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黄智聪:让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更圆

admin 2008-05-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探求中国建筑界未来10年发展,境外设计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探求中国建筑界未来10年发展,境外设计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十年磨一剑,风雨铸辉煌,中国建筑设计的十年是向世界先进技术学习的十年,是中国建筑体系融入世界的十年。这期间建筑设计公司顺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各设计公司在中国全面开花,他们在生存之中寻求发展,走品牌化之路,规模扩张迅速。于是我们又迎来了下一个十年,本期《建筑周刊》将与您共同探讨,建筑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话题主办:《建筑周刊》 Lagoo中国网
  本期嘉宾:EDAW,HOK,EDSA,何显毅建筑师楼

  让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更圆
  《对话建筑界》之EDAW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智聪
  记者:angela


  《建筑周刊》:你好,易道作为全球最大的景观公司在中国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你对中国的景观规划市场有什么样的看法?
  黄智聪:总体水平在不断进步,特别是近五六年,飞速建设与发展成为建筑景观业的主旋律。然而,发展不仅仅体现为作品数量的增加,同时专业人才和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整个市场其他配合的专业也都在成熟,让整个行业的运作感觉越来越顺。对我们这样的外资公司而言,在中国开展工作也越来越顺利。业主的经验不断提升,他们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需要,知道应该寻找什么样的服务,使我们可以提出更能满足他们要求和水平的作品。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的市场潜力巨大,积极向上。无论经济发展或是专业发展都存在一个曲线。整体而言,发展的曲线呈现向上的趋势,但开始或过程中会出现放慢调整的步伐。
 
  《建筑周刊》:你们对本土的设计事物所有什么看法?
  黄智聪:十年前,我们刚进入中国时,我们看到本土公司与国际的差距还很大。但经过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建筑、景观还是规划,本土公司都已经从技术层面将这种差距变得越来越小。但坦白说,近五年似乎退却了最初的激情,前进的脚步减慢了。做设计的需要了解社会发展,关注国际大环境趋势;这一点中国本土的设计公司相对比较欠缺。大家只是案头的事情做的很好,公司外面发生的事情兼顾得不多。单纯从一个具体的设计层面来看是很不错的,但是放到大环境来看,发现五年前的设计作品跟现在的好像也差不多。
 
  《建筑周刊》:那么对本土设计公司的定位和竞争关系你是怎么看待的?     
  黄智聪:无论是公司或专业人员,都不应单纯以是否“本土化”来区分,全球一体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各个专业都将走国际化、整体化的发展道路。衍生开来讲,无论你在哪里做项目,国际化背景的经验都能发挥某种程度的作用。仅凭本土经验,并不能使你占据绝对优势。好比一个中国设计师到另外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生存下去,但这还远远不够,单靠对本土的了解,并不能让他拥有绝对的竞争力。我前面提到近五年,中国设计师技术进步有余,但研究力始终不足,一些应当关注的问题其实大家并没有真正投入地去研究怎样解决和提升。

  举个例子,目前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国际上已经从仅仅考虑绿色建筑层面提升到考虑社会、经营、规划、经济等层面上来,而中国本土设计公司对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都还缺乏深入思考。

  我始终希望中国人能做的比外国人好,中国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应该做得更好。但是在同等的市场环境中,业主觉得国外的月亮是圆的,本土公司要证明你的月亮是圆的就必须先说出你的优点在哪里,而不是以本土公司自居,认为别人不能做、只有我能做。

  《建筑周刊》:外资进入中国以后需要做大做强吗,有必要做大做强吗?   
  黄智聪: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强。设计本身,尤其是规划、景观或建筑,都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专业,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工作。对于主观性强的工作,如果设计师不去追求更强、更好的设计,会很被动。那么是不是大就可以变强了?我觉得未必,现在中国有很多境外设计公司做的也不小,但是做的东西比较强吗?也不一定。他们的规模壮大,完全是因为市场需求大,带来对人员需求的增长。现在我们整个亚洲大概有接近500名员工,如果我们只求大,那估计规模可达1000人。但如果人多只能获得业务量的进展的话,对我们就没意义,这不符合整个公司的经营理念。
 
  《建筑周刊》:未来十年易道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如果要并购本土公司,主要会考虑哪些因素?
  黄智聪:我们在中国走过十年,好像很快,但其实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发生了很多事情。未来十年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应该是把易道建成为一个真正的本土国际公司或是国际化的本土公司。如何理解?从对中国国情和本土文化的了解出发,我们通过与本土员工的沟通和吸取他们的建议,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但从公司整体架构来看,我们在中国的设计师、管理层都还以境外人士为主。现在,已经有一些本土的设计师和管理人员慢慢成长起来,但还需要时间。未来十年,我个人和公司都希望看到公司从上而下都是以本土员工为主,由这些本土员工带领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管理、设计也都以中国本土员工为主。

