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李建伟:艺术在于创新 设计就是创造新的生活

admin 2009-10-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他是一位性格随和的智者。他那独特的爽朗笑声,平实的语言,轻徐的语调,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他进入他所畅想的设计世界。他认为,景观不光是用审美来衡量,景观也能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景观设计应融合本土的文化精神,体现对享用景观的人们生活质量的关切……

  李建伟,EDSA Orient总裁兼首席设计师,27年的设计职业生涯和国际经验,为他在景观界赢得卓越声誉,并屡获国际专业设计大奖。 2007年6月,在“全球品牌论坛人居分论坛”中,被评为“全球化人居生活方式最具影响力景观设计师”。

  他是一位性格随和的智者。他那独特的爽朗笑声,平实的语言,轻徐的语调,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他进入他所畅想的设计世界。他认为,景观不光是用审美来衡量,景观也能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景观设计应融合本土的文化精神,体现对享用景观的人们生活质量的关切……
 

  

  景观、规划、建筑是城市建设中紧密结合的三者

  1、《景观设计学》:  请您来解读一下景观、规划、建筑这三学科之间的关系。
  李建伟:景观、规划、建筑这三者说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只要是做任何一个跟城市建设有关的项目,都应该把这三者结合到一起,共同探讨城市的发展。我们谈建筑时得谈景观,谈景观时又离不开规划,而建筑又是城市里的一部分,与社区、城市都有关系,所以不能把这三者隔离开来。在美国做项目跟在中国做项目的操作方式有点不一样,是什么呢?在美国,即使是一些很小的项目都要把所有的设计师,规划的、市政的、结构的、广告牌的、景观的,都找到一起,一起讨论,而不像在中国先做完规划,然后把建筑添进去,再把景观也塞进去,我觉得这种操作方式是非常不对的。你花同样的钱请各种设计师来就是要多发挥他们的能力,早一天让他们坐在一起讨论方案也就早一天有机会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

  在做规划时,要是没有建筑师的参与,你根本就无法理解这些建筑实体对于整个规划有什么样的影响,起什么样的作用。没有景观的参与,规划师们永远也无法把规划与资源和艺术结合起来,所以建筑、景观、规划不可分离,要把建筑、景观、规划都融到一起,这是一个项目操作的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以前社会发展水平有限,人的认识能力也有限。大家只关注建筑的形态、空间、功能,并没有关注建筑的外部联系,城市公共空间对建筑的影响。所以关注面太窄,现在为什么会提出一个景观都市主义?我想主要也是因为这一点。就像以前我们谈建筑,一个是建筑的实体,另外一个是建筑的空间虚体。为什么说城市公共空间要景观来主宰?我们说建筑也是景观的一部分,但我们更注重的是建筑空间虚体,所以建筑的实体跟虚体,像建筑跟花园的关系,当他们融为一体时,环抱起来的时候,窗子、门都跟花园发生联系,你会感觉整个建筑的生活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你要撇开城市公共空间来建你的建筑,那么建筑就只是一个内部的容器,也没什么生命力了。

  所以我们要讲把景观作为城市的一个基础结构,建筑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是我们提出的观念。实际上,景观都市主义还是针对建筑师来的,不是针对我们景观师来的。我们对建筑师说你们要关注景观,关注生态,关注你们的外部空间形态,是有意义的。

  我们并不是说景观师比建筑师和规划师高明,如果不懂建筑,你就不知道建筑应该在城市空间里面是怎样一个角色,怎么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它的能力。要是不懂规划,你也不知道城市结构是怎么回事,你做出来的东西也就不会真正说跟它融到一起去。所以说让景观来主导,我觉得景观设计师真正有这个能力的人还不多,全世界都一样。所以必须是一个合作的状态,而不是说谁主导谁,谁控制谁的问题。三者之间是一个融合、平等、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的关系,才应该是正常的。

  《景观设计学》:您在国外项目的从业经验,由谁来主导这些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他们在一起坐下来商量,是政府吗?
  李建伟:这个看项目了,一般来说政府项目,很多时候政府有一个专门的规划部门来主导。

