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荆州古城保护的“叠痕营造”模式
admin
2009-01-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由武汉大学与法国波尔多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师生共同开展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的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项目,在首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上受到了与会者的赞扬。为了了解合作双方在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本报专访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专家、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冰教授。
由武汉大学与法国波尔多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师生共同开展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的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项目,在首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上受到了与会者的赞扬。为了了解合作双方在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本报专访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专家、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冰教授。
记者:荆州古城面临怎样的现状?
赵冰:早在1982年,荆州就被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古城已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除城墙及个别文保单位外,城内外到处是流行的新建筑,当然也有些近年来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新建的传统风格的建筑。
荆州古城当前面临着众多问题。比如人口密度大、建筑太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水体污染严重等。荆州古城和中国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始终未找到以保护为主、协调发展的可行保护方式。
记者:具体来讲,荆州古城应该采取什么保护方法?
赵冰:历次荆州名城保护规划虽一直强调保护古城、另辟新区以疏散城内人口的思路,但收效不大,城内人口还是翻倍增长,具体的保护规划总是落空,致使名城得不到实质保护,古城原有的风貌几近丧失。
这里的根本原因是规划不能恰当地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脱离发展的保护只能是空想,这样的规划无法落实。从另一方面来说,新的发展和营造要尊重历史上每一次的营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更具历史内涵的空间。新的发展和营造也要真实呈现自己的特色。尊重历史和立足当下是相通的。在古城保护上,我主张尊重历史叠痕,并立足当代进行叠痕营造。尊重历史叠痕就是保护历代营造留下的痕迹,叠痕营造就是和历史叠痕相呼应,留下当代的营造痕迹,古与今构成新的空间。保护本身也是新的叠痕营造所必需的。
整体来说,要区分拆除、保护、改造和新建不同的部分,并最终通过梳理使它们形成古城丰富的叠痕空间。叠痕空间的规划设计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于荆州来说,就是研究梳理自三国以来荆州古城的历史叠痕,在保护明代城垣和护城河,保护三义街、得胜街两块历史地段以及保护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五个节点的基础上,贯通古城内环路、护城河及古城墙内外景观带,恢复三义街、得胜街二块历史地段的历史风貌,改造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的周边环境,并在其余地段对破坏古城的高层建筑进行拆除,对新建筑进行比例和尺度上的控制。在古城内外不可能不建新建筑和新道路,疏散城内人口并非一日能完成,况且最终留在城内的人们也离不开当代生活。
记者:您如何看待从“破旧立新”到“整旧如故”的历史文化名城名街保护原则的变化?
赵冰:从“破旧立新”到“整旧如故”的观念转变是一个进步,但是古城完全恢复成原始状态,整旧如故,除非财力雄厚,已很不现实,因为传统真实的古城主体已经令人痛心地消失了,再进行的建设除非特别需要恢复原貌,一般应是当代建筑自身的真实体现。那些与名城整体面貌不和谐的高层、多层新建筑当拆则拆,但是一些为满足原住居民生活、工作需要新建的建筑,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它们必须是仿古的建筑风格,只要确保它们在体量、尺度、比例上和周围的历史建筑相呼应就可以了。采用玻璃、钢等现代材料建造新的建筑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状态,古城中不同时代的叠痕会形成更丰富的空间,也更有魅力。例如,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历史城市新建的现代建筑都和原来的老建筑在尺度和比例上保持着相关性,也都感觉很好。我们的传统风格和当代建筑反差当然比他们大得多,所以我不反对以传统材料、工艺建造一些和传统建筑风格一致的建筑,以形成延续的历史风貌。
记者:武汉大学与法方合作进行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研究,请您谈谈中法在古城保护方面的差异。
赵冰:除了从“大处着眼”的整体保护规划外,我们武汉大学与法国波尔多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师生,针对荆州古城的小北门地段、玄妙观地段、西门地段和南门地段共同进行了“小处着手”的具体设计。对于同一地段的营造构想,双方是有很大差异的,法方关注现代材料结构所营造的空间个性及其与历史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在体量、尺度、比例等方面的呼应,而我们关注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及相应的空间形态的演进。
记者: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
赵冰:主要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心理及营造意识导致了在古城保护方面的差异。法国优秀的建筑传统始终以空间理性及神性的把握为建筑设计的要义,这是欧洲思想传统的一种体现;而中华文化则注重心性及灵性体验,在营造中始终保持意象风格的延续性,这是数千年来从未中断的传统,这也使我们意识到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需要强化不同意识的整合,既要立足自己的根基,又要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传统,从而提升我们的境界。
记者:荆州古城面临怎样的现状?
