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方振宁: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来自意大利杂志《ABITARE》的访谈

admin 2012-09-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方振宁: 原初,就是 原先 和 初始 的意思。原 字在中国文字中的意思是水源,即水流起头的地方。在此我们引用 原初 这个概念,是试图寻找记忆的起源和世界初始的思维图像。

title=


  Abitare: 我们所知道的是中国馆此次的概念是 "原初",即 "原先 (origine)" 和 "初始 (initial)" 的意思。你能向我们阐述你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吗?你认为 "原初" 的观点能否代表中国建筑的现况呢?

  方振宁: 原初,就是 "原先" 和 "初始" 的意思。"原" 字在中国文字中的意思是水源,即水流起头的地方。在此我们引用 "原初" 这个概念,是试图寻找记忆的起源和世界初始的思维图像。

  我没有挑选建筑师的项目直接展出,我对那些想把建筑项目直接拿来介绍和试图展出建筑装置的建筑师说:你能不能想想,在构思的最初阶段,那些思维的雏形是什么样的?这种提示对作品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很遗憾,我想这些作品不是 "中国建筑的现状",而是中国建筑师对基础问题的思考,而思考是建筑的 "共通基础"。

  Abitare :此次,你选择建筑师和艺术家的标准是怎样的?

  方振宁:由于是先定了主题之后再挑选参展建筑师和艺术家,要考虑的是那些在风格上接近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建筑师。主要是通过他们长期以来在建筑方面的作品来确认。可能在中国建筑的领域中,有比这些建筑师更有知名度;很遗憾,这些不是我挑选建筑师参展的标准。因为,我觉得,无论是建筑还是艺术的领域,有一点是共通的:那些发自原初的思考是一切创造的基础,它在人类认知的领域中具有普遍的价值;而那些时尚和流行的设计只是取悦人的感官,和感知无关。

  Abitare :你是如何在军械库的空间中布置这些作品的?

  方振宁:有趣的是,我是从中文中关于 "共同基础" 中的 "基础 (foundation)" 一词来理解的。众所周知,中文是象形文字,那么在中文里 "基础" 一词是由 "基" 和 "础" 两个字构成的,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基础" 是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即是属于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因此它是房屋、桥梁、码头及其它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 "基" 和 "础",埋墙基为 "基",立柱墩为 "础"。

  我就是根据字的意思开始装置作品的布局的,即我把 "基" 的部分布置在室外的绿色草坪上,取名为 "方庭",它来自一个美好的想像。"方庭三部曲" 的表现图是整个展览的最初的构思,它好像一个来自东方的正方形的庭,降落在威尼斯的处女花园中。

  而在油库的室内空间中的几件作品,摆放的形式基本上是来立柱墩为 "础",即以长柱的形式展开。所以我对 "异化" 和 "序列" 两件作品的要求是:必须具有足够的长度,即和油罐摆放的长度一样。它们各自长23米,它们穿插在暗黑的空间中有足够的张力。

  Abitare :此次双年展的主题是 "共同基础 (common ground)",你认为中国馆的主题将会怎样符合此次双年展的主题的呢?

  方振宁:在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 (David Chipperfield) 任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的这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我被推选为中国国家馆的策展人,完全是偶然。让我感到欣慰和愉快的是,他是我一直关注的建筑师,主要是他的设计和态度。由于我是艺术家,我的作品理念和奇普菲尔德是一致的,我说的 "偶然" 就是这层意思。我以为 "原初 (Originaire)" 的概念,是对奇普菲尔德提出的 "共同基础" 的概念最直接和贴切的对应。

  "基础" 一词在涉及到文化方面,它的意思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共同基础" 的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他所强调的:"我感兴趣的是建筑师从建筑艺术实践到影响力、合作活动、经历以及确定和实现我们工作的相似点过程中具有的要素。我想借本届双年展是加强我们对建筑文化的理解,突出定义建筑文化的哲学及实践的连续性。" (大卫·奇普菲尔德语) 这就是这个词里含有文化的基础的含义;而另一方面,而 "共同基础" 这一主题又明确的暗示了建筑物之间的土地和城市空间。所以,我认为它还包含了和固有文化之间的联系。因此,"共同基础" 的出发点暗指 "初始" 和 "原初构造 (primary structures)" 这个概念。

  Abitare :这一年,中国的一位建筑师,王澍,赢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这是一项重要的奖项,你认为这是一次对中国当代建筑的一次认可吗?

  方振宁:中国虽然现在是世界上建造量最大的国家,但它在当代建筑文化的创造上并不是一个大国。王澍无疑是建筑界的精英,他的思考和坚持是中国历史上的 "文人" 这一身份的继续。其实,即使是获奖了,在中国也只有很少的人能理解王澍的设计和这些作品的价值所在。王澍的获奖是有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背景,就连王澍本人对自己如此快的获奖也感到意外。所以,与其说是对 "中国当代建筑的一次认可",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的青睐,或者说,是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的一种制约。总之,我觉得应该这样看:王澍是王澍,中国是中国。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