  一种方式就是开发商专门雇佣咨询公司来牵头。咨询公司对项目的运营、操作有很多管理经验,它把不同行业的设计师都招到一起,推出项目的运营。还有很多私人项目,就是私有开发商的项目,有时找景观师或者建筑师来领头,有时候自己领头,各种各样的方式都有。关键是看大家坐到一起是怎样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到设计过程中间去,这样才能够把一个项目做好。不能说你是一个景观设计师你就天生是一个领头的吗?不是,事实上有很多的景观设计师都很局限,都局限于小的花园、绿地,小的尺度,所以不要依赖于某一个行业去领头,而要依赖于一个好的项目管理结构才能够把项目做好,让大家都有发言权。

  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过程非常的重要。不是说有个想法一拍脑袋,项目就成功了。所有的细节、过程对一个项目的成功太重要了,所以说怎样来运营这个设计过程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政府也好、开发商也好,都在逐渐的学会这些,但因为有时候他们不是很有经验,可能就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大家都在逐渐的学。咱们做设计的都应该努力,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去经营,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效果,帮他们赚钱。
[NextPage]
  景观设计师最欠缺的是“创造力”

  2、《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师如何来应对当今城市遇到的诸多问题。
  李建伟:现在景观设计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自己。我觉得我们整个行业需要改变。行业发展太快了,太多的人需要改变,需要换换脑筋,能够从根本的层面上来承担应该承担的角色。比如说搞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景观设计师有没有这种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要达到景观都市主义的目标,最关键的、最重要、最开始的就是景观设计师首先要变成一个有能力的、能够主宰整个设计过程的,能够把其他设计门类粘合到一起的角色,景观设计师现在做不到。所以不是一个口号的问题,而是一个具体从业人员的知识、从业人员的视野、思路,都必须要更新,必须要跟上这个时代的需要。我说搞景观都市主义其实最重要的是教育从业人员改变工作方法,扩展工作内容,使我们变得有能力,真正能够为生态型的城市做出贡献的人。

  3、《景观设计学》:您觉得景观设计师最欠缺的是什么?
  李建伟:最欠缺的还是一句老话“创造力”。咱们的景观设计师虽然说受了很多艺术方面的教育,可真正缺乏的还是创造力。知识很容易补充,但是创造力要补充太难了,那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中国的教育制度,社会结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原因,创造力被束缚住了,所以,具备好的创意的设计师也太少,有能力的教授们也太少。所以我把我们设计院变成教育机构,进来的人都经过很多很多的培训,使他们逐渐变成一个好的设计师,我们花的精力非常多,想做成这两方面,但是能力还是有限,时间也有限,慢慢来,多做点努力,不容易。 
    
  人实际上都是跟自然作对的

  4、《景观设计学》: 景观都市主义主要关注的是城市中的人和人的活动,您是怎样理解?我们主要是为人而服务的,怎么样理解城市中的人和城市中人的活动?
  李建伟:人的活动,我说一句话,让你们觉得我这个人有点太狂妄。我觉得人实际上都是跟自然作对的,从有人那天开始,人跟自然就不是和谐的,你们想一想这么多年,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从自然中间夺取经历了多少代?多少年?一直是在夺取。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需要回馈自然、需要保护自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个女作家写了一个叫《寂静的春天》,那真正标志着一个简单的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破坏得太厉害了。一次大战、二次大战,特别是二次大战工业革命以后发生了太多事情。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前可能要一千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短短的几年就解决了,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才意识到对自然的夺取已经无法收拾了。所以这么长的历史我们人类从来没有想过要怎么样去保护自然,要怎么样去回馈自然,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才是跟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的。

  北京以前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到处是河流,绿岛,有动物、有植物、有水、有山,什么都有,现在全没有了。在这种基础上我们反过来问这个城市应该怎么做,自然的机理是什么?我们只知道道路是城市需要的机构,建筑是人的保护伞,有很多的城市功能板块,商业、学校、政治什么都有,但是自然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在我们建城市之前土地上面有什么样的自然规律?河流、地形、土壤是什么样的结构?怎么样能够把自然的结构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得到保留?还能够让它运行。如果土地是一个人的话,它也需要呼吸、运动、生长,你要让它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生命力,你要去弄清楚土地本身它有一个什么样的自然在那里。

  把自然、生态本身当做城市的一部分,当做城市的一个基础设施,这样城市就有可能还保留一定的自然生命力,才能够称得上是有生态的城市。如果把自然的结构保护下来,然后放建筑、广场、学校、机关等等,那样的话才有一个城市自然的生态系统,跟我们所需要的人工的生态系统的结合,才能够称得上是所谓生态型的城市。
[NextPage]
  景观设计是创造一个活的生命体的漫长过程