   从项目角度来说,未来十年,易道的服务将会继续秉承 D.E.E.P.(设计、生态、经济、规划)的工作方法。可持续发展是公司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目标,我相信也是中国要走的一条路。易道公司会在项目设计、项目运作,甚至公司管理方面都考虑可持续发展。我们做项目不会遍地开花,到处做,而是会相对集中在华北、华南和华东。由于这些地方项目集中,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减少不必要的差旅,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依靠本土公司辐射全球也是易道的策略,我们会考虑并购在设计上有独特专长的本土公司,这些专长是我们所不具备、并且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去培养的。并购一个公司并不是为了增加业务量,而是看重其潜力,看能带来多少机遇和市场的占有率。另外我们还要考虑的是人,主要负责人的价值观或是做事方式,会考虑他们对专业的看法是否跟我们亚洲领导层的看法吻合或是相近。 
 
  《建筑周刊》:易道加入AECOM到底给易道带来什么好处?
  黄智聪:首先,AECOM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设计咨询集团之一,在交通运输、环境、能源、基础设施、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提供专业咨询和管理服务。合并后,易道可以与集团旗下众多专业兄弟公司,业务互补,沟通更密切;其次,易道借助AECOM的资源更好地发展,比如拓展了中东、印度的业务,牵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项目我们会通过与AECOM其他兄弟公司合作迅速组织团队,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良性循环,获得更多机遇;再次,AECOM是美国上市公司,充足的资金使我们的工作拥有更大的弹性,能够实现综合服务的战略目标。

  《建筑周刊》:目前其实很多的外资公司都还在不断的进入中国市场,那么你们认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障碍会是什么,你对他们有一些什么建议?
  黄智聪:境外公司看待中国市场颇感神秘,多数领导人对中国了解不深,会以西方的眼光看待中国,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在国际舞台上需要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手法。但外资公司在心态上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家本土公司,假如始终无法摆脱“外来和尚”情结,那将永远有外来和尚的心态阴影,无法真正投入中国的市场,将来会遭受挫折而打退堂鼓。易道虽然保持了本土心态,但并没有把工作方式或是眼光也变得完全本土化,因此才赢得了市场先机。
  很多境外公司缺乏对中国的了解,缺乏对中国国情、对中国人的了解;他们从来不看中国的新闻,从来不关心中国发生的事情。但只有对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真正需要什么了然于胸,才能从容应对。假如今天要做一个上海项目,却对上海知之甚少,做的项目跟在北京、在无锡做的一样,那就要闹笑话了。

易道中国区 首席执行官 黄智聪

  易道中国区 首席执行官 黄智聪
  黄智聪是一名资深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城市设计师,在美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规划和设计经验。他曾主持过众多总体规划项目,项目类型从具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导则,到公共和私人的大规模区域用地和策略规划。 

  黄先生自2003年初加入易道,担任易道香港公司的资深城市设计师和运营总监,并于2004年调任上海公司运营总监、执行董事,现任易道中国区首席执行官。他与易道亚洲区域管理层共同培育、管理和发展中国的客户关系及业务拓展。 

  黄先生在美国亚里桑州立大学获得建筑硕士,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获得城市规划硕士和第二个建筑硕士学位。

  易道亚洲 
  作为一家本地化较成熟的国际公司,易道凭借其出色的专业团队服务于公私部门业主不同的设计规划需求。易道亚洲足迹遍布整个亚洲大陆,参与过许多极其复杂、同时又广受关注的设计规划和发展项目。在亚洲,易道已成为同类国际公司中的翘楚。易道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空间和社区,为客户提供设计、规划、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解决方案。

  易道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广州和新加坡设有办公室,全球范围内共有27家分公司。在最先进的技术、分析工具和理念的支持下,易道已在中国和亚洲地区顺利开展了20多年的项目工作。易道以创造性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激发优秀的设计,这种氛围为易道亚洲吸引了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包括城市设计、经济复兴和再开发、景观建筑、旅游规划、环境科学、资源管理和园艺植栽等。

  在亚洲地区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易道充分结合其本土认知和专业技术,以全球化的眼光开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此来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为今天与子孙后世谋求恒久利益。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