赵冰:早在1982年,荆州就被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古城已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除城墙及个别文保单位外,城内外到处是流行的新建筑,当然也有些近年来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新建的传统风格的建筑。
荆州古城当前面临着众多问题。比如人口密度大、建筑太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水体污染严重等。荆州古城和中国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始终未找到以保护为主、协调发展的可行保护方式。
记者:具体来讲,荆州古城应该采取什么保护方法?
赵冰:历次荆州名城保护规划虽一直强调保护古城、另辟新区以疏散城内人口的思路,但收效不大,城内人口还是翻倍增长,具体的保护规划总是落空,致使名城得不到实质保护,古城原有的风貌几近丧失。
这里的根本原因是规划不能恰当地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脱离发展的保护只能是空想,这样的规划无法落实。从另一方面来说,新的发展和营造要尊重历史上每一次的营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更具历史内涵的空间。新的发展和营造也要真实呈现自己的特色。尊重历史和立足当下是相通的。在古城保护上,我主张尊重历史叠痕,并立足当代进行叠痕营造。尊重历史叠痕就是保护历代营造留下的痕迹,叠痕营造就是和历史叠痕相呼应,留下当代的营造痕迹,古与今构成新的空间。保护本身也是新的叠痕营造所必需的。
整体来说,要区分拆除、保护、改造和新建不同的部分,并最终通过梳理使它们形成古城丰富的叠痕空间。叠痕空间的规划设计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于荆州来说,就是研究梳理自三国以来荆州古城的历史叠痕,在保护明代城垣和护城河,保护三义街、得胜街两块历史地段以及保护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五个节点的基础上,贯通古城内环路、护城河及古城墙内外景观带,恢复三义街、得胜街二块历史地段的历史风貌,改造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关帝庙的周边环境,并在其余地段对破坏古城的高层建筑进行拆除,对新建筑进行比例和尺度上的控制。在古城内外不可能不建新建筑和新道路,疏散城内人口并非一日能完成,况且最终留在城内的人们也离不开当代生活。
记者:您如何看待从“破旧立新”到“整旧如故”的历史文化名城名街保护原则的变化?
赵冰:从“破旧立新”到“整旧如故”的观念转变是一个进步,但是古城完全恢复成原始状态,整旧如故,除非财力雄厚,已很不现实,因为传统真实的古城主体已经令人痛心地消失了,再进行的建设除非特别需要恢复原貌,一般应是当代建筑自身的真实体现。那些与名城整体面貌不和谐的高层、多层新建筑当拆则拆,但是一些为满足原住居民生活、工作需要新建的建筑,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它们必须是仿古的建筑风格,只要确保它们在体量、尺度、比例上和周围的历史建筑相呼应就可以了。采用玻璃、钢等现代材料建造新的建筑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状态,古城中不同时代的叠痕会形成更丰富的空间,也更有魅力。例如,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历史城市新建的现代建筑都和原来的老建筑在尺度和比例上保持着相关性,也都感觉很好。我们的传统风格和当代建筑反差当然比他们大得多,所以我不反对以传统材料、工艺建造一些和传统建筑风格一致的建筑,以形成延续的历史风貌。
记者:武汉大学与法方合作进行了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研究,请您谈谈中法在古城保护方面的差异。
赵冰:除了从“大处着眼”的整体保护规划外,我们武汉大学与法国波尔多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师生,针对荆州古城的小北门地段、玄妙观地段、西门地段和南门地段共同进行了“小处着手”的具体设计。对于同一地段的营造构想,双方是有很大差异的,法方关注现代材料结构所营造的空间个性及其与历史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在体量、尺度、比例等方面的呼应,而我们关注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及相应的空间形态的演进。
记者: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
赵冰:主要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心理及营造意识导致了在古城保护方面的差异。法国优秀的建筑传统始终以空间理性及神性的把握为建筑设计的要义,这是欧洲思想传统的一种体现;而中华文化则注重心性及灵性体验,在营造中始终保持意象风格的延续性,这是数千年来从未中断的传统,这也使我们意识到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需要强化不同意识的整合,既要立足自己的根基,又要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传统,从而提升我们的境界。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