  5、《景观设计学》:就像你刚刚谈到的,景观设计师在接触到他的项目中有一个过程性,景观都市主义他觉得景观和建筑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实现也有一个过程,时间的长期性,可能我们景观建了以后,十年、二十年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您怎样去理解我们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一个长期性?     
  李建伟:你把城市当成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你就可以理解整个设计过程是创造一个活的生命体的漫长过程。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所以说创造这个生命的过程肯定要不断的完善设计理念,不断的完善你的生态结构,不断的建立起新的、能够使这个城市有活力的东西,所以说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这种意识。

  很早以前建筑师就已经意识到了,做建筑不是说里面建了楼梯、厨房、厕所、卧室什么问题就解决了,很大程度上我们要考虑人的生活结构,人在里面活动,怎样使用空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更多的人在关注什么呢?关注室外的东西了。比如说我们上班、休息、度假、生活,整个运动过程都是在一个城市中,天天在发生。所以说我们设计就得好好服从和引导这样一个过程,人的需要是很重要的,自然的生态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到人对空间的需要和对空间的感受,对空间结构相关性的体验,规划的目的在于怎样让城市变成一个新的、能够让人们活得愉快,同时让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的一个有机结构。所以说人的需要跟城市的结构应该和变化融为一体。

  所有的设计师、设计管理者都要有意识地把一个城市真正做成生态的、适合于人们需要的、满足于各种功能和社会要求的新的城市,这个太不容易了,太多的事情要考虑,要大家一起协作来完成。 

  EDSA用独特的方式来实践景观都市主义

  6、《景观设计学》:我们再问更具体一点,您觉得一个口号也好,一个主义也好,它是具体怎么样?谁在建筑中得到实现,或者您可以举例说EDSA它在这一方面是做了怎样的努力和尝试,怎样的实践?因为这个口号代表的是一种理念,而您所说的您的理念和这个几乎是一致的,是不矛盾的。您在这个想法的指导下怎样处理实践设计活动的?
  李建伟:景观设计师一方面要武装自己,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强大,多参与到这些城市规划、城市建筑中去。建筑,城市规划,以及自然结构各个方面都要求我们提供专业方面的贡献,能够对项目起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规划师实际上也在进步,建筑师也在进步,虽然建筑师偏向于建筑方面,但是他也要懂景观,规划,才能使建筑能够融到大家庭中来。现在越来越多的规划师也在学习生态学,也在不断的扩大视野,完善自职业范围,这样让他们也能够从城市结构的需要出发,对项目作出贡献。我想这种方式应该是最好的,对将来社会的发展起最好作用的一个方式。

  EDSA在这个方面也在不断的尝试,把我们的主角拉得更远一点。现在我们不是停留在做一些常规的景观设计,或者是园林设计,很多时候在做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风景区规划、农业生态园、历史保护、自然保护区等等,像这样一些项目我们都在做。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什么呢?把规划师、景观师、建筑师放到一起来工作,不把它分开。让规划的人去做景观,让做景观的人去做规划,让做建筑的人去做规划,让做建筑的人做景观,都在不断的互相补充,让他们组成这样一个团队,做任何项目的话,他们的知识都能够综合起来了,让整个这个团队变得更强大,而不是每一个人变得面面俱到,每一个人变得什么都懂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本身景观就是一个很复杂,面牵扯到很广的一个职业,你还叫他们去懂得很多规划,很多的建筑,那个难度很大。

  所以说让他们在一起工作是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让他们合作并且互相之间有所借鉴,能够对项目作出贡献。我们不断的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比如说做河流景观,想办法让它变得既是美的,同时又是生态的、工程的,又是能给生活带来活力的、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我们在做沈阳浑河及潍坊白浪河时就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叫河流经济,经济牵扯到很多方面,有地产、生态、公园、娱乐,我们都要从各个不同方面来打造这样一个河流系统,就不光只是考虑生态或者是游览的问题,要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把所有的这些方方面面都整合到一起去,这是我们的效益最大化的工作理念。甚至我们在做很多不大常规的一些项目,比如包头的一个湿地公园,我们提出的这个理念,就是让一个湿地能够给城市生活,给地方的经济,给建筑,给各个方面的城市的发展带来活力。

