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城市化理念破壳成都
admin
2008-12-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微城市化理念破壳成都如同曼哈顿的洛克菲勒中心、日本的六本木等项目,城市综合体由于其规模宏大、功能齐全而被称为“城中之城”,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非同寻常。在城市综合体层出不穷的时代,做地标,还是要做功能齐全的微型城市,对于建筑事务所以及业主来说,面对的都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享誉世界的斯蒂文·霍尔,这次给成都带来的答案或许可让我们眼前一亮。
微城市化理念破壳成都如同曼哈顿的洛克菲勒中心、日本的六本木等项目,城市综合体由于其规模宏大、功能齐全而被称为“城中之城”,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非同寻常。在城市综合体层出不穷的时代,做地标,还是要做功能齐全的微型城市,对于建筑事务所以及业主来说,面对的都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享誉世界的斯蒂文·霍尔,这次给成都带来的答案或许可让我们眼前一亮。
日前,成都来福士广场开工建造。它是一栋坐落在成都市中心的大型综合体,计划在2010年年底建成。这一“都市中巨大的建筑群落”包括夺人眼球的巨大公共空间和5座大厦。
它的开工意味着作为建筑设计方的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这家全球顶级的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的第四个作品将从图纸走向现实。
该项目的主设计师斯蒂文·霍尔和他的合伙人李虎始终强调,事务所从不以设计地标建筑为目标,而更注重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以处理宏观和微观两者的关系;也从不刻意塑造个人符号,而更着眼于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
在中国的每一个项目,他们带领的设计师团队都展现了出人意料的设计理念。他们在深圳为万科设计的总部,用拉索桥梁的结构把整个建筑支撑悬浮于空中,将6万平方米的地面创造成一个为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又如北京的当代MOMA,他们在一片高档的住宅区内,设计了可供业主以外的公众开放使用的连廊空间,同时引入了艺术影院和酒店,成功地创造了在中国城市中创造开放复合功能社区的可能性。
这一次的成都来福士广场,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综合体商业项目。从不设计地标的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这次又以怎么样的理念出牌?
还文化于市民
“在这个项目中,贯穿始终的想法是把几栋建筑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项目的整体像一只手,地面上的5座塔楼是5根手指,而手掌的部分则被我们放到了地下。”斯蒂文·霍尔合伙人李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地面上的“手掌”,其实正是这个综合体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8万平方米的商场,而这也使成都的来福士项目有别于凯德置地(企业专区,旗下楼盘)旗下其他的来福士广场。在已建成的其他来福士项目中,商场都占据了地上5~6层的超大体量。
也就是说,在这个占地面积仅有3万平方米的场地上,斯蒂文·霍尔最大化地建造公共开放空间,以促进微城市化的发展。“我们没有兴趣做纯商业的项目,在中国做的项目都很关注如何把建筑的社会责任和公众性引入建筑本身,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也是我们经常对项目委托进行取舍的一个衡量标准。”李虎说。
当商场的一部分被放置于地下,商场的“屋顶”,即来福士广场的地上空间就很容易作为市民的活动空间,这个24小时开放、1万多平方米的广场规模堪比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有石阶、坡道、池塘、餐厅,还有绿树。广场中三座巨大的池塘来源于杜甫的诗句“三峡楼台淹日月”,而它们刚好构成了下面购物中心的三个中庭空间的采光“天窗”。在成都这样一个室外活动引人入胜的城市,这无疑是开发商和建筑师对公众的最大回馈。
但对于开发商来说,允许设计师将购物中心很大一部分置于地下,却是大胆的举策。此前,凯德置地成都公司总经理韩德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为了还公共空间于市民,来福士广场在商业面积上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对此,李虎表示:“从地产角度来说其实可以是双赢的。首先,政府很乐意有这样一个公共空间,这是开发商表露的一个很高的姿态。同时,广场吸引市民前往,反而为商场吸引了人气。”而人气的力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一座地标的塑成。
