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江:为新北川呕心沥血
admin
2010-05-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自“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便与北川休戚相关,先后完成北川新县城选址论证、新县城总体规划等工作;后又受绵阳市和北川委托,承担起北川新县城建设技术总协调重任,在一个“漏斗”的机制下,领衔全国规划建筑行业专家团队,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北川新县城系列规划设计。中规院见证了北川新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将成为在北川坚守最久、撤在最后的援建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自“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便与北川休戚相关,先后完成北川新县城选址论证、新县城总体规划等工作;后又受绵阳市和北川委托,承担起北川新县城建设技术总协调重任,在一个“漏斗”的机制下,领衔全国规划建筑行业专家团队,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北川新县城系列规划设计。中规院见证了北川新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将成为在北川坚守最久、撤在最后的援建者。
对话一
中规院为何要义务承担北川新县城的规划工作?靠什么力量支撑?
李晓江:2008年5月19日,中规院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派来到绵阳,我们经过实地踏勘认为,最为急迫的工作就是帮助北川尽快选定新县城的地址。于是我们紧急对擂鼓、永安、桑枣、安昌、安昌东南等5处备选地点进行论证,并在5月底完成选址论证报告初稿。从安全性、环境承载能力、未来发展条件等多方面考虑,我们建议新县城选址安昌镇东南。因北川县城涉及跨区域异地重建,一直到2009年2月,国家有关部门才正式批准北川新县城跨行政区选址。这个选址就是我们2008年5月底提出的推荐方案。
在做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集中了优势力量,多位院士和知名规划设计专家参与论证,经过5个月的努力,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北川新县城的总体规划及宏观层面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中规院义务承担的,支撑我们这样做的就是规划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属的唯一国家级规划设计机构,有责任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话二
北川新县城建设三方机制是如何形成的,中规院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晓江:北川异地重建一座现代化又保持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县城,要求很高,这样集中的大规模重建工程没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是不行的。而北川在地震中损失很大,没有完整的建设技术力量,绵阳和北川希望我们继续承担规划实施全过程的技术协调工作,山东对口援建方也支持这一方案。在所有对口援建的县市中,唯独北川新县城由第三方担任规划设计和技术协调工作。这样的三方机制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北川新县城工程建设指挥部、山东省援川工作前线指挥部、中规院北川新县城规划工作前线指挥部,每周一次例会,形成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这就是所说的技术上一个“漏斗”和三个指挥部工作机制。三个指挥部之上,有绵阳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北川新县城规划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四川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共同召开了多次会议推动新县城建设。
在北川新县城建设中,中规院不仅要做好总体规划层面的工作,还要组织和协调单体建筑、市政工程、园林景观、道路交通的工程设计及工程实施。对所有单体建筑,我们都组织国内著名设计机构参加方案征集,组织全国优秀专家评选方案,我们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一轮轮把关。在抗震纪念园设计中,先后进行三轮评选,认为20多个方案都有缺陷,最后由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亲自组织协调,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任顾问,中规院进行方案整合,确定总平面图后再分三段交给3位建筑大师做具体施工设计。应该说,北川的规划设计是依靠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学术团体,依靠全国十多位院士、设计大师,依靠全国几十家甲级资质设计院所力量而完成的集体创作成果。
对话三
在北川的时间接近两年,你和你的团队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李晓江: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认真处理每一个技术细节。当北川新县城选址迟迟定不下来的时候,我们心急如焚,听到北川群众“家不像家,县不成县”的呼声,我们掉泪了,很难受,很自责。我对同事说,地震发生快半年了,我们仍无法回答群众的期盼。我们与北川商定不再被动等待,应当尽快启动新县城总体规划。2008年10月底,中规院组织工作组,先对汶川、理县、茂县等地进行羌风羌俗考察,随即开始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
