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林木“活地图”
admin
2004-08-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72岁的武慧贞,能轻松辨明湖北的任何一种乔木,爱树如命,爱林如家,能巧妙解决各类林木的疑难病症,被人称为江城林木“活地图”。 一 近5年,随着武汉市园林事业大跨步发展,
72岁的武慧贞,能轻松辨明湖北的任何一种乔木,爱树如命,爱林如家,能巧妙解决各类林木的疑难病症,被人称为江城林木“活地图”。
一
近5年,随着武汉市园林事业大跨步发展,行业高科技人员尤为奇缺。2001年,该市首次开展绿色“户籍普查”,推出植物多样性资源及古树名木两项调查。
武慧贞虽然已从总工职位上退下7年有余,但“被逼”重返前台,担当两项调查的唯一技术顾问。“没有她,很多树我们都不认识。”市园林科研所高工黄祖国坦言。
据称,当年夏天,冒着40℃高温,武慧贞在黄陂素山寺林场发现了湖北山楂树。如今,该树种已被收入武汉市《古树名木调查表》中。
回忆当时的情景,她至今激动不已:“800米至1200米的高山乔木,竟然能成活在500多米高的丘陵地区,真是奇迹!”
在一年多时间里,经武慧贞指导,两项调查取得历史性突破———1979年的树种记录“大添丁”,从530多种树木增至882种;新发现东湖落雁、湖北大学、东湖宾馆等处古树名木群落,原始记录树木总量翻了一番多。
二
有人说,武慧贞的技术一半是靠脚走出来的。
当她还是技术人员的时候,每年9月的采种季节,武慧贞都要深入山林认树、引种,一呆就是个把月。五进神农架,她认识了湖北山楂;大别山天堂寨1200米处,她找到了光缘苦枥木的种源。
退休后,她改变习惯“舍远求近”:每天搭车去市内转转,了解各地树木的生长状况,有时一出门就是一整天。有时,她连续奔波一个星期,只是为了掌握某地段行道树的长势。“洪山宝通禅寺的珊瑚朴群落破坏严重,汉口道路两侧樟树的‘黄化病’较武昌严重,解放公园路、万松园路的梧桐还算保存完整……”武慧贞对市区内树木生长状况了如指掌,即使谈及古树年龄、高度、胸径等细节问题,72岁的她都能倒背如流。
一身扎实的技术,使得武汉园林事业始终离不开她。近两年来,该市绿色行动、景观道路工程、亲民绿化等大型绿化项目,都留有武慧贞的足迹。
三
武慧贞最擅长的就是为树“看病”。许多认得的、不认得的人,凡是找上门来她都有求必应。
去年,东湖开发区一位老板在别墅附近移栽了一株60年的桂花树。桂花树下山后就“半身不遂”,一直半边枯黄,几拨技术人员都治不好。最后,该老板找到武慧贞帮忙“把脉”。
武慧贞现场一看,当即诊断:种得过深,导致根系不透气、不透水。回家后,该老板疏松了土壤,沿树开挖了排水沟后,桂花树迅速复原。
一些市政项目也离不开她。洪山广场2000年竣工时,该市从乡间移栽了数棵成年的雪松和桂花树。2年多时间,这些树都长得半死不活。
去年,武慧贞看后果断开出“药方”:树下不能种草。雪松、桂花树不耐潮,草坪天天浇水伤及了树木。
现在一棵棵树木变绿了,武慧贞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