此外,建筑师还在空中做了3个跟文化有关的亭台“装置”,分别寓意“历史”、“高科技”和呼应成都文化的“诗歌”,分别由斯蒂文·霍尔、利布斯·伍兹(Lebbeus Woods)和一位本土艺术家来设计。这3个装置在对角自动扶梯的切割下,构成了三座“楼中楼”,变成了一个镶嵌在高层塔楼之中的空中文化走廊。而这部分设计,也受到了成都市规划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高效与慢工
“毫无疑问,成都将是中国奥运之后最受国际建筑家青睐的城市,看看斯蒂文·霍尔在成都的方案,就知道什么最能唤起建筑家的创造力。”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在其个人博客上对斯蒂文·霍尔此次设计做出了评价,“斯蒂文·霍尔将成为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建筑家,因为斯蒂文·霍尔首先不重复自己,更不会重复别人,在很多明星建筑家的创造力开始衰退的时候,斯蒂文·霍尔在上升。”
作为一个明星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获得的个人荣誉并不少于其他明星建筑师,但他却不像其他明星建筑师那样,有着鲜明的个人符号和标杆式的代表作,其作品看上去总是充满矛盾。“斯蒂文·霍尔追求感性,同时又很理性地考虑当今建筑在社会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各种问题。”LKP建筑事务所副总经理余静佳说。
一位建筑师曾在某建筑论坛上发表过一些研究斯蒂文·霍尔作品的文章。他说:“最开始研究其作品时,我对他的设计只有个大概印象,只觉得他们的建筑都很‘丑陋’,不够漂亮。但到后来,我才发现,此‘丑陋’非彼‘丑陋’,其作品的秩序观念是很有趣的,一方面要让建筑留有印象,但留下的印象又不完整,这和后现代简化印象的做法又有不同。”
而这或许与斯蒂文·霍尔事务所独特的工作方式有关。自从2006年斯蒂文·霍尔北京事务所成立以来,两个办公室的同事一直利用纽约和北京两地的时差相辅相成地工作,共同完成设计工作。如同其在中国的所有项目一样,植入斯蒂文·霍尔理念的来福士广场正是整个事务所的工作结晶。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效率以对应中国项目的进度要求,如此以来,我们就相当于是24小时都在工作。”李虎表示。
但斯蒂文·霍尔进入中国几年,实施的方案仅有4个,北京的当代MOMA和南京艺术建筑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已经分别做了5年。对于一个全球顶级的明星建筑事务所来说,这样的拓展速度并不算快。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享有盛名的斯蒂文·霍尔似乎总在错过唾手可得的赚钱良机。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能遇到尊重并支持他们设计哲学的业主,比如说先前的万科与此次的凯德置地。但在合作过程中,与甲方在沟通方面付出的巨大时间人力成本可想而知。
“我们不以数量见长,好建筑做出来需要大量的付出。”李虎说,“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建筑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性设计,在中国的4个项目都希望能将这两点做到极致。”李虎介绍,成都来福士广场运用了多种绿色节能技术,并已经在申请美国LEED的金级认证。
日前,成都来福士广场开工建造。它是一栋坐落在成都市中心的大型综合体,计划在2010年年底建成。这一“都市中巨大的建筑群落”包括夺人眼球的巨大公共空间和5座大厦。
它的开工意味着作为建筑设计方的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这家全球顶级的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的第四个作品将从图纸走向现实。
该项目的主设计师斯蒂文·霍尔和他的合伙人李虎始终强调,事务所从不以设计地标建筑为目标,而更注重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以处理宏观和微观两者的关系;也从不刻意塑造个人符号,而更着眼于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
在中国的每一个项目,他们带领的设计师团队都展现了出人意料的设计理念。他们在深圳为万科设计的总部,用拉索桥梁的结构把整个建筑支撑悬浮于空中,将6万平方米的地面创造成一个为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又如北京的当代MOMA,他们在一片高档的住宅区内,设计了可供业主以外的公众开放使用的连廊空间,同时引入了艺术影院和酒店,成功地创造了在中国城市中创造开放复合功能社区的可能性。
这一次的成都来福士广场,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综合体商业项目。从不设计地标的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这次又以怎么样的理念出牌?