  新的视野给我们在认识项目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当然我们还是永远抓住不放的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艺术。我们还是坚持着在做艺术。我们认为艺术是给我们的项目带来生命的东西,它其实也可以给工程、生态带来生命,带来更多的活力,它给我们整个项目带来了全新的认识,给我们整个的工程带来了更加有价值的东西。当你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景观的时候你可以突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工程师去做河流的时候,都很模式化,但是你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它时,就可以突破工程的局限,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艺术家用艺术的眼光,他能够突破一些边界,让每一个行业跟每一个行业之间能够融合到一起去。

  我们最有价值的景观设计师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创意方面,不是说生态知识,工程知识不重要,那些东西都需要,但最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做那些工程师们做不了的事情。

  《景观设计学》:您觉得整个这些方面的创意艺术这块,是怎样才能做到传承与创新?
  李建伟:创新是每一个项目都必需的,创新没有一个具体固定的模式,可以在很多方面去创新,具体到在景观设计这个方面,我想,你必须要从一个比较有前瞻性的,能够给各个方面带来利益的基础出发,然后用一个比较特殊的艺术眼光来看待项目,认识项目,能够挖掘出一个比较特有的素材,或者特有的概念来概括这一项目的特质,你还得知道作为设计师用什么样的形态跟空间去表达这样一个概念。当你做到这点以后,整个项目就会跟其他的不一样,跟前面所有所有别人见过的东西都会不一样,因为它只属于这一个项目。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他能够把这个项目赋予它固有的,独特的生命力,这样你的项目才会有闪光的部分。
[NextPage]
  艺术就是生命,景观就是生活

  《景观设计学》:如果比较而言,您会觉得景观设计师,最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艺术家?
  李建伟:还是一个艺术家,对。我打个比方,我们也学很多的工程知识,包括生态,结构,道路,电、光等,但是我们都得用一个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摆在一个艺术家面前他怎么样去处理,他怎么样去组织,使它成为一个独特的,有生命力的东西。都要把为什么给挖掘出来,它是属于你的还是属于他的?你跟他有什么区别?要把这个特征表达出来,这样的话它才能够变得只属于这一个项目。所以说艺术家的眼光可以通过很多工程方面的知识,或者手段来把设计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7、 《景观设计学》:当功能性的艺术这块发生矛盾的时候怎么办?
   李建伟:我觉得完全是统一起来的,在很多设计中很多时候都在考虑工程怎么跟我的思路发生联系,怎么样利用工程来做艺术,我怎么样让工程结构的东西变得艺术化,工程也是艺术素材,它怎么会跟我发生矛盾呢?一堵墙,一条道路它都是艺术的材料,它不会跟我发生矛盾的。艺术总是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艺术最终还是选择,选出一个最好的方式表达你的思想概念。甚至有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很糟糕的东西,它可以变成一个很有用的东西,这只能通过艺术来解决,工程师真的没办法的,不是说他们不行,很多事情工程师没办法解决,但是艺术家可以把一堆垃圾变成一个美的东西。在美国就有专门做垃圾的景观设计师,他就是处理垃圾,怎么样来处理这些废墟和一些被破坏的场地,不是说给它贴上一层绿色的保护,或者是给它遮挡一下就行了,他是把它变成艺术,一堆垃圾可以变成艺术,为什么不可以?

  总的说来,用艺术去创造新的生活,这是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景观的一部分,建筑也是景观的一部分,交通也是景观的一部分……

  

  “我反对教书育人的说法”

  1、景观中国网:您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又是很多学校的客座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学校的体制,您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李建伟:我国教育目前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我反对教书育人的说法,教书就教书。小孩在家里被父母管着,在学校被老师管着,告诉他们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学生在学校里面最需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如果把这一点给忘了,我想咱们的教育就失败了。在美国,学生特别是在18岁以后,他要怎么活是他自己的事情。一个公司有规章制度,你只要提出哪些行为是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不符合国家法律的,不要告诉别人该怎么做,只要告诉别人不该怎么做就行了,就这么简单,然后让人走自己的路,能够学会做一个他自己的人,而不是你告诉他们所要规矩的那一种人。

