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潘石屹背后的女人张欣 一颗闪亮的“亚洲之星”

admin 2004-07-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作为剑桥毕业生、华尔街的银行家、SOHO中国联席总裁、潘石屹的妻子,多重身份的张欣并没有我想像中一般“成功女性”的那种“嚣张”。  [B]艺术价值通过商业化实现[/B]
  作为剑桥毕业生、华尔街的银行家、SOHO中国联席总裁、潘石屹的妻子,多重身份的张欣并没有我想像中一般“成功女性”的那种“嚣张”。   [B]艺术价值通过商业化实现[/B]   在张欣看来,其实所有的经营后面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建筑艺术商业是一定要结合的,任何这些东西不结合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的堵塞”。   她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一个画家,如果他的东西不是商业产品的话,别人就不可能到他家里来看他的画儿,而让画变成一个商业产品,放在画廊里,所有的人都可以观赏,通过商业渠道交流,才真正达到了跟社会交流,体现价值的最终目。   在实践中,她首次把民居建筑当作艺术品来经营,现代城之后,北京街头的房子开始大胆地使用颜色,环路边上,随处可见一栋栋桔红、明黄、翠绿的民居,虽然是以旧刷新,奥委会的官员也多少能感受到一些北京城的亮丽。在社区环境布置和室内装修方面,她不仅引进了以艾卫卫为代表的一批当代艺术家,还设奖金向全国各地美术院校的学生征集SOHO现代城空中庭院的艺术设计。   [B]创造性是一种状态[/B]   张欣说,她给建筑师一个支点的同时,还会告诉他社会的前瞻性,“比如我们率先提出的‘SOHO’概念,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意思。人们现在的生活工作需要一个又是家又是办公室的地方,就要求灵活性,建筑应该实现多种可能。你的建筑师可能来自世界各地,他怎么可能了解中国的社会?他对中国社会的关注程度怎么可能和你相比,你是投资者,你最关心盈亏。所以我说,发展商给建筑艺术提供土壤”。   张欣说:“我们1996、1997年做精装修的时候,全国都在做毛坯房,很多人写文章批判我们说,做精装修就是不让客户来自我发挥。我才不相信人人都想跑建材市场呢,因为你盖的房子糟糕,人家才把你的装修砸了。但精装修这个点特别关键,什么是你应该提供的必需的东西,什么是你不应该参与和干涉的东西,地板、墙面等特别中性化的东西,你必须要做好。在SOHO的样板间里,我们摆了4种不同风格的家具,中式的、乡村风格的、现代的、欧式的,我就是要告诉用户,我们提供给你的精装修是个完全可以施展你个性的东西。”   张欣认为,每个时代的特点都不一样,而“现在的北京从每天骑自行车到天坛打太极拳的老头、老太太,到穿着鲜亮的CBD白领,这个城市的丰富性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人身在其中没有理由不创造出独特的东西”,“其实这种创造性就是人的一种状态”。   张欣考虑问题与众不同,她善于逆向思维。例如她专门请一些从来没有做过雕塑的知名画家来做雕塑,这对名画家当然是一种挑战,于是就逼出了一批非常有特色的精品,连艺术家本人开始都没想到他做出来的东西效果是那样好,而且成为每一个人的奇特经历……艺术的、人文的、功能的都被充分考虑到了,于是不仅房子卖得好,还形成了一种样板效应。一时间,全国范围内各大小开发商、建筑师、各规划设计单位、建筑学系的师生,来现代城参观的络绎不绝。在民用建筑中,如此操作,至今也还只有现代城这个第一,没有第二。   [B]解读社会需求的密码[/B]   谈起SOHO这个概念从何而来,张欣特别兴奋。   张欣说:“当时就是我们在考虑SOHO时候,实际上是我们在1997至1998年推精装修的公寓,当时现代城搞得非常成功,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在想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记得1999至2000年那时候就是IT狂热,.COM人们都疯狂,我就记着我们很多年以前在华尔街工作的同事,在华尔街都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IT一热,西服脱下,然后开始穿休闲装,然后几个人搬到小公司办一个.COM,这儿那儿办一个网,都到仓库里面办,那多酷啊,当时就是处在这么一片热潮当中。”   张欣还记得2000年到哈佛大学去演讲,说叫她去讲房地产,结果准备了东西去后一看,自己那屋一共不到20个人来听演讲,而旁边那屋讲.COM,有2000多人挤得水泄不通,“我就跟他们说,咱们就别费这劲了,咱们这么大老远来了,我也到隔壁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我听了感到人家这儿确实有吸引力,特别受冲击。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所谓传统经济都不行了,马上就要倒闭了,我们就探讨人们现在开始是不是就不住房子了,不吃饭了,不穿衣服了,不开车了呢?如果不是,人们还对这些东西有需求,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还得盖房子,所以我们当时就想可能会有很多人在家里办公,居家办公,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房子做得中性一点?事实证明我们当时想的这种SOHO的居家办公根本没有发生,人们还是到办公室去上班。但是中国很多中小企业非常有活力,就是这些人,他们可能自己办一个企业,大的100多人,小的二三十人,甚至可能三四个人都有,他们感觉如鱼得水,24小时办公,又住又办公,我觉得他们喜欢这种氛围。”张说。   张欣笑称这个就叫作“解读了社会需求的密码”。“一般是潘石屹有个感觉,比较模糊,我把这个感觉变成一个观念,然后再把我的观念和建筑师沟通,变成很物质的实体。具体一点说,所有与国外的关系,商业决定以外的事情,像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等都由我做;谈判、销售、政府关系和所有与钱有关的事情都是他做。潘石屹打过比喻,就像以前耍猴卖艺的,他是先出来敲锣的,然后我出来耍猴,而再出来拿帽子收钱的又是他。”张欣说。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