还文化于市民
“在这个项目中,贯穿始终的想法是把几栋建筑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项目的整体像一只手,地面上的5座塔楼是5根手指,而手掌的部分则被我们放到了地下。”斯蒂文·霍尔合伙人李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地面上的“手掌”,其实正是这个综合体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8万平方米的商场,而这也使成都的来福士项目有别于凯德置地(企业专区,旗下楼盘)旗下其他的来福士广场。在已建成的其他来福士项目中,商场都占据了地上5~6层的超大体量。
也就是说,在这个占地面积仅有3万平方米的场地上,斯蒂文·霍尔最大化地建造公共开放空间,以促进微城市化的发展。“我们没有兴趣做纯商业的项目,在中国做的项目都很关注如何把建筑的社会责任和公众性引入建筑本身,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也是我们经常对项目委托进行取舍的一个衡量标准。”李虎说。
当商场的一部分被放置于地下,商场的“屋顶”,即来福士广场的地上空间就很容易作为市民的活动空间,这个24小时开放、1万多平方米的广场规模堪比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有石阶、坡道、池塘、餐厅,还有绿树。广场中三座巨大的池塘来源于杜甫的诗句“三峡楼台淹日月”,而它们刚好构成了下面购物中心的三个中庭空间的采光“天窗”。在成都这样一个室外活动引人入胜的城市,这无疑是开发商和建筑师对公众的最大回馈。
但对于开发商来说,允许设计师将购物中心很大一部分置于地下,却是大胆的举策。此前,凯德置地成都公司总经理韩德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为了还公共空间于市民,来福士广场在商业面积上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对此,李虎表示:“从地产角度来说其实可以是双赢的。首先,政府很乐意有这样一个公共空间,这是开发商表露的一个很高的姿态。同时,广场吸引市民前往,反而为商场吸引了人气。”而人气的力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一座地标的塑成。
此外,建筑师还在空中做了3个跟文化有关的亭台“装置”,分别寓意“历史”、“高科技”和呼应成都文化的“诗歌”,分别由斯蒂文·霍尔、利布斯·伍兹(Lebbeus Woods)和一位本土艺术家来设计。这3个装置在对角自动扶梯的切割下,构成了三座“楼中楼”,变成了一个镶嵌在高层塔楼之中的空中文化走廊。而这部分设计,也受到了成都市规划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高效与慢工
“毫无疑问,成都将是中国奥运之后最受国际建筑家青睐的城市,看看斯蒂文·霍尔在成都的方案,就知道什么最能唤起建筑家的创造力。”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在其个人博客上对斯蒂文·霍尔此次设计做出了评价,“斯蒂文·霍尔将成为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建筑家,因为斯蒂文·霍尔首先不重复自己,更不会重复别人,在很多明星建筑家的创造力开始衰退的时候,斯蒂文·霍尔在上升。”
作为一个明星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获得的个人荣誉并不少于其他明星建筑师,但他却不像其他明星建筑师那样,有着鲜明的个人符号和标杆式的代表作,其作品看上去总是充满矛盾。“斯蒂文·霍尔追求感性,同时又很理性地考虑当今建筑在社会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各种问题。”LKP建筑事务所副总经理余静佳说。
一位建筑师曾在某建筑论坛上发表过一些研究斯蒂文·霍尔作品的文章。他说:“最开始研究其作品时,我对他的设计只有个大概印象,只觉得他们的建筑都很‘丑陋’,不够漂亮。但到后来,我才发现,此‘丑陋’非彼‘丑陋’,其作品的秩序观念是很有趣的,一方面要让建筑留有印象,但留下的印象又不完整,这和后现代简化印象的做法又有不同。”
而这或许与斯蒂文·霍尔事务所独特的工作方式有关。自从2006年斯蒂文·霍尔北京事务所成立以来,两个办公室的同事一直利用纽约和北京两地的时差相辅相成地工作,共同完成设计工作。如同其在中国的所有项目一样,植入斯蒂文·霍尔理念的来福士广场正是整个事务所的工作结晶。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效率以对应中国项目的进度要求,如此以来,我们就相当于是24小时都在工作。”李虎表示。
但斯蒂文·霍尔进入中国几年,实施的方案仅有4个,北京的当代MOMA和南京艺术建筑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已经分别做了5年。对于一个全球顶级的明星建筑事务所来说,这样的拓展速度并不算快。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享有盛名的斯蒂文·霍尔似乎总在错过唾手可得的赚钱良机。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在中国仍然能遇到尊重并支持他们设计哲学的业主,比如说先前的万科与此次的凯德置地。但在合作过程中,与甲方在沟通方面付出的巨大时间人力成本可想而知。
“我们不以数量见长,好建筑做出来需要大量的付出。”李虎说,“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建筑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性设计,在中国的4个项目都希望能将这两点做到极致。”李虎介绍,成都来福士广场运用了多种绿色节能技术,并已经在申请美国LEED的金级认证。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