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章新胜纵谈遗产危机:救援人类遗产迫在眉睫

admin 2004-07-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7511152101.jpg[/img]王志(左)与章新胜(右)[img]/upload/news/2004751121710.jpg[/img][im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7511152101.jpg[/img]王志(左)与章新胜(右) [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751121710.jpg[/img] [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7511232936.jpg[/img] 章新胜 [/center]   导视:   这是世界遗产的空前盛会   会议的主席首次由中国人担任   28项议程,49项申请,35个濒危项目的讨论   他将如何协调缔约国之间的关系   他将如何看待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   这次会议又将给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面对面》记者王志专访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章新胜   关注人类共同的遗产   新闻频道本周六20:10分播出,敬请关注      人物:   章新胜 1948年出生 江苏人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研究生毕业 现任中国教育部副部长 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   精彩对白:   记者:举办这样一次会议,它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章新胜:我们要提升到遗产的高度,而不是文物的保护。   记者:那我想知道是现场来决定呢,还是事先已经决定了,现场只是一个表演?   章新胜:每个项目都要当场最后作出裁决,要敲锤子的。   记者:锤子在您手里?   章新胜:是是,谁当主席就在谁手里了。   记者:你会感到压力吗?   章新胜:第一次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是有压力的,   记者:您个人就是一年多来担任这个主席的感触是什么?   章新胜:我觉得,首先是一个危机感。   正文:   解说:2004年6月28日,联合国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中国的苏州召开。来自于世界100多个国家的700多位,政府间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也是我国首次承办世界遗产方面的国际会议。而担任本届会议主席的,是我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同期)   记者:为什么会选你来当这届的主席呢?   章新胜:按照我们国务院的分工啊,我们的文化遗产,由文化部和文物局来牵头。自然遗产由建设部来牵头,来分管。在对外申报上,由设在建设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来负责这件事。所以说,这次遗产的工作对外方面主要还是教育部来进行。那么我是正好分管联合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的工作的,所以我就凑合着当了。   记者:我想知道您个人就是一年多来担任这个主席的感触是什么?您对这项工作有什么样的体验?   章新胜:我觉得,首先是一个危机感。因为遗产的问题,就像刚才我们俩谈到的,确确实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他的身份、文化,这种身份的张显,也是可持续发展,但是遗产问题又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谈到环境问题,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所以作为大会主席来说,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把这届大会,把这一年的工作做好,使得遗产公约的精神能够进一步得到贯彻和实施。   比如说去年年底,伊朗的一座著名的2000多年的古城,由于地震,一下就毁于一旦。那么这次会议,我们今天开了主席团会,将建议提交委员会来讨论,作为紧急遗产来申报,要国际救援。   记者:这种情况以前没有出现过?   章新胜:这种情况在亚洲是第一次,在其他州有过。那么,再比如说像刚果,一些非常重要的自然遗产,像大猩猩,这些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它遇到了很多天然和人为的危险。那么这次会议上也将讨论,如何来申请国际救援。再比如说巴以冲突问题,涉及到耶路撒冷遗产的保护,以及巴基斯坦的遗产的保护问题,这将是遗产委员会28届会议以来,30年来第一次,要讨论和审议关于巴基斯坦和耶路撒冷遗产的保护问题的报告,预计会讨论的比较激烈。所以我觉得,首先是一个危机感,除了危机感我觉得,第二点我觉得是一个光荣。因为我前面说了,在中国的召开,本身是对中国的一个肯定。同时,也是世界看好中国,不光是遗产,我觉得还有不少人把家人都带来。