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杨金海:丢掉精神支柱的城镇化会留千古遗憾

admin 2014-04-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围绕着这个话题,凤凰城市邀请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话。杨先生认为,城镇化建设是推进精神支柱建设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错过很可能会造成千古遗憾。因而,要尽快增强人们这方面的理论自觉,通过自上而下的精神支柱载体建设,加强城市的精神涵养,构建起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杨金海
杨金海,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研究员,哲学博士,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秘书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精彩观点:

  〈〈〈 政府要把精神支柱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规划当中。现在正在推行的城镇化建设当中严重忽略了这块。《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里面讲到要加强专家的综合研究,我认为,除了请搞建筑的、搞生态的专家等,还应当请搞人文社会科学的人参加,甚至也要请研究宗教的专家参加进来。这样城市建设才会有人性化。

  〈〈〈 一个城市真正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精神方面的,是大家向往的地方。这样的精神支柱所在地不一定要大,但是一定要有,比如要有一定规模的伟人馆、展览馆、博物馆,到那里大家有看不尽的东西,甚至流连忘返,看了以后都觉得很有收获,精神上有所提升。这样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有灵魂的城市。

  〈〈〈 特别要注重把精神支柱的载体建设——场馆建设纳入到整个城市发展规划当中。要把软实力做硬,硬实力做软。把看不见的东西做成看得见的东西,建设展览馆、文化馆、伟人馆等等;同时,城市建设中的建筑物、公园、马路、胡同等等要体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正发生着几千年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一个最直观的表现是,快速的城镇化带来了经济、人口、社会格局等多维度的重构,这些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然而,与当下物质极大丰富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文化价值的断裂。

  这种断裂,往往以多重维度呈现在现实层面。比如,一个崇儒尚礼、坚守仁爱精神长达数千年的古老国度近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街头讹钱老人”、“广场舞”等道德争议事件。还比如,以芙蓉姐姐、干露露为代表,以不雅行为炒作起的新闻事件却给当事人带来数量巨大的忠实拥趸。等等,不胜枚举。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中国是否已陷入道德危机中?如果是,在城镇化城乡文化深度交汇、碰撞中,中国是否需要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系统进行重构?

  围绕着这个话题,凤凰城市邀请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话。杨先生认为,城镇化建设是推进精神支柱建设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错过很可能会造成千古遗憾。因而,要尽快增强人们这方面的理论自觉,通过自上而下的精神支柱载体建设,加强城市的精神涵养,构建起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我们可以把精神支柱建设理解为对塑造时代国家精神和公民价值理念的一种探索。当然,如同价值的多元化,重塑的方式应是多元化的,甚至对于要不要将顶层设计引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判断也是多元化的。

  但无疑,这样的讨论在当下中国并非空谈,而是有着鲜明的文化指向和政治指向。

  自上而下加强精神支柱载体建设

  凤凰城市:当下,相对单一的价值观逐渐变得多元起来。在这样一个多元价值观的现实情况下,中国是否需要建设统一的精神支柱?

  杨金海:当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学术造假等乱象,说明精神文明建设还比较欠缺。这些年我们的物质文明发展很快,但精神文明发展没有跟上。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都建设得越来越美,但很少看得到精神支柱所在地。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一个地方最漂亮的标志性的建筑通常都是精神支柱所在地。

  例如西藏的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的最美的建筑之一,因为它是人们精神支柱所在地。我们的城镇化为什么会出现精神支柱建设的缺位?归根结底,是人们认识不到位,同时相关制度等方面也不到位。

  城镇化过程也是大量农民进城的过程。大量的农民进到城市以后,原来的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等等不能适应城市的生活,精神支柱建设有助于提升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例如通过理论大众化的方式、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等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凤凰城市:现在的中国是否具备一元的或者是统一的价值理念的土壤,尤其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后,各种各样的价值理念处于互相交织的环境当中?

  杨金海:
当然有。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常说要“寻求最大的公约数”,这是一种政治智慧。这也就是要寻找大家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个最高的共同的价值目标是有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任何时候人们之间都会有矛盾,都会有差别,比如在房产税的问题上,利益群体不一样,诉求也不尽相同,但只要下决心自上而下地解决,就一定能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凤凰城市:在你看来,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杨金海:
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同时坚持文化的多样性。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同时把中国传统的文化、西方传统的文化里面优秀的东西吸纳进来来,共同打造精神家园。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不矛盾的。

  指导思想一元化是讲国家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只能有一个,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文化的多样性是指每个人、每个群体等等的爱好和兴趣可以是多元的。比如,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兴趣等方面是多样化的,有的甚至很不相同,但这不妨碍人们都拥护国家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

  凤凰城市:在你看来,构建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是否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杨金海:
应该是这样。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都是一种生命体的运动,不能轻易打碎重来。我们的改革必须自上而下地进行,而不能另起炉灶,不能把西方的一些所谓先进的东西引进来取代我们原有的生命体系,如果那样只会引起天下大乱。建设共有的价值体系也是这样,需要稳定有序地向前推进。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是稳定,然后是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互相批评,相互攻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凤凰城市:总的来说,塑造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体现在哪些层面?