  另外一点,景观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所以很不成熟,每一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做法,这我并不反对,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什么问题呢?首先要搞清楚是来干什么的。他是来学习使自己成为行业的一名从业人员,那么你得想办法让他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就是技能。如果他没有从业技能,他怎么去找工作?如果说学生毕业出来以后技能全都不会,那教育就失败了。所以说一定要把学生需要什么,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这个行业需要什么首先弄清楚,才能够完善的把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教的,而思想以及该怎么做人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此外还有一点,我国景观设计师其实知识面都很广,也很聪明,但是就缺一点东西,思想被框住了,变得很狭窄,眼光看不远,总是在等着你告诉他怎么做,而不是自己去创造,所以能动性、主观动力比较缺乏。这个东西我刚才说了,不是哪一个人能够教得好的,也不是说一两天可以教的,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问题。我接触了很多西方设计师,其实西方设计师能力方面、聪明才智方面真不如我国的设计师,但是他们有一个优点,他从来不会等着你来告诉他怎么做,他总是主动的去想,主动的去工作,所以说他那种能动性是比较强的,同时他们的独立性也比较强。我们的学生从学校毕业,需要过四、五年才能逐渐的变得成熟,变得独立工作能力,而西方人十八岁时就独立去生活,独立去闯荡,所以说从独立性来讲,稍微强一点。这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教育体制不一样,社会环境不一样。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谈设计行业的教育问题,比较全面的阐释了我的观点,包括我多年的从业体会,特别是关于景观设计行业,我认为它是一个职业教育,就围绕着设计师这样一个主题来做,而不是想办法告诉他这个也要搞,那个也要搞。这个行业要的不就是设计师吗,大多数人是靠创造力来从事这个职业的,靠做设计来从事这个职业的,我们是艺术家不是科学家、历史学家或者别的什么。

  你说做一个音乐家,或者说画家最根本的是什么,你说他一定要读过博士学位去当画家吗?不需要,没有必要,浪费人才。你让别人去读那么多书就是浪费他的生命,真的,不要以为书读的越多越好,很多书读了是浪费生命。你一个很好的艺术家读完职业学位以后他就知道了一些基本技能,就能够做设计了,你让他去读博士干什么?两年也是非常珍贵的,三年也是非常珍贵的,而且读了博士以后他就变成了研究人员,就不是一个设计师了,所以说千万不要浪费生命为了拿学位而读书。
[NextPage]
  用对生命的所有激情做设计

  2、景观中国网:您最满意的员工应具备什么素质?  
  李建伟:  敬业、勤奋是最基本的素质。但是作为设计师,我所看重的是什么呢?就是热情,做设计热情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有激情,一定要把自己投入进去,一定要认真去感受项目,它对我意味着什么,我怎么样去体会这样的生活,这才能够真正创造出新的东西出来,所以说这种激情太重要了。如果说没有激情,没有对事业强烈的感情,我想很难做下去。
    
  3、景观中国网:很多年轻设计师刚进入行业前几年对工作很有激情,带着从学校出来的冲劲,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变的很迷茫。您对年轻设计师们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之路,提升自身能力有何建议?
  李建伟:设计本身是一个让人能激动的东西,不光是画画、色彩 ,画点好看的东西出来,你真正理解设计,当你又知道怎么样去构思,怎么样去表达,把整个设计过程当做你生命的一部分,我想怎么样你也不会盲目,怎么样你也不会打退堂鼓。有时候条件确实很艰苦,甲方、老板、合作团队,在整个这个过程中间都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碍,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好克服的,如果说你真正有激情,你真正懂得了设计。而且懂了以后你就觉得能够用手把它画出来,你对项目最深厚的感情能够通过空间,通过形态,把构思表达出来,那种释放真是一种太幸福的东西。

  所以,一个好的设计师首先学会怎么做设计,学会怎么去表达感情,学会怎么去体会,然后在整个过程中学会怎么去克服困难,如果你还没有真正懂得设计又没有机会去学习,那就很危险,有点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变得很迷茫。