觉得二十一世纪中国是世界未来的希望,所以他们都愿意来中国看一看,来认识中国、来了解中国,来加强和中国的交流和合作。   解说:   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建立的一个政府间委员会,由21个委员国组成,目前已有178个缔约国,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最有影响力的政府间委员会。而世界遗产大会是该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轮流由委员国之一在其领土上举办。今年是该委员会的第28次年会。   记者:首先我想知道中国为什么要承办这样的一次会议?   章新胜:我觉得遗产的问题,其实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张显一个民族、一个文化,它在世界上的身份,对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影响,通过这种历史的记忆,表现出一个国家它在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后是一个大国,那么也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政府,我们的遗产在世界遗产的名录中已经后来居上,共有29个,21个文化遗产,4个自然遗产,还有4个双遗产,文化和自然。   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这个遗产问题的威胁,不论是来自于自然的原因,还是来自于人为的原因,这个都是一种共同的威胁,所以说遗产的保护问题,我们需要站在全球的高度来看。需要国际和作,需要相互交流经验,需要建立伙伴关系。   记者:那举办这样的会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当然是好处多多,但是也有人说是劳民伤财。   章新胜:我们中国只是为会议的召开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所以事实上我们高度重视,但是投入的人力、物力,相对来说要比较而言还是相当小的。   记者:那我想知道,举办这样一次会议,对中国保护世界遗产、保护自身的这种遗产来说,它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2]   章新胜:作用和意义不仅是当前的,而且是深远的。首先,我想,我们首先能够统一一个看法,就是我们要提升到遗产的高度,而不是文物的保护。   我们不是仅仅谈风景园林,而是谈自然遗产。所以我想对我们对遗产的认识,促进对遗产的进一步完善它的法制建设,是有好处的。   那么通过这样一个很大的影响到全国的一个举动,//能对遗产的问题能够更加地重视,能够动员社会力量大家来关心和爱护,能够进一步增加投入。   解说:苏州,本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城市,是我国著名的江南名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城内至今保存着古典园林60多处,而其中的拙政园、留园等9座著名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1989年到1997年,章新胜担任苏州市市长8年时间,在这期间,正是他亲自领导了苏州园林“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   记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位置在国人的心中知名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现在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有29处,为什么要选苏州而开这次会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章新胜:首先,要有国际机场的条件,你知道,中国真正是成为国际空港,实际上就是北京、上海和广州,有些城市也不错,也有遗产,也很好,但是离国际机场确实比较远,苏州你可以看到,很近。第二,要有世界遗产。第三,在这个文化遗产,以及在自然遗产,天人合一了,在这方面确实也作出了不少成就。第四,要开这样一个国际会议,地方的经济发展还要比较好。那么苏州这些条件呢都符合,所以说苏州被选中。   记者:有没有您个人的因素,您在苏州也当过市长,有没有您个人的苏州情结的影响?   章新胜:这个就我本人来说,在其他城市开和在苏州开,那么我都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在苏州开来说,//我也是感到非常高兴的事情。因为这件事其实苏州能作成这样,中国有句老话,叫水涨船高。党和政府能做事,还是全体老百姓的支持,而不是哪个人把哪个城市做到怎样。   解说: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共有49个世界遗产项目进行讨论。根据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世界遗产委员会设有三个专家咨询机构,分别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保护联盟,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中心。