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科技成就绿色中轴线

admin 2008-07-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7月13日下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主设计师胡洁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就“绿色北京迎奥运”主题接受记者的集体采访,讲述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这一设计理念,并
  7月13日下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主设计师胡洁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就“绿色北京迎奥运”主题接受记者的集体采访,讲述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这一设计理念,并对公园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多项环保节能技术进行了说明。 

  胡洁谈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定位和主要理念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这块规划用地在1984年北京市整体规划中定义为永久绿地,它的位置是沿五环路的北京市第一条绿化隔离带上,同时也是沿北京中轴线向北通往山区的绿色走廊。这是北京市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所作的整体规划,将这块地选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用地,是北京市在履行申奥时所作出的“绿色奥运”许诺。设计任务书里有一个题目:如何将北京市具有悠久历史的北京中轴线结束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因此公园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通往自然的轴线”,这体现了现今社会对环境、环保的重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视,把绿色理念与北京市的城市规划融合在一起,即城市建设与自然密切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整个森林公园都围绕着绿色、和谐、环保的理念进行设计。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建设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以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贴近“绿色奥运”概念,其中包括: 

  1,中水的全面使用。森林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全面采用中水作为水系和主要景观用水补水水源的大型城市公园。中水是指城市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每天从清河污水处理厂引入公园2600立方米再生水,从湖中抽取的2万立方米湖水,灌入进入南园4.15公顷的生态高效的复合人工湿地中进行处理,这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约95万立方米的自来水,相当于北京3.16万人的年用水量之和。

  2,垃圾零排放。森林公园目前将厕所垃圾和收集垃圾混合处理,在公园内部消化掉,变成肥料回用在森林公园内。其中的两个课题,一是将有气味污染的排泄物在完全密封的条件下处理,二是有效率地将混合处理后得到的肥料回用于植物,都通过技术手段得到了完美解决。

  3,自然林的概念。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利用北京周边的本土植物群落,模仿自然植物群落,创造自然生态环境,这种自然生境不仅仅是植物的,同时考虑到植物和动物的关系,哪种树木结果会吸引哪些鸟类,哪些花儿开放能吸引蜜蜂和蝴蝶,全都经过综合考虑。公园内50公顷绿地是由100余种共53万株乔木、80余种灌木和102种地被植物按照生物多样性的设计思想组成的近自然林系统。园内还专项设计了国内第一座专为濒危鸟种雨燕栖息的雨燕塔和跨五环路、将南北园联系起来的大型生态廊道等项目。预计公园建成后年可产氧5400吨,吸收二氧化硫32吨,树木滞尘4905吨,称为名副其实的“北京绿肺”。

  4,节能减排也是“绿色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公园是第一个全面采用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大型城市公园。全园建筑均采用了生态补偿技术,如外墙保温、门窗保温、温室独立控制新风系统、地源热泵、光导照明灯,可节能50%-70%,并建成了国内大型公园中第一个结合太阳能光电板的景观廊架。同时,公园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手段,收集全园95%的降雨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喷洒,相当于每年收集134万立方米雨水;采取的智能化灌溉系统年节水100多万立方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奥运期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成为供各国代表团、运动员、奥委会官员休闲的、以中国山水园林为特色的休闲花园;奥运会后,这片公园将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市民的休闲乐土,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今后沿北京中轴线向北眺望,入眼的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绿色,这不仅是古老文明和现代城市的交融、人造景观和自然山水的对接,也将是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的完美体现。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