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惊世骇俗 力求务实创新
admin
2007-05-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创始于1995年的都林国际设计公司是一家中法合资的综合甲级设计公司,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地拥有7个不同国家100多名中外籍设计人员,其上海公司则是一家民营设计企业。秉承公司
创始于1995年的都林国际设计公司是一家中法合资的综合甲级设计公司,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地拥有7个不同国家100多名中外籍设计人员,其上海公司则是一家民营设计企业。秉承公司10多年来积累的深厚的欧美建筑理论和实践,上海公司主要在国内广泛开展各项设计咨询业务。2005、2006年,都林国际设计(上海)公司在总经理王帆叶先生的领导下,因其良好的市场表现和业绩,连续两年入选“上海市12杰出民营设计企业”榜。
记者:都林国际设计(上海)公司面对设计市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王帆叶:都林(上海)公司已经连续两年跟其余11家优秀民营设计企业同台展示其独特的设计与经营理念。12家企业相比,我们的特点是:不是由国有单位转制过来的,而是由境外机构转为民营企业的设计公司。我们的优势在于方案创作,现在我们不仅做方案,施工图设计也已顺利开展了,但方案仍是我们的强项。
记者:方案创作是你们的强项,为什么又要开拓施工图设计业务呢?
王帆叶:一个好的作品,仅有创新的方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一个很有新意的方案拿出去,甲方也很认同,但建出来以后,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不原意承认这是我们的作品,这让我们感觉持续的服务和不惜花精力在建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其次,我们认为把后续施工图的工作操作下去也是甲方对我们创新的认同。我们希望把这个创新的方案付诸实施,在后续配合中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单单方案交出去就好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作品的原创性。
记者:这两年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不少设计企业受到影响,有些企业受到的影响还比较大,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王帆叶:都林(上海)公司去年夏天第4次搬家。从2000年到现在,这4次搬家伴随的是人员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公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对于市场的变化,任何一个敏锐的企业都是能感受到的,但从我们自身来说,不论是每年完成的产值,还是最近两年人员规模的扩大,都可以让我们负责任地表示,公司总体上所受影响不是很大。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上海地区的项目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但上海以外的业务增长很快,所以总量在不断增长。
记者:都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王帆叶:人才。设计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有好的人才,项目的掌控就会比较好,项目掌控出色,客户的回馈就好,企业的品牌就容易树立。我们很多项目得到甲方的认同,也就是因为这些项目经理以及他们所带领的优秀团队,是他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发展,规模要扩大,影响力要增强,只有人才的作用发挥到位了,我们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记者:那么都林对于聚集人才,有怎样的高招呢?
王帆叶:在企业规模扩大过程中,公司需要更多好的人才来管理更大规模的团队,即通过人才来管人才。那么,高端人才的引入就非常重要。而我们感觉越是高级的人才,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就越高,我们需要给他们创造更大的舞台。都林公司是一个开放的企业,不仅给高端人才所需的权益,同时非常看重高端人才的独特个性。我们认为,因为这些人才的独特个性,他们往往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把都林的“蛋糕”越做越大,而他们在为公司积累价值的同时也为他自己积累业绩。
记者:谈谈目前比较热门的节能建筑设计看法。
王帆叶:节能在目前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提出来,当然是对的,也一定是今后的方向。但我们不盲目追求高科技节能,事实是,高科技和高投入是划等号的。我们也了解到,现在一些所谓的节能建筑,其设备的投入非常大,一个能产生几个千瓦能量的太阳能或风能设备,其价格令人咂舌,这不是我们公司追求的。开发商常常以那些新的概念,把这些巨额投入打入开发成本,从而提高房价,并告诉消费者利用这些高科技产品会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节约出来。其实,我认为并不是很现实的事情。目前的中国,还没有到如此高科技的程度。作为一家专业设计公司,让设计本身达到一些节能降耗的要求,才是应该关注的。比如我们邀请了一些专家进行指导,引进了一个建筑环境模拟系统,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建筑的自然通风,室温等能量循环规律,通过这些辅助,让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也能够做到很好地节能,但不增加过多的投入。回想起来,这也是在宏观调控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业务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的原因之一。我们希望通过细节方面不断的完善和持续的关注以及周到的服务,让客户明白他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务实的创新,而不是惊世骇俗的东西,我们追求的是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境界。
记者:都林国际设计(上海)公司面对设计市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王帆叶:都林(上海)公司已经连续两年跟其余11家优秀民营设计企业同台展示其独特的设计与经营理念。12家企业相比,我们的特点是:不是由国有单位转制过来的,而是由境外机构转为民营企业的设计公司。我们的优势在于方案创作,现在我们不仅做方案,施工图设计也已顺利开展了,但方案仍是我们的强项。
记者:方案创作是你们的强项,为什么又要开拓施工图设计业务呢?