  4、景观中国网: 当您遇到设计瓶颈的时候,您自己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
  李建伟:设计有时候会卡壳的,如果说你在这个过程中间初步的认识,比如对一个项目初步的感觉,跟甲方的沟通,当你拿出来一个东西别人不认可,或者说你想老半天想到了很多很多的方面你自己也不认可,你自己也把握不住,那就遇到了一个瓶颈,那个瓶颈怎么样去突破?实际上有时候你得让自己放松。出去玩一玩,出去逛一逛,或者是喝两杯酒,你要暂时的让自己脱离开来,不要把它当成一个负担,否则你永远做不好。打个比方,有一次我跟我们公司董事长去上海做一个项目,实际很急,已经是晚上了,到第二天早上十点钟甲方要听汇报,而当时我们什么都没做,也不知道怎么做,然后我们琢磨到底该做什么样的东西出来,是不是今天晚上就别睡觉了,干脆就画图画出一些什么东西出来。后来我跟董事长一起坐在酒店大堂里面喝酒,喝着喝着两个人就晕乎乎的了,然后决定干脆晚上什么也别做,到第二天早上用一个小时的时间,逮到什么算什么。第二天早上八点到九点,再拿起项目一看,很快灵感就来了,结果,几笔勾出来,甲方一看特别满意,一下就解决问题了。所以,艺术这东西不是说推理,要很多时间去推断,有时候就要找到感觉,感觉这个东西有时候不是说你积累的东西越多就越有感觉,你不是一定要把问题认识得非常清楚,方方面面都了解了,不是这样子的。有时候就知道那么一点点,一下子就眼睛发亮了,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所以说那种感觉是要自己去琢磨,去体会。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感觉,但是作为设计师他的感觉应该比常人更灵敏,有些人跟你说句什么话他就马上有感觉,你跟甲方做沟通的时候,甲方海阔天空,乱谈一气的时候你就在中间能够找到几个词,对这个项目马上就产生感觉。所以说找感觉不是一天到晚去花很多功夫使劲的去工作,不是这样一个东西,而是捕捉生活中的一个瞬间。

  现在最有意义的,就是对设计的敏感性

  5、景观中国网:您从业这27年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您是在什么时候突然有一个质的飞跃? 
  李建伟:
这个应该说有好多次吧,最开始82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那时候基本上不懂什么叫设计。我在湖南大学读建筑学的时候,有过一次,因为那时候我们是一批开始学习所谓设计基础,也就是构成,那时是从日本人那边传过来的,设计基础也是点线面形色光,就是一种抽象的设计语言。以前做设计老师都说了水池应该这么挖,都是一些程式化的东西,而你学会了这种设计语言以后,你就知道怎样通过抽象思维去理解设计了,这个地方线应该怎么画,点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义,视觉关系、形态、组织等等语汇你就全有了,从那时我有了一个比较大的飞跃。懂得了怎样用形态和空间去表达想法。后来去美国了读书,初步认识了做景观原来不光是做好看的东西,这跟以前咱们说做的园林不一样。在美国接触到很多生态方面的东西,城市规划方面、建筑方面等等,逐渐的拓开了视野。咱们很多时候谈景观,是谈怎样去体验这个空间,认识方式就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那时开始我就怀疑“步移景异”了,怀疑“一池三山”或“峰回路转”了,原来景观设计需要创作构思而不是去重复过去的东西。

  后来在EDSA做设计, 做了十多年的景观设计师,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使我对工程的认识有了一个比较大的飞跃,实际上在EDSA很长时间里,我都是在认识项目的方方面面,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积累过程。虽然我们说它是艺术,但最终它是通过工程来实现的,所以你必须认识工程所有的方面,甚至项目管理所有的方面,才能够把设计给实现了,做好了。所以这个过程也算是我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一次飞跃。但是真正让我对设计产生灵感,对设计产生激情,说实在的是回中国以后,近几年的事情。因为我不再是以一个单纯的设计师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业,而是以一个更广泛的、更大尺度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时这个职位也要求我能够有比较犀利的眼光,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感觉,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的磨练使我一下子对整个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的话我觉得我在感情方面就升华了,我一下子就有感觉了。

  当任何一个很复杂的设计在我面前一摆我马上就能看出来,这个地方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怎样修改得更好。我现在做的设计不是说时间,说这种频率比以前要快多了。以前一年大概做两三个设计,现在我一年做五、六十个设计,是这样的速度,而且每一个设计都应该是有独特的感觉。所以说这种大量的锻炼,让我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说实在的,在中国的这几年使我成就了一些,现在最有意义的东西,就是对设计的敏感性。
[NextPage]
  艺术本身就是要做实验,没有代价,就没有进步

