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张福昌:稻田改变了我们对景观的认识

admin 2011-08-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张福昌:沈阳建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L AC:能谈谈您的学校是如何选择稻田作为校园的主要景观的吗?有怎样的故事?   张福昌:学校的新校区原来是一片远古的稻田,它生生息息几百年传达着自然的信息。当2001


张福昌:沈阳建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L AC:能谈谈您的学校是如何选择稻田作为校园的主要景观的吗?有怎样的故事?

  张福昌:学校的新校区原来是一片远古的稻田,它生生息息几百年传达着自然的信息。当2001年我们在这里开始建设新校区的时候,对稻田有着一种特殊的尊重和理解。稻田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微波荡漾的水面,幼嫩天真的秧苗,郁郁葱葱的秧杆,沉甸甸的稻谷,挺拔的稻茬,春夏秋冬,四季都是画。稻田能让人感受到大地的丰满,成熟和富有,能让人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现代景观必须是能够有利于人们对自然的理解,能够反映大地的本质,能够有利于景观的茁壮成长,而稻田恰恰就是最好的选择。当我们提出能够以保留稻田做景观的时候,得到了俞孔坚博士的积极支持,他说,他很早就想用稻田做城市的景观,但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而在建筑大学我们一拍即合。我们选择稻田做景观还有一层重要的思想,就是我们能够理解什么是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依为命是对生命很好的诠释,而稻田在校园里更能传达这样的生命情结。多年来,校园里的稻田孕育着太多的故事,我到长沙向袁隆平汇报学校保留稻田的想法,他非常高兴,他说,你要培养世界级的种子,只有像培养你的孩子一样,为此他欣然提笔写下了: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校园里每年都有插秧节和收割节,师生们在这里体会着稻米的文化和珍惜粮食的意义;每年冬天的时候,都保留一部分稻田不收割,在冬天大雪覆盖东北大地的时候,数以万计的麻雀铺天盖地而来,这里成为他们的唯一盛宴,此时我深刻地感到:人类对于大自然索取的太多,给予的太少,而建筑大学给予的这一点点,就可以成为自然生命的源泉;许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中小学生)来到校园的稻田,感受着粮食的珍贵和劳动的不易;来自于美国、法国、智利、德国、芬兰、韩国、日本等国外友人,他们发自内心的赞叹:“这里已经超出了景观的意义”,根本没想到建筑大学能够保留这样的稻田;我们把稻米做成1公斤一盒的建大金米,成为学校重要的礼品,所有的人都爱不释手;校友捐献的盘锦河蟹苗置于稻田,长大后学生随便可以扑捉,学生风趣地说这是“和谐校园”;稻田里没有农药,在夏季,这里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校园稻田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情结。


  L A C:在学校的日常运作过程中,学生对稻田景观的使用效果怎么样?为学生带来怎样的益处与弊端?

  张福昌:稻田改变了学生对景观的认识,这里成为他们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许多人毕业后仍要回来看看稻田的成长和成熟。在这样真正的自然景观里,学生能够更加亲近自然、亲近生活、体会劳动、体验生命。一年四季都是风景如画,一年四季都能折射不同的人生。农村的孩子,他们在这里能够感到家乡的味道;城里的孩子,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本源。

  L A C:您认为稻田这类的生产性景观适宜在其他的校园或城市的公共空间中推广使用吗?

  张福昌:这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搬套。自然的机理最重要,人为的照搬只能毁掉现有的意义和景观的生命。但是有一点是重要的,就是我们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最先进的理念应当是“田园城市、城市田园”,稻田恰恰适应了这样的一个趋势。把稻田作为景观,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这一点很重要。没有来过建筑大学校园亲自体验稻田的人,发出了许多异议的猜想,什么蚊子多了呀,什么农药味大了,什么道路单调了,什么农业大学了,等等,都是自己的主观想象,只要他们能够亲自来到这里体验一下,哪怕一分钟,就会改变他们这些不存在的“印象”。校园稻田,一幅铭心难忘的风景如画,一曲四季常在的田园牧歌,一尊文化经典的盛世粮仓,一部景观世界的绝世佳作。

  原文摘自《景观设计学》2010,(9)1:77-78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