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四川重灾区,重建之路怎么走?

admin 2008-06-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大地剧烈震颤,都江堰、彭州、大邑、崇州……曾经富庶秀美的城市乡镇,在灰雾弥漫间被碾碎、抹平。   痛虽深,但“伤城”不哭,因为它们没有太多流泪的时间,残垣断壁间

  大地剧烈震颤,都江堰、彭州、大邑、崇州……曾经富庶秀美的城市乡镇,在灰雾弥漫间被碾碎、抹平。 
     
  痛虽深,但“伤城”不哭,因为它们没有太多流泪的时间,残垣断壁间需要重新孕育曾有的勃勃生机,碎石乱瓦上需要再次挺立往日笔直坚实的身影。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在成都独家采访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俭。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成都市所辖的都江堰、彭州、大邑、崇州等重灾区的重建规划,周俭在我们面前展开了都江堰等历史名城未来的建设蓝图。 
    
  新民晚报(以下简称晚报):灾后重建的规划分哪几个阶段? 
     
   周俭: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对过渡安置房的规划。 
    
  5月15日,同济大学接到了建设部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指令。5月18日,我们近百人的规划设计团队赶到了都江堰、彭州、大邑、崇州等重灾区,用10天左右,完成了200多个布点、25万平方米活动板房的选址,并按相关标准配套设计了小学、中学、医院等公共设施。 
    
  ■第二阶段  从5月28日起,启动了灾区永久安置点的规划。 
    
  再过几个月,就要入冬了,计划争取在今年年底,让第一批受灾群众住进永久安置房。明年初,大部分受灾群众将能住进安置房。 
    
  ■第三阶段  在7月中旬,完成重建规划的初步方案。 
    
  经评审后,形成城区灾后重建规划的总体思路,并公示。 
    
  ■第四阶段  争取在7月底前,完成灾后重建的详细规划。
    
      这个规划实施前,将广泛征求受灾群众的意见。
    
      现在,我们的工作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关键时刻,正会同有关部门一起为永久安置点选址。 

  晚报:永久安置点如何选址? 
    
  周俭:选址有几个原则,首先必须先做地质评估,确定没有地质潜在危害。然后要征询群众意愿,给他们选择权,这样比较人性化。接着还要考虑旅游等产业的开发利用,最后才能定下方案。 
    
  在建设居民永久安置点时,通常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在村庄,考虑让原本分散的村民相对集中居住,这样有利于农田保护和污水处理。 
    
  在城区,我比较赞同让受灾群众分散居住。标准低、式样单一的永久安置点太集中,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也有损都江堰等旅游城市的形象。你想,一个地方的房子都造得一样,能好看吗? 
    
  还有,灾后的永久安置点现在还不能建在废墟上,只能择空地而建,但配套设施一定要及时跟上,否则会让人产生“小区建在农田里”的感觉。 
    
  晚报:在规划中,都江堰该如何彰显自己的特征?
    
      周俭:都江堰是座历史名城。这次灾后重建的规划中,如何通过合理布局,彰显城市特征,对都江堰来说是个重要课题。 
    
  我们的先人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把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内江在都江堰城区中又被分成了4条河,最北面的那条水流最缓、最南面的最湍急。所以这次灾后重建规划,将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山水风貌。 
    
  我们将摒弃用一环二环来划分城市区域的办法,沿4条河流以楔形建筑群为主,呈枝型延伸,多留白,让城市摆脱被“围住”“困死”的感觉。 
    
  晚报:都江堰原先的组团式发展思路是否会延续? 
    
  周俭:都江堰原来的组团式发展思路是对的,就是将都江堰的城区到青城山景区划分为核心区、拓展区和保护区三大板块,但如果在“大组团”模式下多形成“小组团”,就会对保护城市景观、自然景观都有好处。重建都江堰的规划中,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如何处理聚源新城和老城区的关系。由于地震断裂带就在聚源和青城山的中间,所以人口规模、产业发展该如何布局平衡,都需要详细规划。 
    
  晚报:地震的废墟该如何利用? 
    
