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打出一张漂亮牌

admin 2007-08-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世博会的建设是上海这一轮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的收官之笔,她的成功举办将是对这座全球关注的国际性大都市的肯定,也是对上海新一轮建设为之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契
  世博会的建设是上海这一轮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的收官之笔,她的成功举办将是对这座全球关注的国际性大都市的肯定,也是对上海新一轮建设为之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契机。 

  令世界注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进入了倒计时1000天的关键时刻,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加速推进。

  在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崭新的世  
博园区正在建设者们的手中精心打造着。

  此刻,作为世博会的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的吴志强教授不免心潮激荡:世博会的建设是上海这一轮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的收官之笔,她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这座全球关注的国际性大都市的肯定,也是上海新一轮建设为之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契机。 

  重塑城市心脏:浦江两岸的辉煌

  1999年,上海市打算为申办2010年世博会物色一块土地时,曾经有不下三个方案,但经过比对和分析,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最终回归到了黄浦江及周边地区的方案。

  吴志强曾回忆起在澳大利亚悉尼考察时的一段感想:从市中心乘地铁到郊区的奥运场馆区,整个轻轨上只有冷冷清清的四五个人。在那儿待的一星期中,一共就碰到了8个人。悉尼为奥运会修建了豪华气派的场馆、架设了专门的交通线路,但项目一结束,这些设施看上去几乎和市民毫无关系。

  吴志强告诉记者,《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城市设计》提法上已不同于之前的总体规划,具体表现在对城市的“承前”和“启下”的意义。“承前”的意义在于世博方案极其理性地考虑了城市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回归城市人,展示于观众;“启下”则表明开始进入各种场地设计、基础设施设计,同时,城市设计也直接为拓展招商、各国自建馆形象的统一控制作出了指引。

  按照方案,未来世博园的城市设计包括项目的立项选址,交通组织与停车布置等专业系统、开敞空间场所设计、人行步道设计、绿化植被配置、城市标志设计和古建筑保护等软环境。

  “根据上海世博会确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展会主题,世博会城市设计正是本着这一主题,来完美地演绎和体现这一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吴志强教授如是说。 

  梳理城市文脉:历史建筑的筛选和保护

  要选取一块达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世博园园区,这对寸土寸金的上海来讲无疑要面临巨大的困难。

  在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江岸线,呈现U字形的大转弯,这块得天独厚的地方在今后将注定要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

  吴教授说:选择繁华市中心,跨江规划世博园区,这在世博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必须小心翼翼。既要满足世博会需要,又能顺应未来城市发展要求;既要保证世博会足够空间,又要兼顾周边居民利益;既不能浪费国家资产,又不能忽视百姓利益。

  规划园区内矗立着江南造船厂、南市发电厂、上钢三厂……吴志强说:“这些都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记录,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甚至是全人类的遗产”,“规划改造的原则是,历史建筑能够确定价值的,保留;暂时不能确定价值的,也尽量保留”。

  有一组数据可以表述规划对大量优秀建筑被保留并将得到充分利用:世博会园区内保留面积为25万平方米,整个规划范围是38万平方米。以闻名世界的江南造船厂为例,被列入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建筑就有4处,建筑面积达到8672平方米,今后将被充分利用;

  按照初步规划,另有9.95万平方米的大型厂房和仓库,包括船体车间、东区装焊车工厂等,跨度都在60多米,结构坚实、空间完整,世博期间,将作为企业展馆及配套服务设施。而展会后将进行其他的功能开发,永久地记录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

  吴志强赞同这样的说法:有人形象地把园区的历史建筑梳理保留工作,称之为在上海市中心进行“一场极具挑战的外科手术”。也许这样的开创性的保护与开发,将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伟业。 

  世博园区的盛宴:日均40万人次的巨大“派对”

  把2010年说成是上海又一次难得发展机遇不为过,而把世博会誉为激动人心的全球盛会也实在经典: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届时全球最新的科技、最美好的展示、最激动人心的创意和最经典的艺术将在这块土地上得到充分的演绎和展现。

  5.28平方公里的红线区成为巨大的舞台,很少有城市能有机会在市中心获得这么大面积的发展用地,它将对未来上海起到格局性的改变:曾经被工厂、居民区、码头分割的黄浦江两岸将不再是“分割空间”,而成为真正的公共空间,江边的墙与墙的分界线全部拆掉,黄浦江本身成为一座桥梁,斜穿城市中心区。