从去年新县城开工建设到现在,遇到过很多困难和矛盾,但我们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但通过各方的协调与妥协,最终都顺利解决了。我们把新县城工作视为院里的“一号工程”,全院职工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今年9月底,北川新县城就能建成城镇基本框架,形成城镇基本功能,展现城镇基本形象。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靠着全院职工的大爱之心和援助灾区的激情,靠的是科学理性。我经常说,北川新县城建设要靠知识、靠科学,更要倾注感情,全力以赴。
对话四
北川新县城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创造了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李晓江:我曾对同事讲,能够参与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和北川新县城建设,是规划师职业生涯中难得的机遇,但我希望这样的经验一辈子也别用上。没想到,不到两年,我们又遇到了玉树地震。
玉树地震的当天,中规院就与青海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取得联系,震后第三天就到达玉树灾区。因为有“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北川新县城的经验积累,中规院团队很快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正在承担玉树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和结古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我们的意见受到青海省、玉树州、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中规院目前还在为玉树重建倾注力量。
北川新县城建设,重要的经验就是由专业机构来承担技术总协调,整合全国规划和建筑行业的力量;同时,建立新县城建设现场的三个指挥部协调机制,在每一次例会、每一件事情上都充分讨论。可以说,北川新县城的每一幢建筑都是政府和专家科学决策的结果。而这一办法是靠程序、靠制度作为保证的。今后的城市建设应该更好地将总体规划和具体的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建筑设计更加紧密结合。
对话五
作为中规院来讲,在北川新县城规划设计中有何收获?
李晓江:中规院在北川所做的工作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根据最新统计,全院200多人参与北川新县城规划工作,赴北川累计1073人次。我们在对北川前期的工作都是无偿支援,后期应要求承担的规划设计,按照国家收费标准的49%收取。中规院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全国都在支援北川,我们也应为北川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年我们整体业务发展很好,援助灾区和贫困地区是对社会的回馈,而回馈就是要给最需要的地方。
这两年在北川的工作我们有三大收获:一是精神层面,体会灾区的苦难、群众的艰辛,对全院职工是一种心灵净化和洗礼,对团队精神是一种提升;二是职业价值层面,当我们倾听群众诉求时,在建设工地看到建设大军的笑容时,在公路上看到感谢中规院专家的大幅标语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规划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价值;三是专业技术层面,经历北川新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参与的规划师和规划院都获得了很多极为珍贵的专业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提升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提升规划行业应对灾难的专业能力。参与北川新县城建设的经历,对个人、对单位,都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对话一
中规院为何要义务承担北川新县城的规划工作?靠什么力量支撑?
李晓江:2008年5月19日,中规院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派来到绵阳,我们经过实地踏勘认为,最为急迫的工作就是帮助北川尽快选定新县城的地址。于是我们紧急对擂鼓、永安、桑枣、安昌、安昌东南等5处备选地点进行论证,并在5月底完成选址论证报告初稿。从安全性、环境承载能力、未来发展条件等多方面考虑,我们建议新县城选址安昌镇东南。因北川县城涉及跨区域异地重建,一直到2009年2月,国家有关部门才正式批准北川新县城跨行政区选址。这个选址就是我们2008年5月底提出的推荐方案。
在做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集中了优势力量,多位院士和知名规划设计专家参与论证,经过5个月的努力,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北川新县城的总体规划及宏观层面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中规院义务承担的,支撑我们这样做的就是规划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属的唯一国家级规划设计机构,有责任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话二
北川新县城建设三方机制是如何形成的,中规院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晓江:北川异地重建一座现代化又保持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县城,要求很高,这样集中的大规模重建工程没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是不行的。而北川在地震中损失很大,没有完整的建设技术力量,绵阳和北川希望我们继续承担规划实施全过程的技术协调工作,山东对口援建方也支持这一方案。在所有对口援建的县市中,唯独北川新县城由第三方担任规划设计和技术协调工作。这样的三方机制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北川新县城工程建设指挥部、山东省援川工作前线指挥部、中规院北川新县城规划工作前线指挥部,每周一次例会,形成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这就是所说的技术上一个“漏斗”和三个指挥部工作机制。三个指挥部之上,有绵阳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北川新县城规划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四川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共同召开了多次会议推动新县城建设。