各国提交的遗产项目首先要经过专家评估后,才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进行表决。   记者:那您作为主席来说呢,您的作用是什么?您能够最后操纵这个结果吗?   章新胜:操纵本身就违反公约和违反议事规则的,当然主席根据公约,以及根据程序规则,我们所说的议事规则,也授予了很多必要的权利,   比如说主席的规则,就是要负责主持这次会议。负责引导这次会议,按公约的精神和委员会的决议,来实现这次会议的目标。主席还可以有权让哪一位先发言,主席还要掌握会场,比如说在审议一个目标的时候,当事国只可以做解答,不可以宣传你这个遗产怎么好、怎么重要。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是掌握时间。既要让意见充分地发表,但是还要掌握好时间。   这次有49项遗产要讨论,有39项濒危遗产要讨论,如果一项讨论半个小时,这是比较理想的,那就要三天多时间。而这些每个项目都要当场最后作出裁决,要敲锤子的。所以往往讨论到这时候,一般…。   记者:锤子在您手里?   章新胜:是是,谁当主席就在谁手里了。那么像去年的讨论的时候,涉及一些遗产,不仅文化部长或者建设部长来,外交部长专门飞过来作证,当这个遗产通过了他才离开,就是可见这个遗产的重要性。   记者:那我想知道是现场来决定呢,还是事先已经决定了,现场只是一个表演?   章新胜:首先现场不是表演,是最后的决策,因为权利在委员会。   记者:你会感到压力吗?   章新胜:当然了,第一次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是有压力的,但是我想,凡事叫有备无患嘛,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今天早上主席团会议大家看上去都比较满意。   解说:中国此次申报的世界遗产,是位于辽宁、吉林境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这是一个公元前37年建立,在中央政府管辖下的重要地方少数民族政权。至今,这里的遗址群仍然规模宏大,保存完整。   记者:再要审批的49个项目中,有我们中国申报的项目,我们又是东道主,您又是主席,有没有主场之利?   章新胜:根据议事规则,凡是审定任何一个项目,主席是这个项目所在国的一个国民的话,那么要回避。所以说,审议到中国项目的时候,将会按照议事规则规定的,因为中国是C了,从中国按照英文字母ABCD的顺序,往下数,是哪一个主席团的副主席国家,就由他来担任主席。   记者:这49项都通过的可能性有多大?   章新胜:当然也有百分之十几左右被否定掉,由委员会最后的裁决,以后对全世界公布。   记者:介意透露一下我们申报项目的…?   章新胜:这次按照程序和惯例,世界遗产委员会派了专门的专家来考察过了,他们考察过以后,非常地赞叹。他说像这样一个遗产地,现在能够保护和修复得这样好,(说明)这个国家还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说二三十年前还做不到。   解说:除了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之外,我国还有一个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清单。目前,已经有100多个项目登记在案,将在以后的世界遗产大会中争取进入世界遗产保护目录。   记者:现在申报遗产很热的,那么可能想申报的,已经申报的,大家都很想知道,我们会把哪一项摆在第一,这个标准是什么?   章新胜:这个我们建设部和文物局都有他们严格的标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然后决定哪些可以摆在前面。当然最重要还是按照它是不是符合叫人类普遍的杰出的价值,以及它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记者: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完整性和真实性呢?   章新胜:首先是真实性问题,比如说文化遗产,牵扯到设计的真实性、材料的真实性、工艺的真实性,以及周边环境和景观的真实性。那么真实性又包括,首先是少干预的政策,其次即便有些修复,应该是可读的,又是可逆的。就可以看出来这是经过修复的,是可读的。如果今后有更好的设计、更好的工艺、更好的材料的话,它还是可以逆的。那么真实性当然也包括它的周围的景观的真实性,比如说哈尼族的梯田,很多遗产专家,包括很多世界的旅游者看了都是赞叹不已,哈尼族和彝族人,山顶上是森林,实际上是他的天然的蓄水库,中间进行开垦。山下面是哈尼族和彝族非常和谐的共存。[8]   这是人们一种用地的方式,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确定了当时特定的生产力的方式,那么也就决定了生活的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衣食住行、氏族关系啊,包括民俗民风,涉及到一系列文化和当时社会的发展。   这方面我们中国可以说,值得骄傲的,将来可以申报的还有更多的东西。   比如说青藏高原,正是全球发展战略中,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干旱、荒漠、草原,它的生物多样性太丰富了。比如说中国很多线形的遗产,那么现在正是世界的新趋势,像丝绸之路,这是整个欧亚文明,也是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一段历史,沟通欧亚文明的交流始发于中国。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涉及到大运河。