  吴志强教授告诉记者,上海世博会场地将包括围栏区和非围栏区。围栏区是世博会场馆的集中区域,包括各类展馆和文化娱乐设施;非围栏区内则建设配套设施,包括换乘中心、停车场、广场和世博村。按照最后确定的方案,围栏区的面积将是3.28平方公里,围栏外是2平方公里的配套区。

  特别值得推介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世博会历史上将首次建立一个城市最佳实践区,划入浦西的围栏区内。届时,实践区将带领人们共同探讨未来城市生活的模式,而且会通过具体的实物展示,吸引人们共同参与体验。

  按照专家的预计,上海世博会将会是史无前例的。7000多万人,184天的展期,日均40万人次,都将给办展、筹备、运行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据吴教授介绍,要容纳这么多人流,就要求每个场馆都要够大,场馆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而距离远了就意味着参观者一天内看不完所有场馆。所以,世博会总体规划并不是简单增加面积就能解决的,这对规划和建设者们提出了又一个挑战。 

  举办“最佳世博”:十大系统设计保驾护航

  这样的盛会不会常有,这样的机遇难以复制,而要举办一届永载世界博览会史册的经典盛会,任务十分艰巨。

  吴志强教授表示,办好规划好本届世博会需要落实好三个重要的“阈”值,如此才能承担7000万人次的参观人流。

  首先是将游客从上海或其他城市的飞机场、火车站、码头运送到入园口,并使他们安全有序地进场;其次是进场后能尽快进馆,减少在展馆门口等待时间。吴志强介绍说,日本爱知世博会按照预计的1500万人次设计,但实际达到人次2200万,以至于很多场馆游客需要排队等候,等候最长的需要350分钟才能入园。第三是园区内的服务设施配备,其中就餐是个最令人头痛的问题,“由于中国人生活习惯的不同,就餐的时间长于日本人,如果以7000万人次中五至六千万中国人计,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此外,相应的厕所、医疗、应急措施等方面的详尽安排,都是重要的问题。

  为应对纷繁复杂的问题,上海世博会已经为此准备了十大系统设计。吴教授介绍,设计计划涵盖了所有园区的方方面面,力求详尽、细致和准确。包括:入园交通组织、园区人流分布、园区交通组织、高架平台体系、广场系统布局、配套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地下空间分布、竖向系统设计和五大场馆定位。

  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交通问题,上海世博会在吸取了汉诺威、里斯本、爱知世博会经验的基础上,对交通组织做了优化,“如果对未来世博园进行进入口外移和客流内放相结合,及增加早晚场,高峰时段入园时间将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上海盛会的精彩:连台好戏好戏连台

  有这样一幅描绘未来上海世博会景致的图画:绿色的草坡延伸进黄浦江,蜿蜒的河汊、细密的芦苇荡,散发着江南水乡的气息。这是体现上海世博园区提出“生态世博”的要求:世博会场馆的规划处处要“透绿”。

  按照规划,世博园区成“园、区、片、组、团”5个层次的布局结构:即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3.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围栏区;5个功能片区,浦东的3个布置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2个在浦西,安排企业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另外在浦东还安排世博村和世博行政中心;12个平均用地10公顷左右的展馆组群;26个平均用地3公顷的展馆团。

  据介绍,绿地将为世博园区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上海世博会园区绿地总规模高达106公顷,其中浦东滨江绿地设置为永久性世博公园,用地面积约29公顷。

  吴志强说:“生态世博的规划建设,本身就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演绎,是对城市与环境和谐的探索。”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也是未来“生态城市”示范区。据介绍,南部街区将利用老厂房的生态化改造和新的生态建筑,形成序馆及一系列室外展区;北部街区则模拟包括生态居住建筑、生态办公建筑和生态商业建筑组成的生态街区,集中展示生态城市的各种发展理念和建造技术。届时,全球将有二三十个城市在这里展示各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吴志强表示,在八至九个展馆之间的周边,都将设有一个舞台,不断地演出参展国家带来的文化节目。

  正如吴志强教授所说的,“多元的、组织严密地进行场地演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上海世博会打出的一张很漂亮的牌”。

  有多少期待在憧憬着世博的开演,有多少精彩将在2010年申城绽放;上海世博会将会在催生起新辉煌的同时,向世界展示开放的中国的形象!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