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新周刊:梁从诫 破坏生态就是我们的敌人

admin 2004-06-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2004年2月,僵持数月的“怒江 水坝建设项目”终于得到了来自高层的指示,但是,当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暂缓怒江水坝项目”的消息传来时,“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并没有像多数关
  2004年2月,僵持数月的“怒江 水坝建设项目”终于得到了来自高层的指示,但是,当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暂缓怒江水坝项目”的消息传来时,“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并没有像多数关心怒江、生态保护的人那样痛快地松了口气。在他看来,怒江大坝被暂时搁置,是因为温家宝总理的批示,但这并不是最后的决定,各方力量仍在博弈。梁从诫很怀疑怒江大坝最后还是要上马。“因为我们这个政府对于来自民间的声音能听到的不多。没有一个制度化的渠道来反映,赶上了,哪位高层领导人关注这个事情,作一个批示,但是如果这个领导没有听到这个声音又能如何?”梁从诫看重的是,“民间的声音什么时候才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传到上级。”   多年来,阻止怒江建坝几乎成了许多民间环保组织的使命。在推动中央重新考虑开发怒江水电的各方力量中,北京汪永晨的“绿家园”和于晓刚的“云南大众流域” 两个民间环保组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源自青藏高原,沿云南西部奔驰而下,纵贯东南亚的怒江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两条没有水坝的大江之一。华电集团计划在此修建水电站,这意味着怒江现在的自然风貌将彻底改变。“为子孙保留一条生态江”是当时环保人士提出的口号,何况怒江、金沙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观已经在去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自然遗产。尽管这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第一次在与一个大坝的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也有人认为:“这在中国环保史上,中国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史上,都是第一次,都值得浓墨重彩地写一笔。”但梁从诫对此有所保留,他说:“怒江这个事情我不认为有多么大的意义。”“1995年‘自然之友’发起保护滇金丝猴,以及现在国内环保组织联合起来反对怒江大坝能够有所成绩都只是偶然事件。”   梁从诫在评价怒江十三级水坝项目因中央领导人的批示而暂时搁置时仍然心怀疑虑,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他看重的不是一两次环保行为的胜利与失败,而是致力于整个过程中一种“制度化渠道”的建立。“制度化渠道”的一种形式是听证制度,梁从诫认为在规划关系到生态环保的重大项目时必须举行有当事各方都参加的听证会,保证各方都有充分的知情权,目前很多当地人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实际情况,容易被开发方短期的利益所欺骗。——事实上,这种制度目前并不存在,环保人士向上级表达自己反对声音的方式便只有通过“上书”。“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我上书可能还有人关注,要是别人呢?全国政协委员并不是终身制的,如果我不当了,渠道就没有了。那个时候写信会不会有人去看,我就不知道了。所以我们国家如果没有一个真正健全的民主制度的话,NGO所能发挥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   “NGO本质上是一个比较健全的民主制社会的产物。因此,NGO在中国还是一个外来物,在政府的观念中,把NGO的声音作为来自民间的声音来听取,还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国外是民选制度,NGO的影响大了之后就会影响某一位官员和政党,NGO很可能使你不能当政,但是在我们国家这都不可能。政府没有听取来自民间声音的习惯,也没有这样的选民制度。所以不会对执政者构成什么压力,他偶尔体察民情,老百姓包括NGO在内就感恩戴德了,就觉得这是个大胜利。要是不听呢,你又怎么办?”   “如何才能使环保团体更有力量?”在“自然之友”网站的论坛里,有会员在热烈地讨论着这个问题。“绿色和平组织在西方的作法在中国这样的政治环境中肯定是行不通的,你上街游行你在污染企业的门口手拉手不让汽车出入试试?可能吗?‘自然之友’并不是一个以抗争为主要方向的团体。”梁从诫说。   尽管如此,在“自然之友”10年的历史中,抗争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1995年,数量极其稀少的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告急,云南德钦县为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1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在保护滇金丝猴的行动中,梁从诫直接向中央有关领导写信呼吁,获得了一位副总理的正式批示,继而另一位领导也作了批示。有了两位中央领导人的明确批示,云南德钦县对天然原始森林的砍伐才算告一段落。然而在1998年,环保人士们又发现德钦县砍伐天然林的行为并没有真正地终止。最终这件事是通过《焦点访谈》等媒体强有力的曝光才迫使当地政府部门切实禁止了砍伐破坏。滇金丝猴最后的栖息地也才终于得以保存。   “‘自然之友’最重要的方向是开展环境教育,教育更多的人反对那些破坏生态的行为。”在梁从诫看来,做环保事业,“只有当地的人,基层的老百姓,认识到保护他们的家园对自己以及子孙后代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才会积极行动起来,没有当地的老百姓自己站出来环保,光靠几个人先知先觉,是没有用的。” 一个人有环保意识和没有环保意识大不相同,梁从诫常常举自己在“五七干校”打麻雀的例子为证。那时没有环保意识的他,觉得打麻雀并没有什么不妥。而“凡是做过‘自然之友’会员的人,我相信,他可以很长时间不和我们联系,但他的环保理念是不会消失的。”   做环保事业,梁从诫从未觉得孤单。最初“自然之友”成立时只有4个成员,现在会员则有几千个。“自然之友”成立时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而现在此类型的NGO组织全国也已近千个。今年是“自然之友”成立10周年,“自然之友”并没有举行纪念活动。梁从诫说“我们觉得10年来我们对于中国环境保护所作出的贡献实在是很有限,不值得举办什么纪念活动,如果将来,比如20周年的时候,我们有比较大的贡献了,我们再来庆祝。”梁从诫所说的“较大贡献”是指促进中国环保立法。现在“自然之友”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环保立法的工作,但仅仅是依靠梁从诫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民间环保团体要进入一个环保立法决策过程的程序化的参与。能做多少,我们还不敢说,但在可以预见到的一个时期内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除此之外,“自然之友”近期的目标是要开拓一个对“保护地保护状况民间评价”的项目。“民间的评价标准和开发商的、官方的评价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就是要提出自己的评价标准,这其中至少要有一个不同的声音。”   采访结束时,梁从诫找出地图册,指着挂在墙上的全国自然生态植被分布示意图说:“中国凡是人多的地方绿色就少,天然绿色林带已经非常边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难道不应该做些事情吗?”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