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唯一有人居住的零碳排住宅
“零碳建筑”即房子消耗的能源量与其自身产生的能源量大体相当,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英国建筑设计师约翰·克里斯托夫斯的零碳建筑获奖无数,也是迄今为止英国唯一有人居住的可持续住宅。难怪美国记者鲁斯·布鲁姆菲尔德在《时代》杂志中感叹:“我已经看到了建筑的未来,就在伯明翰。”
老房新生
在看到老砖房的一瞬间,他已经在头脑中绘制出了改造蓝图。他打通北部和西部墙面,并加宽整个建筑。长、宽方向的延伸将房子的居住面积扩大了两倍。在高度上,除了建造两层加盖房外,克里斯托夫斯还在楼顶上加盖了一个尖顶的独立小屋作为工作室。因为邻居的房子比他们高,所以加高一层就不会被周围建筑挡住阳光。除了打通两堵墙面外,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老砖房的其余构造。
零碳能源
第一步拆除所有需要使用能源的设备。夫妇俩拆除了散热器、煤气炉、壁炉、大部分灯具等耗能设备、无隔热效果的普通窗户、无法达到节水效果的第二步针对房屋本身建材做出改造,改进房子的供暖功能。夫妇俩保存了老砖房原有的红砖外墙,在老砖房的屋顶和墙面内嵌入了加强型隔热材料,使房子内的热气不易散发出去。拆除了传统的供暖设备,利用从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灯、电脑等设备中产生的废热,外加从窗户中折射进来的阳光,满足了整栋房子的供暖需求。为了抵御一年中温度极低的几个星期,夫妇俩保留了去除湿气的干燥系统以及壁炉,壁炉取暖用的木材来自后院的白蜡树,而燃烧白蜡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全数被后院的白蜡树吸收。
零碳装饰
克里斯托夫斯一家于一年多前搬进这栋房子,尝试着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哲学也贯彻于房子的装修上。一如既往,克里斯托夫斯在室内装修上也体现了他的“零碳”理念。所有装饰材料都是废弃的二手建材。厨房吧台由回收玻璃制成,餐桌是一个旧的广告牌等等。大小细节无一不体现着节能环保这一理念。尽管这些材料都是二手的,但整体设计却并不显得单调乏味,到处体现出简约和摩登。[详细]
北京首座“零排放”四合院
“零排放”四合院是东城区大兴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地。四合院中的照明、电风扇、电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都靠太阳能发电,其用电系统被连接在两块面积为8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上。在多功能厅的西北角有块蓄能电池,它除供电外,还能将用不完的电储存起来,而小院只有连续10天阴雨无法发电时才使用交流电。
扇门节能
“零排放”项目的设计师涂铮讲,当初,院子是没有装大门,经过她们测算,冬季,小院里40%的热量因为没门被风带走,所以,她们首先给小院装了两扇仿古门,这样,冬天就能留住热量,而夏季开着门,又与前后院中间狭长的过道形成“狭管效应”,能带走更多的热量,降低院里的温度,冬季就能节能40%,夏季则节能30%。记者站在风道中果然感觉凉爽很多。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传统建筑中调节温度的主要手段,几百年前,没有空调,但先人们一样过“三伏”,就是利用了自然通风技术,小院中自然通风是大循环,房屋中则是小循环。
太阳节能
夏季,四合院里大面积的玻璃窗会让室内形成一个温室,从而使得室内过热;冬季又会形成大面积的“辐射”通路,让室内的热量透过辐射的方式散失,从而使室内温度过低。
自主发电
“零排放”四合院在许多方面以古人为师,但在照明和用电上只能自己另辟西径。远洋之帆公益基金会段涛秘书长讲,四合院中的照明、电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都靠太阳能发电,其用电系统被连接在了两块面积为8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上。
能量消耗低
“零排放”四合院的浇灌植物和院落洒水降尘用水同样能实现自给自足。段涛秘书长讲,“四合院房屋本身的设计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型,中庭两侧和前后院内侧的雨水都会顺着屋瓦流入院内,所以,她们在院里顺地势开挖了一个3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汛期,收集雨水,平时也能收集人们用过的清水,而通过一个手工压井和滴灌系统能为前后院的植物浇水,也能提水为院落降尘。
资源共享
实用、成本低、可复制、技术难度低、使用材料大众是‘零排放’四合院最大的特点,这要适合在北京其它四合院的环保改造中推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