  周俭:这次大地震中,都江堰市的房屋损失占了总损失的50%。都江堰市有关部门做过一个估算,这次地震产生的废墟,如果用1000辆10吨的卡车每天24小时不停地运,365天也运不完。废墟中,除了石块钢筋,还有家具等许多东西,如果要再利用,必须先分类,加上运输等,花费太大。所以这些废墟一般就地填埋,有的可用于加固地基。 
    
  晚报:房屋重建的方案如何制定? 
    
  周俭:我认为只要按照现行的国家抗震标准造房子,安全系数就会大大提高,如再遇到地震,房子摇而不倒,最多墙面开裂、门窗变形。 
    
  公共设施选址的指标是服务半径、人口、规模。选址前,先要由当地政府提出重建计划,有多少居民、需要建多少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然后地质部门也要参与评估,看这个地方是否适宜建安全要求高的公共设施,如果不行就换地方。有些地方相差几百米,地质情况就不同。 
    
  晚报:受损的古建筑如何修复? 
    
  周俭:这需要专家进一步评估和论证。就目前而言,在我去过的地方,发现古建筑的损毁并不严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鱼嘴虽然出现了裂痕,但只要用水泥灌浆的方法就能基本修复。 
    
  旁边的二王庙,除了山门倒塌之外,其他古建筑受损很小,化为废墟的多为仿古建筑和服务设施。对于古建筑的修复,没有倒的房子要加固;倒了的房子,应查明倒塌物原先使用的建筑材料,尽量修旧如故。 
    
  在不少旅游景点,原先搞的许多服务设施的位置和造型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现在垮塌后,可重新合理布局,在材料使用上应弃钢筋用木头,这样不仅和古建筑相融相合,也能提高抗震系数。 
    
  在都江堰市,旅游业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不少人吃“旅游饭”,旅游景区早一天恢复营业,他们就能早一天重建生活。 

  【焦点关注】为山区的村民建“生命通道” 
    
  “在规划中,我们发现许多山区的村民故土难离,灾后重建时将为他们建设‘生命通道’。”昨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夏南凯一行刚从彭州灾区赶回成都,就被记者“拦”住了。 
    
  半隧道防滑坡 
    
  “从这次地震来看,灾区许多依山而建的道路损毁严重,而且不少乡镇只有‘华山一条路’,严重阻碍救援和逃生的速度。”紧皱眉头,夏南凯一字一顿地道出了“生命线工程”这句话。 
    
  他说一座山村至少要有二三条与外界联通的环形道路,这样在地质灾害发生时,村民可以迅速撤离,不会被困“孤岛”。 
    
  对于道路的建设,夏南凯认为应以国外山区常见的半隧道为主,这样滚落的巨石和泥石流,都会顺着道路上方弧型的顶盖滑出,不会直接冲击和损毁“生命通道”。 
    
  “安全岛”,是夏南凯拿出的又一条妙计,“在日本,每座城镇都有极其牢固的开放的公共空间,学校、体育场、医院造得特别坚实,能抗8级强震。这样,居民可及时到那里躲避灾害。 
    
  农家乐依标准 
    
  “在彭州,农家乐损毁相当严重。”夏南凯说,风景区周围的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用太多投资,就能造起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山庄”。这些房子大多是村民自建的,因缺乏专业的安全评估和设计,加之材质简单,在地震中,几乎全部垮塌。 
    
  “村民安置的重要一条就是要尽快恢复当地的旅游产业,有了工作,有了经济来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夏南凯认为,农家乐的重建必须经过严格的地质评估,建造时必须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监督下,不折不扣地依照现行的国家抗震标准施工,确保建筑的绝对安全。 
    
  夏南凯说,地震后,许多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风景区需要合理规划和保护。对于植被部分破坏的山区可封山育林;对于全部损毁的山林可采取种植的办法,人工干预。另外,地震后出现了很多堰塞湖,如能保证水的正常流动,会出现很多新的风景,那就需要合理的控制和利用了。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