在北川新县城建设中,中规院不仅要做好总体规划层面的工作,还要组织和协调单体建筑、市政工程、园林景观、道路交通的工程设计及工程实施。对所有单体建筑,我们都组织国内著名设计机构参加方案征集,组织全国优秀专家评选方案,我们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一轮轮把关。在抗震纪念园设计中,先后进行三轮评选,认为20多个方案都有缺陷,最后由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亲自组织协调,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任顾问,中规院进行方案整合,确定总平面图后再分三段交给3位建筑大师做具体施工设计。应该说,北川的规划设计是依靠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学术团体,依靠全国十多位院士、设计大师,依靠全国几十家甲级资质设计院所力量而完成的集体创作成果。
对话三
在北川的时间接近两年,你和你的团队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李晓江: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认真处理每一个技术细节。当北川新县城选址迟迟定不下来的时候,我们心急如焚,听到北川群众“家不像家,县不成县”的呼声,我们掉泪了,很难受,很自责。我对同事说,地震发生快半年了,我们仍无法回答群众的期盼。我们与北川商定不再被动等待,应当尽快启动新县城总体规划。2008年10月底,中规院组织工作组,先对汶川、理县、茂县等地进行羌风羌俗考察,随即开始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
从去年新县城开工建设到现在,遇到过很多困难和矛盾,但我们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但通过各方的协调与妥协,最终都顺利解决了。我们把新县城工作视为院里的“一号工程”,全院职工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规划工作进展很快。今年9月底,北川新县城就能建成城镇基本框架,形成城镇基本功能,展现城镇基本形象。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靠着全院职工的大爱之心和援助灾区的激情,靠的是科学理性。我经常说,北川新县城建设要靠知识、靠科学,更要倾注感情,全力以赴。
对话四
北川新县城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创造了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李晓江:我曾对同事讲,能够参与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和北川新县城建设,是规划师职业生涯中难得的机遇,但我希望这样的经验一辈子也别用上。没想到,不到两年,我们又遇到了玉树地震。
玉树地震的当天,中规院就与青海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取得联系,震后第三天就到达玉树灾区。因为有“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北川新县城的经验积累,中规院团队很快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正在承担玉树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和结古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我们的意见受到青海省、玉树州、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中规院目前还在为玉树重建倾注力量。
北川新县城建设,重要的经验就是由专业机构来承担技术总协调,整合全国规划和建筑行业的力量;同时,建立新县城建设现场的三个指挥部协调机制,在每一次例会、每一件事情上都充分讨论。可以说,北川新县城的每一幢建筑都是政府和专家科学决策的结果。而这一办法是靠程序、靠制度作为保证的。今后的城市建设应该更好地将总体规划和具体的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建筑设计更加紧密结合。
对话五
作为中规院来讲,在北川新县城规划设计中有何收获?
李晓江:中规院在北川所做的工作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根据最新统计,全院200多人参与北川新县城规划工作,赴北川累计1073人次。我们在对北川前期的工作都是无偿支援,后期应要求承担的规划设计,按照国家收费标准的49%收取。中规院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全国都在支援北川,我们也应为北川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年我们整体业务发展很好,援助灾区和贫困地区是对社会的回馈,而回馈就是要给最需要的地方。
这两年在北川的工作我们有三大收获:一是精神层面,体会灾区的苦难、群众的艰辛,对全院职工是一种心灵净化和洗礼,对团队精神是一种提升;二是职业价值层面,当我们倾听群众诉求时,在建设工地看到建设大军的笑容时,在公路上看到感谢中规院专家的大幅标语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规划师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价值;三是专业技术层面,经历北川新县城建设的全过程,参与的规划师和规划院都获得了很多极为珍贵的专业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提升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提升规划行业应对灾难的专业能力。参与北川新县城建设的经历,对个人、对单位,都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