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人类要解读什么
admin
2004-05-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特邀嘉宾:[center][img]/upload/news/200451191846274.jpg[/img]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计划专家组成员赵逊[img]/upload/
特邀嘉宾: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51191846274.jpg[/img]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计划专家组成员赵逊
[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51191854927.jpg[/img]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
[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5119193246.jpg[/img]国家地质遗迹保护评审委员会委员李凤麟[/center]
[B]缘起 [/B]
前不久,我国首批8个世界地质公园公布,引起了人们对地质的极大兴趣。不少人询问这些景区为何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它除了绚丽的风光外还揭示了地球的什么奥秘?
我们知道,地球作为太阳系中一颗原始行星,经历了46亿年的演化历史,与此相比,有记录的人类历史不过几千年,对人类来说,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遗留物无疑成为“史前遗迹”。近百年来,对地球演化,人类从气候学、生物学、地磁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种构想与假说。地球的历史状况是什么样?地质遗迹给我们提供了“回访”地球历史的捷径,那么什么是地质遗迹?经过数千万年乃至几十亿年演化的“地质遗迹”,今天受到怎样的关注?人们在欣赏地质遗迹的同时,更需要从中解读什么?今天,我们邀请三位专家就此进行探讨。
[B]地质遗迹讲述了什么 [/B]
记者: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经历了46亿年的地质演化,这种演化有人称之为“神秘中的神秘”,那么地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地质变动?这种变动对地球现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赵逊:地球有着46亿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其演化过程可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最大的地质年代是宙,整个地球的演化分为三大阶段: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太古宙约为36亿年前—28亿年前,是生命起源时期;元古宙约为25亿年前—6.8亿年前,是原始真核生物演化的时期;显生宙约为5.4亿年前—260万年前,是生物显著出现的时期。对地球演化的成因,先后有“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等假说,但不管什么学说都包含关键的一点:地球变动是由“地质作用”引起。这种地质作用包括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两大类。内部地质作用主要由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火山作用、构造运动等。表层地质作用主要按照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过程进行,一般表现为海洋、湖泊、沉积岩石等。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壮观地貌,也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地质遗迹。
姜建军:对地质遗迹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自然景色的一面,对于其科学价值与演化历史缺乏必要的了解。实际上,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演化历史中,形成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我们通常所见的地质遗迹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1,有重要观赏和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2,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3,有重要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其遗产地。4,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5,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以及典型地质灾害遗迹等。地质遗迹重在它具有科学意义,如何把它的科学内容向社会普及开来,把它的科学内容化作重要的旅游资源?建立地质公园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李凤麟:我们看到的地质遗迹,表面上看来是已经定型了的“静物”,其实他们经历了多个地质时期,直到现在仍然在“变动”着,而非“静止”的。地球演化成现在的地貌特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比如广东的丹霞山是从中生代后期到新生代初期将近数百万年才形成的,河南嵩山的地质变动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演化,从太古代、元古代一直到新生代四个地质变动时期,直至现在这里的地质构造仍在变动中。或许有人认为珠穆朗玛峰几年增高一个厘米算不了什么,其实这已经是非常剧烈的地质运动,因为地质演化是个比较长的时期,设想一下如果这个速度是从40亿年前开始,那么现在珠穆朗玛峰高度应该是3000多万米。地质遗迹不存在“一蹴而就”的现象,从地质演化的时空观来讲,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动过程,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B]世界为何聚焦“地质遗迹” [/B]
记者:地质遗迹目前在世界各地呈现什么景观,各国关注度如何?作为“史前遗迹”,人类应如何认识和保护?
赵逊:人类对地质遗迹的保护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就近代对地质进行研究、保护地球遗迹而言,分为三个阶段:一,世界上各个国家分散建立国家公园,美国1872年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并逐渐制定了利于保护的法律法规,之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起1500多个国家地质公园,但是这一保护工作零散不系统,其中的科学内涵也没能充分展示。二,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一些组织开始致力于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与合理开发利用彼此脱节,没有成为各国参与和人民支持的影响广泛的行动。三,近些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以弥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地质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建议推动地质公园项目,把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和扩大当地居民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姜建军: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相比,地质遗迹属于“史前遗迹”,它反映了地质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属不可再生资源,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国际上地质遗迹保护的通行做法大多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目标是每年设立20个地质公园,总数达到500个左右。今年首次评选出28处世界地质公园,中国8处榜上有名。
李凤麟:人类对地质遗迹的重视仅仅是个开始。目前许多人对地质遗迹和历史文物没有区分开来,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其实地质遗迹和历史文物有很大的区别,地质遗迹属于地学范畴,是指“人类历史以前”由于地质作用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迹和地质活动遗迹。它们是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是自然遗产。而文物研究的时间跨度是指“人类历史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物。在科学研究范畴上,地学属于自然科学,而文物考古属于社会科学。考古学让我们了解人类自身的发展与变迁,而对地质的研究属于“文明前”的研究,是一种“史前”研究,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51192017107.jpg[/img]图为丹霞地貌[/center]
[B]地质公园不仅仅是魅力 [/B]
记者:我国地质遗迹在世界上是否具有代表性?建立地质公园是不是重在突出其自然魅力的一面?
姜建军:我国处在世界上几大板块之间,是地质构造活动频繁的地带,加上地域辽阔,多样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种类丰富的地质遗迹,包括各种岩石、丹霞、奇峰等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和古生物化石等,可以说我国具有各种典型的地质现象。正由于此,今年我国8个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在中国建立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以及6月27日—29日在中国召开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这都很好地说明了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说明了中国在地学研究上有独到之处。
赵逊:无论是国家地质公园,还是世界地质公园,科学规划和建设是基础。我国处在地质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从20世纪90年代云南澄江的“生物大爆炸”到最近辽西的古生物化石群,以及我国独特的丹霞地貌,丰富的地质遗迹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目前,我国从东部沿海到新疆的阿尔泰山,从北部的五大连池一直到海南岛,已经有85个地质遗迹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李凤麟:我国不仅有世界地质公园,还有国家、省、市级的地质公园,我们应该利用好地质遗迹这个载体,发展地学旅游,并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比如江西庐山,2003年旅游收入就达1.3亿元,“科学庐山”的观念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地质公园为我国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对广大青少年来说,地质公园是普及地质科学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课堂。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是很枯燥的,通过地质公园这个立体空间,通过原始状态下的标本,通过“艺术化”了的形象,给人们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地质公园可以给人们带来人生关怀和地学知识,比如过去游嵩山,人们感受到了浓郁的少林文化气息,而今会使人们感受到嵩山是一部地质发展史书。
[B]链接 [/B]
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参加这次评审的地质公园包括欧洲地质公园17处、德国地质公园3处和中国地质公园8处。根据评审程序,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组对所申报的28处地质公园进行了认真严格的评审,最终投票表决通过了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单。其中,中国的安徽黄山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地质公园、湖南张家界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地质公园和河南嵩山地质公园等8家地质公园被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