一千多年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运河这么样的壮观,它实际上既是一个,过去古代的沟通南北,从杭州、苏州,一直到北京的,古代的水上高速公路。更重要的是南粮北调、北煤南运。它是一个大的交通动脉,又是文化的沟通。那么将来这个大运河,不光还有运输的意义,那么还有众多的生态和环境的意义。那么又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的休闲走廊。   记者: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提出来修旧如旧,也有人认为修了它就不真了,这个与世界遗产的保护标准来说,是相冲突呢,还是一致?   章新胜:修旧如旧是梁思成先生,清华大学的教授最早提出来的。但是他这句话,实际上它是三句话,“叫修旧如旧,带病延年,红花还要绿叶来托”,我觉得这三句话是完整的。   就是,你看我们现在修复的一些古迹的话,包括你刚才提过的高句丽,它如果是断壁残垣,就保持着断壁残垣,你看罗马的,老罗马、新罗马、古罗马那部分,所以我理解他讲的带病延年就是,不要把它搞得全部的完整了,保持它那种历史的沿革的一个真实的记忆了。但是他又提到了周围景观重要性,就是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来托,绿叶我想就是周围的景观来相一致,所以真实性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已经是越来越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还有一个完整性的问题。那么完整性当然就是,特别是自然遗产,要保持它按照生态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与生物圈这样的关系。   记者:我们看到有些地方长城被拆掉了、古迹被拆掉了,他们收集原来的建材,他们按照原来的图样,到另外一个地方再把它建起来,这样的做法你们会提倡吗?   章新胜:这种办法叫移建,但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作为移建的,但是教科文组织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前也赞扬过,就是当时卢克索,埃及阿斯旺水坝,牵扯到一个神庙,无最后把神庙分成几千分,巨大的工程,然后把它移建到另外一地了,这当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不能做的,如果牵涉到一个巨大的工程,他对一个国家国计民生,以及今后综合国力的发展,有战略意义的话,那么涉及到各笔的遗产,只要可以把这些遗产再进行移建也不是不可以的。   遗产的保护问题,以及和遗产的适度利用和永续利用,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且遗产本身也应该勇于利用,它本身就是一个教育人民、启迪人民,又是科研。同时这样又造成良性循环,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又可以返回来,再用遗产搞科研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说我认为这几个关系还是辩证的关系,就是遗产的保护和它的利用的关系。   记者:还有浮在桌面下的一个问题,是申报的费用的问题,而且现在有逐年增高这种趋势,不知道您作为主席来说有没有看到这一点?   章新胜:我想这也是中央想纠正的,也是我们各级政府努力想克服的问题。   不要在这方面加码,不要搞劳民伤财的事。况且遗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少干预啊,尽量保持它的本来面目,当然你要通到遗产地,你要修条路,是吧。牵扯到周围环境,很多基础设施的投入。   所以这个情况是复杂的,//能多花点时间,多用点脑筋、用点智慧,你像我们中国的遗产都江堰,就非常智慧嘛,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吧。它号召是“低作业深掏炭”,而不是像现在少数地方不断地高作业,去堆沙袋,它是搞的鱼尾嘴的,这种三七和四六分水的办法,科学之极。   解说:在本届遗产大会上,一项重要的议题就是对《凯恩斯决议》进行讨论。这项决议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00年澳大利亚凯恩斯会议上通过的,它决定以“一刀切”的方式来解决世界遗产“不平衡”的问题:即限制每年申报总数,已有景观入选的缔约国每年只能推荐一个提名地,而没有景观入选的国家可以推荐3个。此项决议试验期2年,今年到期。   记者:凯恩斯决定的本意就是要解决遗产分布的申报的不公正,(强调)公正性和它的平衡,但是往往遗产的分布本身就是不平衡的,这样做是不是显得有点教条,一年一国一项。   章新胜:我是觉得凯恩斯决定总体来说,一个意向还是更注重保护,//但是有不少国家都反映,其中有一条措施,就是单纯的用数量的限制的办法,是不是公约的精神?是不是能实现保护这样的目标?   那么像这样的提问我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事实上看凯恩斯决定关于一国一项的实施,到今天对于平衡性的问题,对于广泛的代表性的问题,有一些改善,但是好像并不是如人意原来所设想的那样,所以这次,所有的各方的预测,将成为这次会议的最重要的焦点,也是个难点。 [11]   记者:难在哪儿呢?   章新胜:就是说首先很难完全以发达程度来划分,比如说欧洲它申报的遗产比较多,但是意大利是世界第二大遗产国,它就是坚决反对凯恩斯决定关于一国一项这项决定,而且他的口号提的特别高,说公然践踏公约精神的,等等,我也见了他的文化部主管的部长。