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论坛现场
  • 国际论坛现场
  • 嘉宾论坛发言
  • 张高丽会见出席论坛的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
  • 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在绿色城镇化分论坛上发言

导语

7月21日,以绿色变革与转型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圆满闭幕。为期两天半的时间里,论坛举办分论坛及各类活动50余场,外国政要和前政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联合国主要机构、各相关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以及来自各地的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焦点、难点议题。本届论坛到会嘉宾2100余人,其中外宾300余人,到会报道的国内外媒体140余家、记者800余人。 (详细)

  •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后,贵州省为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借鉴国内外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实践,打造对外交流合作平台,2008年开始谋划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至2012年,连续四年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每年一届。2013年1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正式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举办,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
  •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由开幕式、闭幕式、高峰论坛、分论坛(高峰对话、圆桌会、创意实验室、工作坊、讲坛讨论会等)、展览和商贸洽谈等系列活动组成。将邀请与会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围绕"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发展"、"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生态文化和价值取向"等议题展开探讨。
  • 2009-2012年,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均形成了会议成果《贵阳共识》,旨在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具有操作性的具体措施。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国际论坛的本次年会形成了具有崭新高度的《贵阳共识》:
    "当前,应围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要求,重点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政策举措:第一,加快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第二,推进社会和谐和包容性发展;第三,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修复自然生态和治理环境;第四,普及以生态为导向的价值取向。"(节选)
  • 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

    1."筑梦北纬26度 构建IT产业生态体系"世界500强高层圆桌峰会
    2.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3.绿色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论坛
    4.可持续高效能源论坛
    5.生态文明•ICT产业创新论坛
    6.绿色生态城区—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典范论坛
    7.美丽中国与生态旅游论坛
    8.碳市场论坛
    9.绿色浪潮:民营企业的挑战与机遇论坛
    10.中国企业海外生存之道论坛

  • 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发展

    1.智能城市与绿色经济论坛
    2.第三届环境司法论坛
    3.两岸四地:生态教育合作与展望论坛研讨会(上)
    两岸四地:生态教育合作与展望论坛研讨会(下)
    两岸四地:生态教育合作与展望论坛工作坊
    4.青年先锋论坛
    5.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新城

  • 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1.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论坛
    2.城市建设与饮用水源保护论坛
    3.资源再生与利用论坛
    4.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讨会
    5.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的解决方案论坛
    6.矿区生态修复论坛
    7.绿色增长与美丽中国梦——对话西部林业生态建设之路论坛
    8.湿地保护与绿色转型论坛

  • 生态文化和价值取向

    1.扩大内需与可持续消费的平衡论坛
    2.林业与生态文明论坛
    3.儒学生态论坛(举办地:花溪孔学堂)
    4.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

  • 高峰会——演讲对话

    1.电视高峰会——人类文明新起点(绿色经济:机遇还是神话?)
    2.电视高峰会——生态文明,我们扮演什么角色(主要是企业界)
    3.电视高峰会:道法自然还是科技万能
    4.电视高峰会:东方智慧与生态文明
    5.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展望

  • 全国性、国际性会议(圆桌会)

    1.发展中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边会(南南合作培训班)
    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3年圆桌会议
    3.可持续的城镇化——中德城市面对面专题座谈会
    4.金砖国家部长级会议
    5.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研讨会
    6.长江湿地保护网络2013年年会

  • 贵州主题系列活动

    1.中国•贵州生态产品(技术)博览会
    2.贵州生态项目招商暨签约活动
    3.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研讨会
    4.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小城镇、社区、农村、企业、城市综合体—绿色生态城、生态湿地公园)参观及推介活动
    5.后发赶超:贵州和瑞士的比较
    6.培育生态林活动
    7.论坛五周年答谢冷餐会暨突出贡献人物颁布会
    8."贵阳•'绿'生活——生态生活每一天"微系列(微视频、微故事、图片)有奖征集活动
    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五周年展览
    10.若干场早餐会、午餐会和晚餐会
    11.生态文明研究系列报告发布会

在中国,生态文明由"十七大"于2007年正式提出,但论坛所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上溯到上一世纪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世界各国领导人20年后再次聚集里约热内卢,并集中讨论两个主题:1)绿色经济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2)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
第一届贵阳会议成功举办,在中国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概念,并以生态文明为焦点,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国际性会议。
签署《哥本哈根协议》
中国"十七大"首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开始向全社会普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京都议定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里约"地球峰会",会议通过并发表了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提出"21世纪议程"。大会还确定了"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世界各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衔接起来,共同面对生态恶化这一全球性挑战。
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的主持下,贵州省委政府提出要努力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且提出了十二字方针: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成为中国内地最早提出生态建设的地区。
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组织罗马俱乐部给世界的第一个报告《增长的极限》,给人类社会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第一声警钟,掀起了世界性的环境保护热潮。
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 2012
    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

