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李建伟:景观是城市发展的底蕴

admin 2012-09-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过去我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就是周末有公园可以去逛逛、公路旁有行道树可以遮遮阳。那时候的工业污染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天空也没有这么灰暗、水也没有这么浑浊。穿行城市南北,步行也就半个小时,那时候的景观多好啊!有水、有山,当然对景观也就没有那么多矫情的要求。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园林景观仅是一座城市的点缀而已,别无其他。而在EDSA Orient总裁李建伟眼中,那些景观却是有生命的,它们维系了一座城市的活力。
    
  这也许与他的从业经历有关。李建伟曾在中南林学院任教8年,后来出国,在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景观设计的深入学习,毕业后直接供职于EDSA。
   
   EDSA是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领袖企业,创建于1960年,在他们的笔下,很多项目如亚特兰提斯度假区、阿尔康西多度假区、百事可乐总部、罗德岱堡滨海大道的园林景观,均是与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质紧紧相依,生机盎然,意境悠远。
    
  20几年的浸染,使他深刻地认识与意识到,景观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而言,是符号,是个性,是可亲近,是真实存在的生活。 
 
  记者: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忽略城市中的景观建设,都认为景观只是点缀,但在您看来却不是,为什么不是?怎么让人相信它不是?
    
  李建伟:过去我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就是周末有公园可以去逛逛、公路旁有行道树可以遮遮阳。那时候的工业污染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天空也没有这么灰暗、水也没有这么浑浊。穿行城市南北,步行也就半个小时,那时候的景观多好啊!有水、有山,当然对景观也就没有那么多矫情的要求。可看看如今的城市,到处是高楼、到处是车流、到处在盖房子。城市的发展就像鬼子进村一样,一个个端着枪,首先对着山体、河水、树木、历史遗迹开枪,好似只有干掉了景观才好盖楼。可这样问题也就来了。城市被搞得乌烟瘴气,新鲜的空气没有了,清洁的水没有了,好看的树木花草也不见了,你说现在的景观能不重要吗?他关系到城市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和未来、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与生命。

  生态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如果我们还是把景观看成是一些孤立的点缀,他就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个城市的生态,也无法保证城市的发展能有一个良性循环的轨迹,城市的土地价值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提升。只有景观才能统筹城市的交通、生活、经济等等,把一个城市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时代精神、优雅的生活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实体。所以景观不只是点缀。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生态基础,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是一个城市鲜活的生活内容。 
 
  记者:从业20多年,又有东西方学习工作的经历,在您看来,国内的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李建伟:建国初期,受前苏联影响,我们一直在沿用前苏联的城市绿地系统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导引下,景观设计仅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分项,一个附属设计,表现形式多是一些绿色廊道、公园、河道,以及它们的体量和服务半径。
    
  这样的理念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它遗漏了城市中最需要关注的层面,即生态环境,缺乏一个通盘的城市景观系统考虑。
    
  现在,经过岁月洗礼与升华的景观设计,已渗透到城市总体规划的每一步,这种有机的规划设计理念将使城市变得更可亲近。
    
  另一个大问题就是这个行业的产业化、系统化的程度还很差,没有一个完整的苗木体系、产品体系,以及专业化的设计与施工管理,这导致了我们的工程项目整体上还不是太好。 
 
  记者:在中国的城市中,您最喜欢哪些城市?什么类型的城市是您喜欢的?
   
  李建伟:
中国的众多城市里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丽江、凤凰、绍兴等等,都是以风景美丽闻名于世。好的城市景观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风土,即自然的山水资源;二是民情,即人文社会生活。 
 
  记者:在以前的论坛中,您曾提到“英国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想不失为一种可探讨的城市景观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什么的城市规划,在这一规划中,对于景观的着墨点在哪里,这一规划是否符合现代的城市发展模式,或者说我们可以借鉴的是什么? 
    
  李建伟:英国的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想曾经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但最终并没有完全得以实现。过去的很多年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美国人搞了很多的郊外社区(Sub Division)结果占用了太多的土地,也造就了人与人、社区与城市的隔离。后来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试图把人们拉回到城市中来,构建一个更有活力的城市环境。然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还一直都是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的核心理念“把城市与自然、与乡野田园有机结合起来”一直都没有过时。现在的城市规划越来越多的依托自然资源,把景观资源当作城市发展的基础结构,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生态、更加美丽和充满活力。在这种意义上说景观不再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些花花草草,而是城市的骨架和精神气质。应该说这是对城市生活在认识上的一种升华,是我们当今城市发展的趋向。 
 
  记者:您对于民族化的东西怎么看,现在很多设计师都在讲本土文化觉醒,延伸到景观设计领域,本土化、民族化是否也在觉醒,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觉醒。

  李建伟:追求所谓园林的民族化不应该是贴标签的一种简单方式。民族化最终目标是认识这个民族本身,认识它的文化、自然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需要,让园林和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相结合,从内在的关系上达到民族化,而不只是运用某一种表象形式,那非常肤浅,更不是仿古和复古。 
 
  记者:作为景观行业的领袖,EDSA的景观设计理念是什么?它在做一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时,会怎么做,要遵循什么原则?
    
  李建伟:EDSA的设计是浪漫的。我们希望能够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最好的效果,同时创造自由灵活、充满情趣的城市公共空间。我们为总部所在地罗德岱堡设计了绵延两公里长的海滨市政道路景观规划。这个充满现代感的道路两旁没有华丽的植物花草干扰视线,只种了很少的椰树。曲线型的白色防沙堤,一侧挡沙、另一侧供人休息玩耍。非常的简单,把功能和美感都统一起来了。景观其实是没有界限的,敞开视线的把滨海景观引入城市中来。 
 
  记者:目前,国际上新的城市景观设计理念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国内应该如何借鉴,才能好有一个好的发展和结果。
    
  李建伟:现在城市景观系统强调的是特色。找出一个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将景观、规划和建筑三者相结合,利用景观系统统筹城市发展。把自然和生态格局完美地融入到城市里面去,强化塑造其独一无二的风貌。比如宜昌,作为传统三峡旅游的临时落脚点,缺少真正吸引人的景点,留不住客人。其实宜昌拥有非常好的景观,除了葛洲坝还有长江两岸的风光,但是外人都看不到,我认为一定要抓住长江风光带这个特色来打造宜昌。如果打造好了滨江风光带,将城市特色显露出来,就能吸引游客留下。这样,带给城市的效益将是巨大的。
    
  所谓城市景观系统,除了蓝色系统(水域)和绿色系统(植被)还要考虑城市硬质界面,即灰色系统,包括道路、桥梁、建筑等等。我们关注的东西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它的人文历史等等,都是景观的一个部分。
    
  另外,以前的绿色系统只考虑了绿色板块的功能,现在我们又加入了生态、雨水收集、通风、地理信息等内容。经过升华和转变的景观设计已经逐渐渗透入总体规划的每一个步骤中,这种有机的规划设计理念将让城市在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并和整个生态系统和谐统一。
    
  EDSA Orient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尝试,例如位于西安、咸阳两城之间的沣西新城,湖州南太湖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等等。我们都是在探索怎样让景观的效益发挥出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活。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