  杨金海:
要把精神支柱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加强精神载体建设。历史上,精神支柱载体通常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经、僧、众、庙、像、礼。

  当然,我们不能搞传统的宗教迷信,我们的“经”应当是先进的文化经典;“僧”应当是科学理论的传播者;“众”应当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现有的受众主要限于大学、党校的学生和干部,还应当把大部分的社会大众变成受众;“庙”应当是现代化的展示先进思想的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伟人馆等等,群众可以到这些地方听讲座、学文化,搞文化娱乐活动,甚至举行婚礼等,潜移默化地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像”就是领袖人物先进人物的雕像、画像、塑像等等;“礼”就是先进的礼仪规范,如行鞠躬礼、宣誓礼等。

  精神支柱建设要反映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当中

  凤凰城市:作为自上而下推进精神支柱建设的主体,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杨金海:
政府要把精神支柱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规划当中。现在正在推行的城镇化建设当中严重忽略了这块。《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里面讲到要加强专家的综合研究,我认为,除了请搞建筑的、搞生态的专家等,还应当请搞人文社会科学的人参加,甚至也要请研究宗教的专家参加进来。这样城市建设才会有人性化。

  习总书记讲得很好,城镇化建设要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大家通常理解的是要把传统文化保留下来,这个很对。但是还有更深广的内容,我想就是要把好的精神、传统,比如小时候学的伟人精神、唱的歌曲、做的游戏、养成的良好家风等等这些东西都传承下来。如何传下来?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在城市的核心位置建设相应的文化场馆。

  就历史上看,城市中心乃至乡村中心历来都是精神支柱所在地,如紫禁城的左前方是祖庙,右前方是社稷坛,古代的村庄中心一般都有祠堂等。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地区建设也大致是这样,左边是国家博物馆,右边是人民大会堂。

  但今天很多地方的市中心只有政府大楼,没有可供人民群众敬仰先贤、从事文化活动的地方。农村的建设也没有把传统上好的做法继承下来,只知道盖房子,修马路。长此以往,我们的城市和农村将变成没有灵魂的水泥森林,我们的子孙将失去精神传承的载体和能够。

  因此,各级政府要尽快采取措施,弥补城市建设的不足,建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馆、展览馆、伟人馆等。这样,就可以把伟人敬起来,把图片展出来,把故事讲起来,把队伍搞起来,既给人们讲党的理论,又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讲大家关心的住房问题、养老问题、信仰问题、精神困惑问题等等,使得这些场所起到解疑释惑、心理咨询等等的作用。还可以组织社会互助、民间自救、济困募捐、文化活动、新式婚礼等等。这样,一个城市的活力、向心力、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起来,而各种歪风邪气就会逐渐消除。

  凤凰城市: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政府应如何将规划和精神支柱建设将结合?

  杨金海:
 特别要注重把精神支柱的载体建设——场馆建设纳入到整个城市发展规划当中。要把软实力做硬,硬实力做软。把看不见的东西做成看得见的东西,建设展览馆、文化馆、伟人馆等等;同时,城市建设中的建筑物、公园、马路、胡同等等要体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还存在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问题。这些年基础设施建设不错,生态空间也考虑进去了,但是文化空间这一块严重缺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必须把文化空间放到相应的位置上。

  总之,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考虑到。在精神支柱载体建设过程中,人、财、物都要跟上,同时队伍也要建设起来。这些年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学生毕业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应该让他们到这些展览馆、文化馆从事思想文化传播事业。

  凤凰城市: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应该留出这笔专项资金?

  杨金海:
是的,在城市建设中,政府应当留出精神支柱载体建设的专项资金,也包括人员聘用方面的专项资金和运营资金。把场馆建起来以后要发挥它的作用,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例如把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等组织起来,经常在这里有组织地开展各类活动,比如宣誓活动、文化活动、宣讲活动等等。这都需要政府花费一定资金。当然,也可以借鉴传统做法,动员社会成员捐助资金,给予立碑表彰,这本身也是精神支柱载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好的教育引导功能。

  凤凰城市:从传统上来看,中国人既生活在历史中,又生活在当下,也生活在未来,这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家族,可能一年中最重要的是要去祭祖;未来当一个孩子要出生的时候,同样是非常大的事,可能包括家族继承人的选择。这也就是说,其实传统的中国人一直活在时间流里。但是,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更多的是活在当下。

  杨金海:
是的。乡愁在很大意义上包括家族的传统,随着城镇化,这些可能逐渐都没有了、碎片化了。所以,今天的城镇化需要通过研究和重建来整合乡愁。

  凤凰城市:您提到的作为精神支柱载体的建筑物,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杨金海:
是的。一个城市真正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精神方面的,是大家向往的地方。这样的精神支柱所在地不一定要大,但是一定要有,比如要有一定规模的伟人馆、展览馆、博物馆,到那里大家有看不尽的东西,甚至流连忘返,看了以后都觉得很有收获,精神上有所提升。这样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有灵魂的活的城市。

  而且,只有把精神载体建设起来之后,历史伟人才能活起来。例如,只有建成马克思文化馆,马克思才能有户口,才能够通过人们的敬仰学习等活动而变得有声有色,流芳千古,人们对他的信仰才能建立起来。也只有在这些文化馆里经常组织活动,如少先队员的宣誓仪式、音乐会等等,这个地方才能活起来了,从而这座城市才能活起来,才能富有感召力和生命力。这样,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才可以打通,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才能永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