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彭万忠:灾后重建 应与长远发展完美结合

admin 2010-08-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从2008年全球征集方案,到如今灾后重建规划正一步步地变成现实,都江堰的灾后重建规划举世瞩目。
  从2008年全球征集方案,到如今灾后重建规划正一步步地变成现实,都江堰的灾后重建规划举世瞩目。都江堰的灾后重建规划遵循着怎样的理念和原则,将带给大家一个怎样的未来?记者专访了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彭万忠,灾后他曾在都江堰市规划局挂职,见证了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出台的点点滴滴。

  记者: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包括哪些方面?遵循怎样的理念?

  彭万忠: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首先是统筹城乡,全域布局,全面规划,体系完整。涉及产业布局、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市政管线、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公共场所布局、建筑景观控制方方面面。我们遵循的理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世界遗产传承为核心,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实现自然生态保护与现代城乡发展和谐统一、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城乡文明交相辉映、灾后恢复重建与城乡长远发展的完美结合。

  记者:具体是按照什么样的原则进行规划的?

  彭万忠: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人民为本,保障民安、民生、民利、民权。将应急过渡安置、住房、医院、学校、菜市等基本设施的规划建设放到首位。广泛征求市民村民意见,实现规划的公众参与。二是遗产为原,做到显山、亮水、融田、续史。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遗产为原心,优化城乡空间形态。控制城镇尺度与建筑高度体量,显露山景。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灌溉干、支、斗渠水系,提供多样化城乡水岸景观与水岸生活。控制城镇规模,使城融田中。延续川西特色建筑风貌,建设具有史韵的现代都市。三是产业为先,实现复兴、跨越、持续、发展。传承中华水利、道教智慧,抓住灾后重建援建机遇,提升城乡产业布局。传承旅游观光、生态避暑、宗教朝圣基础建成国际养生健身休闲度假区。发扬优良生态环境、悠久历史文化、先进交通基础配套资源价值,建成新型现代居家与服务都市、文化创意基地、老年青年创业家园。

  记者:最近,都江堰正在做绿道(水道)系统规划,能否介绍一下这个系统带来的作用?

  彭万忠:绿道是指人民大众可自由进入并能通过某种交通方式到达城乡景区景点、田园、水岸、公园、绿地、广场、公共服务中心等区域的线型公共开敞绿化通道。是城乡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休闲、旅游、运动、环保功能于一体,是将优化生态、提升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绿道是“健康市民,愉悦游民,致富农民,和谐城乡”之道,绿道使全市城乡风景游憩资源之间形成完善的网络连接,维护和提升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激发人民大众的户外活动激情,提供更优质的户外活动服务,促进城乡旅游发展,加快地区的经济增长,使都江堰尽早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田园城市示范区。

  记者:都江堰的灾后重建规划经验有哪些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

  彭万忠:首先是坚持规划先行。所有项目要在统一的规划下进行,做到有条不紊,有序推进,步步为营。此外,利用原有成果、公众广泛参与、深入宣传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坚持群众主体等都是可借鉴的成果。

  ●记者手记

  我会把“每周一课”延续下去

  7月27日,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彭万忠再次回到都江堰市规划局的板房办公室,泡上一杯清茶,对着绿道水道系统的规划图纸,加班直到深夜。

  自从2007年7月到都江堰市规划局挂职任副局长开始,彭万忠就跟都江堰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在经历了“5·12”大地震之后,彭万忠更是把与灾区人民一起重建一个更美好的都江堰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彭万忠脸上永远挂着温和的笑容。在众多同事眼中,彭万忠不仅是位业务能力高超、爱岗敬业的领导,更是他们身边的良师益友。

  都江堰市规划院规划所所长周月琴至今记得去年做安龙镇5个安置点规划时的点点滴滴。“最开始,我们按照传统的思维规划了村民的房屋。”彭万忠看了设计后提议,可从村民的耕作半径入手,整合规划村民的居住地点。最终,该设计获得2009年省建设厅规划设计三等奖。在规划院等基层业务单位,经常能看到一帮年轻人围着彭万忠请教。“他在这儿找得到兴奋点,这是一种‘痴’。”都江堰市规划局党组书记董红桥如是说。

  彭万忠的敬业精神也让人感动。地震发生后,为了给抗震救灾提供一份详尽的地图,彭万忠冒着余震冲进摇摇欲坠的办公大楼;震后半年,为完成繁重的规划设计工作,彭万忠只回了两三次家。从2007年到现在,彭万忠已经主动两次延长挂职期。今年7月16日,彭万忠挂职期满,但都江堰市规划局却舍不得“放人”。

  规划局还专门为彭万忠设立了一个工作站,今后每周都会请彭万忠来指导工作,为年轻规划人员授课。

  “我会把‘每周一课’延续下去。”彭万忠微笑着说。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