的挑战。”刘嘉峰事后兴奋地说。杭州的“波浪型”机场曾经备受人们关注。在设计之初,刘喜峰一个人在西湖边住了一个多月,整日徜徉在西湖碧波荡漾的美景中,突然,一个想法冒出脑海:新波浪式风格!于是,起起伏伏的波浪成为新式机场的主打风格。水色玻璃、白色波;浪,成就了杭州著名的“波浪机场”。   [B]语录[/B]   有句话讲,“上帝活在细节当中”。这对房地产商应该有较大的启示:可以用一些很细的手法来处理,不用花很多钱,但是足可以让使用者得到满足。我正在寻找的就是一个中国与西方、传统房地产业与新的网络经济之间的结合点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