王帆叶:一个好的作品,仅有创新的方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一个很有新意的方案拿出去,甲方也很认同,但建出来以后,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不原意承认这是我们的作品,这让我们感觉持续的服务和不惜花精力在建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其次,我们认为把后续施工图的工作操作下去也是甲方对我们创新的认同。我们希望把这个创新的方案付诸实施,在后续配合中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单单方案交出去就好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作品的原创性。
记者:这两年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不少设计企业受到影响,有些企业受到的影响还比较大,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王帆叶:都林(上海)公司去年夏天第4次搬家。从2000年到现在,这4次搬家伴随的是人员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公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对于市场的变化,任何一个敏锐的企业都是能感受到的,但从我们自身来说,不论是每年完成的产值,还是最近两年人员规模的扩大,都可以让我们负责任地表示,公司总体上所受影响不是很大。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上海地区的项目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但上海以外的业务增长很快,所以总量在不断增长。
记者:都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王帆叶:人才。设计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有好的人才,项目的掌控就会比较好,项目掌控出色,客户的回馈就好,企业的品牌就容易树立。我们很多项目得到甲方的认同,也就是因为这些项目经理以及他们所带领的优秀团队,是他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发展,规模要扩大,影响力要增强,只有人才的作用发挥到位了,我们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记者:那么都林对于聚集人才,有怎样的高招呢?
王帆叶:在企业规模扩大过程中,公司需要更多好的人才来管理更大规模的团队,即通过人才来管人才。那么,高端人才的引入就非常重要。而我们感觉越是高级的人才,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就越高,我们需要给他们创造更大的舞台。都林公司是一个开放的企业,不仅给高端人才所需的权益,同时非常看重高端人才的独特个性。我们认为,因为这些人才的独特个性,他们往往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把都林的“蛋糕”越做越大,而他们在为公司积累价值的同时也为他自己积累业绩。
记者:谈谈目前比较热门的节能建筑设计看法。
王帆叶:节能在目前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提出来,当然是对的,也一定是今后的方向。但我们不盲目追求高科技节能,事实是,高科技和高投入是划等号的。我们也了解到,现在一些所谓的节能建筑,其设备的投入非常大,一个能产生几个千瓦能量的太阳能或风能设备,其价格令人咂舌,这不是我们公司追求的。开发商常常以那些新的概念,把这些巨额投入打入开发成本,从而提高房价,并告诉消费者利用这些高科技产品会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节约出来。其实,我认为并不是很现实的事情。目前的中国,还没有到如此高科技的程度。作为一家专业设计公司,让设计本身达到一些节能降耗的要求,才是应该关注的。比如我们邀请了一些专家进行指导,引进了一个建筑环境模拟系统,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建筑的自然通风,室温等能量循环规律,通过这些辅助,让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也能够做到很好地节能,但不增加过多的投入。回想起来,这也是在宏观调控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业务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的原因之一。我们希望通过细节方面不断的完善和持续的关注以及周到的服务,让客户明白他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务实的创新,而不是惊世骇俗的东西,我们追求的是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境界。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