比如说像印度,他申报为世界遗产登陆名录的也比较多,埃及,等等,他们也反对。   所以这个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这就是一个国际组织178个缔约国,要实现任何一个重大决定的向前推动或者修正,它的工作的难度就是更大。   记者:但是您作为主席来说,您肯定是只能从这个层面来考虑问题,但是您作为一个成员来说您考虑这种规定是合理的吗?   章新胜:因为我们中国毕竟是一个泱泱大国,中国人又是第一次担任这个主席,那么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团结大多数国家,把事情推向前进。当然,我们这个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态度,该修改的还应该修改,最终目的还是应该实现公约的精神。   记者:您听到的反映是利大约弊呢,还是弊大于利,或者修改的必要有没有?有多大?   章新胜:听到的反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很难一言以概之,这也就是为什么成为焦点和热点,而且为什么要成为难点。这次当然也听到了非常强烈的不赞同,不是不赞同凯恩斯决定的全部,而是不赞同这种简单,用数量的办法来实现保护的目标。实际上是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办法、被动的办法。当然也还有相当多的非常激烈的反对要变动一国一年一项的,所以实际上多数国家还不赞同一年一国一项。   记者:那你作为大会主席来说,你担心不担心凯恩斯决定的继续实施,就是一年一项这个政策,会影响到就是国内那么多项申报人的积极性?   章新胜:国内的积极性,我觉得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本身就是反映我刚才讲的,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做基础,中国老话叫富而思文,所以确实说明我们综合国力的增加,所以中国代表团将会非常努力地和世界各国代表团来积极磋商,不负我们国家和国人的重托,尽我们重大的努力在这个方面向前推进。   解说:7月1日,正在进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获得通过,同时,沈阳故宫和盛京皇陵作为明清皇宫和皇陵的扩展项目也获得顺利通过。至此,我国已经成为拥有30项世界遗产的遗产大国。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的过度开发,致使一些世界遗产出现了大量人为破坏的迹象,甚至个别世界遗产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警告。在这次大会上,将有35个世界遗产项目被列为濒危项目进行讨论,尽管我国的部分世界遗产的保护受到了较大的威胁,但是目前还没有一项列入世界遗产濒危项目。   记者:我们看来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但是这个名单上并没有?是我们够不上呢,还是因为网开一面?   章新胜: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一个遗产所接近濒危的它的标准和条件,如果它接近了,那么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一定要提交遗产委员会讨论,能不能列入濒危名录的。   记者:就是被列入濒危名录之后,结果是什么呢?   章新胜:成为濒危名录的国家就要采取措施,怎么样比较早的能够解除濒危的名录清单,如果长期不能解决,而且情况还进一步恶化,那么就是黄牌不行,最后就是把它剔除出世界遗产名录的清单。那么剔除出世界名录的清单,目前还没有发生过一个,但是有过警告。那么这样一个国家,包括他的政府都会受到巨大的威胁,所以没有一个国家和政府希望被剔除的,因为会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因为这不仅是这个国家的,而且是世界共同的遗产。   记者:我们现在存在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是过渡开发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背后实际上申报的目的是什么?是保护还是发展?我们应该怎么样?很想听听您的看法。   章新胜:这个问题是我们中央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首先有一个了解和意识的提高的问题,就对遗产的意义和作用,是不是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   我们教育部都非常重视这件事,同时外交部、建设部、文化部、文物局,他们也非常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   我们现在有几个大学都开了学科了,清华、北大、西北大学、上海同济、东南大学,都开了有遗产的,设立了学科,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第二个问题呢,我觉得也有一个能力建设的问题,这不是我在商言商,搞教育。我觉得能力建立非常重要,在职干部的培训,特别是在遗产地,往往是在一个县、一个乡镇,和一个地区,当地直接管理的,每天365天他们在管理者,他们的培训也非常重要。   