    2012贵阳共识
    要全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方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本转变,走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 2011
    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机遇和挑战

    2011贵阳共识
    第一,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双赢。 第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 第三,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
  • 2010
    绿色发展——我们在行动

    2010贵阳共识
    第一,把环保投入加大到足以加快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消除生态赤字,达到良性循环的幅度。 第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第三,积极推动绿色消费。 第四,大力发展绿色科技。 第五,各方要务实合作。
  • 2009
    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

    2009贵阳共识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显得尤为迫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李铁,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提高城镇化发展率,是之从粗放扩张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同时推进各项配套制度改革。

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安全面临威胁,利用"反规划"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和绿色基础设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佩特罗•巴斯特罗斯•托雷斯,欧盟能源总司高级官员

加强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实现"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承诺的特殊政治平台。

康拉德•奥托•齐默尔曼,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城市议程主席

国际与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是世界领先的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致力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农村建设,更离不开绿色文化建设。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绿色城镇化不是普通的城镇化,而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镇化,需要加强融资力度,推行政策性融资。

曾士生,新加坡原财务部长

生态环保城市建设应遵循"经济发展、社区凝聚、环境保护"的理念。城镇化并不是简单的修建房屋,而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让我们的环境更舒适,人与社会更和谐。

陈功,安邦集团董事长

新型城镇化应做到城市空间、产业繁荣、社会发展三级兼顾。

汉斯•道维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编制局助理总干事

城市发展应以软实力发展为重心,多举措保护城乡多元化遗产,加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打破城乡鸿沟。普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幸福感。

刘博敏,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

借鉴苏州太湖长三角地区发展经验,规划当地绿色城镇化发展,使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要在总体上做一个创新的方式,达到协作共享,寻求发展的可持续性。

李金惠,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要做好城镇化过程中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形成城市再生资源有效利用政策体系,推进绿色消费和"零废物"社会建设。行程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城市矿产。

时匡,苏州科技学院教授、规划所所长

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修建现代设施,将起引入到城镇居民生活之中,让城市居民能够充分利用及享受绿色城镇化的便利。

罗伯特•G•艾博斯,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编制"绿色城镇化综合报告",使报告利用于政府管理中,主要在城市空间利用、社会教育发展、生活质量、经济活动发展、环境管理、政府管理六大资产中取得平衡发展。

张永利,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加强湿地保护,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

马广仁,国家林业局湿地办主任

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社会各界认识到保护湿地不仅是湿地工作者的任务,而是每个人的责任。

付昭祥,六盘水市副市长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把脏乱差的 明湖湿地 变成山水一体的"城市生态客厅",表达了这个城市正致力于实现绿色转型的决心。

宫霄俊,汇丰银行中国首席运营官

汇丰银行将积极参与湿地的保护工作,计划未来五年在长江流域恢复30万公顷的湿地。

李琳,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项目总监

"我们希望能够借助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这个平台,架起湿地保护区、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之间的桥梁。"

王凤友,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贵州省科协副主席

保护湿地首先要建湿地公园,贵州省还通过起草相应法律法规,建立湿地保护管理队伍等方式,构建全省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李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态旅游还处在发展初期,尽管生态旅游很有潜力,但和大众旅游一样也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生态旅游要成为一门成熟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石培华,国家信息中心旅游研究规划中心主任

贵州真正的特色是纯真,如何保持这份纯真是个重要课题,建议贵州下一轮发展,不应该只是卖狭义的生态旅游产品,还可以有一个爽爽的经济,在生态旅游的作用下,贵州独特的资源才能彰显另外一个高端的价值。

徐汎,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

贵州的旅游更适合发展体验式旅游,就是做真实,做生态旅游。但是在开放的同时,要不改变当地群众原有的生活状态,让当地居民不离乡不离土即可就业。要保有原生态,就要考虑生态如何不让更多脚印践踏,不被过度商业化而毁掉。

  • 误区一: 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过早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会阻碍工业化进程。
  • 误区二: 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就是绿化、美化环境,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等。
  • 误区三: 生态文明建设是农村区域的事情。
  • 误区四: 误区四: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领导者的事情,与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已顺利闭幕,论坛汇聚各方智慧,广泛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搭建了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坛呈现的丰富经验和思考正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中传播、发酵,相信其在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将持续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如各界一致认为的,面对当前严峻和复杂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已不是某种选择,而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们每个行业、每个人的目标和责任。