  6、景观中国网:近几年,外国设计师对中国项目的渗透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成为外国设计师的试验场。对此,您怎么看?
  李建伟:
我觉得这总的来说应该是一个好事,因为什么呢?设计确实需要有竞争,你不能说你的水平是很差,还应该拿到很多的项目,在一个地方因为地方保护主义把项目都给你了,但不会使你得到提高。让别人来竞争,可以促使行业的发展,这个过程我觉得是一个国际化过程,一个好的方面。其实说有些国外设计师在这边建了有些公众不太认可的一些项目,其实那算什么呢?大可不必感到太恐怖,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怎么说呢,国外的设计师到这边来做项目不一定能做好,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设计,我觉得最好的设计还是当你对这个项目有充分的了解,而且你本人又有这个能力来做好项目的时候,你就可以做出一个好的设计出来。一个好的设计师并不能把所有项目都做好的,你一定要对这个地方的文化、风土人情,对这个地方的景观要有感觉,你才能够把这个项目做成是属于这个地方的。所以不管是欧洲的设计师也好,美国的设计师也好,他到中国来都得跟中国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以及项目本身的要求做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做好这个地方的项目。

  另一方面你也不要把自己的眼光都局限于只有本土设计师才最了解本土的东西,这也不一定。很多时候把眼光放开一点,让别人多做一做也没什么不好,说不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一样别人才能够从一个更有效的角度来切入项目。因为做设计并不是要对项目有百分之百的认识你才能够做项目,要选择项目的某一方面,从一个点来切入, 认识事物都是有角度的,每个人都是有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项目。所以说让一些国外的设计师来做项目我觉得是一个好事,至于说做实验,我觉得艺术本身就是要做实验的,你要是什么东西都是四平八稳的,大家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东西那就谈不上艺术了,做实验有时候要花一点代价,这也没什么了不起。

  景观中国网:您觉得有代表的那几件建筑作品有创造力吗?
  李建伟:
我觉得挺好,比如说鸟巢,全世界人们都喜欢那有什么不好?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够增加北京的知名度,有视觉冲击力,同时它也让人看到了体育馆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我们的能力得到了一种升华。虽然浪费了不少钢材,但是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师都在浪费,所以要多包容一点,多看看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东西,这样的话我想它是有一定意义的。大家不是觉得水立方挺好嘛,新材料、新技术都用上了。建筑能够做成那个样子,这也是把我们的视野拓开了,利用这种新的技术,能够伸展人的触角,让我们的能力变得更强,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而且在视觉方景观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别人来参观是为什么?因为觉得好看,特别是夜晚更美。国家大剧院也挺好的,虽然有人批评说在天安门附近影响环境,可是地址又不是设计师选的,那是国家定的,而且放在那个地方也没什么不好。贝聿铭不是把一个金字塔放在卢浮宫的前面?为什么那个就好这个就不好?我看没什么不好。

  这和保护古建筑并不是一回事,如果说那个地方的古建筑已经破坏了,你要重新做一个前门大街那才是破坏,全是假的,你骗谁呀?而且今天的生活完全不是那种生活了,为什么一定要打造纪录片里面看到的东西,花那么多的钱去做一个假的前门大街?那才是太没创意了。而且国家大剧院有视觉冲击力的嘛,特别是夜晚,你到那里去体验音乐,体验周围的场景挺好的,只不过有些人还没适应,还没有转过弯来,脑子里面那根筋挂错地方了。 
 
  7、景观中国网:您做这么多项目,您自己个人最满意,或者是代表了您个人能力和创造力的项目有哪些呢?
  李建伟:
还没出来。我做了好几个项目都是特别有想法的,很快就会出来了。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我想我跟其他的设计师稍微有点不一样,我认为每一个项目都可以而且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不会重复我前面做过的东西,前面做过的东西永远是有遗憾的,永远是不那么好的,我每一次做新的项目才是最好的。

  所以说有很多的设计师,包括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老是在重复自己,我觉得重复自己也是一种落后。做过的东西已经成为过去了,你一定要想办法做新的东西,做更好的东西,所以说这个要说我以前做过的东西是我特别满意的,或者是我拿来炫耀的东西我没有,我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我做的东西永远最后面的是最好的。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