记者:往往申报是政府行为,政府在做,但是申报完了以后,现在归属全在很多地方并不清晰,有的是由文物部门管理,有的是由当地政府管理,有的甚至是由私营的公司在管理,那么在这个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对策?   章新胜:体制方面还需要某些方面能够进一步的理顺,因为往往它有跨地区、跨部门、跨行政管辖、跨流域,一个大的遗产文化。还有这个体制,是不是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它的激励机制也是总书记所强调的,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什么是政绩?所以它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我觉得这个体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制,能够与时俱进的适应变化的体制。我讲没有任何一个体制是绝对好,或者是绝对差的,就看这个体制能不能应变,富有不富有弹性,[17]   记者:大家还非常关心有一个问题,就是当申报成功之后,榜上有名之后,它的归属权、它的管理和监督,有没有列入这次会议的议程?   章新胜: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国家对有关主管部门也有这样的不断的要求,少数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利用、轻管理。所以这个其实不仅与公约的精神相违背,其实就是与当地人们的利益,特别是长远的利益也是相违背的。因为只有保护好,你才能长远的、永续的利用,也是对我们子孙万代、也是对全人类负责,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遗产,它在一个地区不仅在这个地区,又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当然申报成功,喜悦的心情我们完全理解了,比如说陕西平遥古城、云南漓江这些遗产,过去是不知名的小镇,一夜之间就世界知名,所以当然是非常高兴。对于他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对这个地区的进步,特别西部地区的进步开发,和外部的沟通,包括中部、东部,更是和国外的沟通,那都是远远高于仅是旅游者这方面所带来的作用的。   包括像甘肃的敦煌莫高窟,都受到联合国组织的高度张扬。黄山,它的经验值得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借鉴。你像西藏布达拉宫的申报,当时是来了两位专家,这两位专家一位是印度的前国务部长,一位是印度尼西亚的前国务部长。   最后他们临走的时候他们说,我们讲实话,来之前我们是疑虑众多、忧心忡忡,看了以后你们对布达拉宫,对西藏的传统文化保护的是那么好。   像安徽的西递村,那些老人们本身就很爱自己的家乡,那又是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地方,皖南歙县那一代,当他们看到申报成功以后,自动积攒钱成立基金,来保护这些遗产。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本身还有很多很好的例子。   解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从6月28日开幕到7月7日闭幕,历时10天。成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历史上,时间最长,与会人员最多,议程和讨论项目最多的一次会议。(同期)   记者:那这次会议的会期的长度可能也是创记录的,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这个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和局面,也是空前的?   章新胜:应该首先说这个组织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社会的影响是空前的,否则他就不会有28项议程,以前只有40项来提交讨论,再有以前只有30项,所以这次已经到49项,濒危名录有35项要讨论。所以我觉得首先是它一个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趋势,而且今后也很难再短了,因为收到遗产申报的项目就很多。   记者:所以您能担任这次大会的主席我们都很高兴,由衷地高兴,而且自豪。   章新胜:所以我在主持会议的时候要讲,我们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共识,这种精神。即便不能取得那么多的共识,也要按照我们中国外交上所提倡的求大同、存小异,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能把事情推向前进。   我想有依靠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和与会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的与会出席者,我想这个还是可以,使我们这次会议能够实现,是令人难忘的,载入史册的,而且开成历届最成功的会议之一。   记者:那作为大会主席来说您对于本届会议的祝愿是什么?   章新胜:就是我们的口号“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共同发展”。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